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4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2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试验收集了临床发生黄疸病犬的尿液,提取基因组DNA,经16srRNA基因PCR鉴定,表明该犬存在钩体黄疸出血群毒株感染.以该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lipL32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结果显示该抗原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可溶性表达.该蛋白的成功制备为犬钩体的诊断及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广谱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2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危害养猪业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上以母猪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以及仔猪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PRRS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兽医学家研究的热点.论文简要概述了近几年来我国对PRRS病原学、临床症状、诊断学及其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以抗除草剂Bar基因稳定转化谷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杆菌介导的谷子遗传转化效率一直是制约谷子功能基因研究及转基因育种效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冀谷11谷子幼穗为外植体, 选取0.5~1.0 cm的幼穗, 切成0.5 cm左右的小段, 置改良后的MS培养基上诱导15~20 d形成胚性愈伤组织3120块。愈伤组织侵染转化前用侵染液悬浮浸泡, 并经45°C热激预处理3 min, 可以有效提高26.1%的瞬时遗传转化效率。将转化后的愈伤组织经草丁膦(PPT)筛选后获得513块抗性愈伤组织, 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率为16.4%。抗性愈伤组织经分化、壮苗培养后获得7株抗性植株, 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得到6株T0代转基因阳性株, 对T3代转化植株叶片进行PPT抗性分析, 并结合Bar蛋白抗体试纸条鉴定, 表明Bar基因已稳定整合到谷子基因组中。本研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转化谷子优良品种的遗传转化体系, 对提高谷子转基因育种效率和谷子模式研究系统的建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地检测H1和H3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ce virus,SIV)的方法,根据H1和H3亚型SIV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和2条TaqMan探针,建立双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敏感性高,可检测到最低拷贝数为102拷贝/μL;重复性良好,重复孔Ct值的变异系数均在5%以下;特异性好,除H1和H3亚型SIV外,H4、H5、H7、H9亚型SIV、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口蹄疫病毒、伪狂犬病病毒检测均为阴性;在田间样品中成功检出1株H1和1株H3亚型SIV,检出率为1.16%。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特异,可为H1、H3亚型SIV的快速鉴别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5.
为探讨CpG-DNA对AA肉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本研究分别将生理盐水、新城疫Ⅳ系抗原(DNV-IV)、白油加NDV-Ⅳ、白油加NDV-Ⅳ加CpG-DNA四组试剂接种一定数量的随机分组的AA肉鸡体内,观察不同日龄的AA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细胞因子产生及抗体的分泌情况。结果显示,新城疫Ⅳ系疫苗在白油存在的条件下,对AA肉鸡免疫增强作用效果较为明显,而CpG-DNA有进一步增强该效果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CpG-DNA可以作为潜在的免疫佐剂应用于疫苗生产。  相似文献   
26.
为了分离纯化及鉴定枯草芽孢杆菌BSD-2代谢产物中抗菌肽,采用盐酸沉淀、Sephadex G-50层析以及反相HPLC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Tricine-SDS-PAGE、MAIDL-TOF-MS、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其分子量、氨基酸序列以及结构进行初步解析。结果显示该抗菌肽是由2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3514Da,等电点为10.46。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其结构中含有-CH2-、-CH3、-OH、-NH2、-CH、-CO-以及苯环等官能团。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利用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serotype 1,MDV-1)被膜蛋白UL11原核表达产物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多抗血清,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发现:UL11真核表达时,存在于COS-1和Sf9细胞浆中。而检测MDV的RB1B毒株感染CEF时,却发现UL11高度聚集于空斑中心,且可分布于空斑周围的所有细胞核中。这为研究UL11细胞核内扩散的分子机制,以明确UL11是否参与MDV-1致瘤的过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8.
对从江苏省扬州市郊区某养殖户2月龄发生疑似禽霍乱的鸭群进行了细菌分离,通过染色镜检、菌落形态、培养与生化特性等试验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再将该菌株与国内标准强毒株C48-1、本所20世纪70年代分离自鸡的天然弱毒株1010在药敏试验、致病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在菌落形态、致病性等方面与C48-1株相近。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生化特性、药敏情况、血清型和致病性,从扬州郊区发病鹅场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玻片凝集试验,确定为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对病料进行病毒分离试验,经过血凝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没有发现鹅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小鹅瘟病毒。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菌株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滴鼻3种途径感染鹅,出现100%的死亡率,说明分离株对扬州鹅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同时提示在鹅的免疫计划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到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和传播。  相似文献   
30.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用菌株:制苗用鸭疫里默氏杆菌YZ株(鸭源,血清1型)和JD株(鹅源,血清2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禽病室分离、鉴定并保存,攻毒菌株与制苗菌株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