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2篇
  20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温度、pH对杜仲抗真菌蛋白抗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色念珠球菌为指示菌,用纸片法显示的抑菌圈直径考察了温度、pH值对杜仲抗真菌蛋白活性的影响。杜仲抗真菌蛋白在室温(21℃)、37、50、60、70、80、90、100℃下分别处理10min、30min,用pH值为5.8、6.0、6.5、7.0、7.5、8.0的系列磷酸盐缓冲液溶解后,纸片法检测活性,测量抑菌圈直径。结果表明,杜仲抗真菌蛋白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7℃,在100℃加热30min后,抑菌圈直径为13.16mm,抑菌环宽度为2.64mm;在选定的pH值范围,杜仲抗真菌蛋白都有显著抑制活性,最适pH值为7.0,抑菌圈直径为13.23mm,抑菌环宽度为3.62mm。杜仲抗真菌蛋白对高温有一定耐受性,可适应较宽作用的pH值范围。  相似文献   
102.
农杆菌介导转化愈伤组织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玉米基因型Q31×Z31、Q31×Z3、Z3、B73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根据Gus基因表达水平,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玉米愈伤组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选用的玉米基因型中,不同基因型转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Q31×Z31、Q31×Z3、B73转化效率较高,Z3较低。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为0.4~0.6、侵染时间为10min、23℃暗培养3d是较佳转化条件。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获得再生玉米植株,并对再生植株离体叶片进行除草剂抗性检测,发现转基因再生植株叶片可以抵抗200mg/L Basra。  相似文献   
103.
目前,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不同油菜雄性不育材料遗传性状的观察、分子标记、基因定位、基因克隆、转基因和生产应用等方面。许多研究确定了部分雄性不育材料的基因型,获得与雄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克隆了与雄性不育基因相连锁的DNA片段,为加快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品种的选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与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有关的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和互作基因的研究与利用进行概括,为进一步探讨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杂种优势的利用、分子育种的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4.
姚新转  刘洋  赵德刚 《作物学报》2017,43(2):190-200
钠离子转运蛋白基因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高粱钠离子转运蛋白基因SbSKC1(XM_002457691.1),其完整开放阅读框包含1497个核苷酸,编码498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表明,SbSKC1与玉米(Zea mays)LOC100382359(NP_001162576.1)具有高度相似性。构建pSH-SbSKC1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SbSKC1转入烟草(Nicotiana tabacum cv.Xanthin)。转基因植株经PCR验证后进行300 mmol L~(–1)NaCl胁迫处理,转基因植株的存活率高于野生型,其根长显著高于野生型,而且转基因烟草保持了较高的钾钠离子比。盐胁迫后,转基因烟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比野生型烟草低37.7%。根据以上结果推断,过量表达SbSKC1基因能够提高烟草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玉米高赖氨酸奥帕克-2(opaque-2,o2),奥帕克-16(opaque-16,o16)和糯性(waxy1,wx1)突变基因聚合提高营养品质的分子机理,以玉米o2,o16和wx三隐性基因聚合系QCL 8002-11(o2o2o16o16wxwx)为供体亲本,以普通玉米自交系CML 539为受体亲本,构建玉米o2、o16和wx基因不同聚合类型的近等基因系,经过多代回交和自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出一批含有o2o16wx三隐性基因,o2o16、o2wx和o16wx双隐性基因,o2、o16和wx单隐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材料,为玉米品质的快速改良和阐明优异基因聚合提高玉米营养品质的机理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06.
植物Dirigent蛋白认为指导木脂素和木质素的生物合成,同时在生物防御应答,次生代谢调控和病原体抗性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克隆得到杜仲Dirigent1基因(EuDIR1)为基础,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T-30a-EuDIR1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中,在15℃下0.1 mmol/L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6 h后,蛋白的沉积量达到最高值,表达模式主要为包涵体。对包涵体进行溶解,使用镍-亚氨基二乙酸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收集纯度较高的洗脱组分进行透析复性,并用15%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ET-30a-EuDIR1原核表达载体,表达菌株诱导后在相对分子质量约18 kD处有1条特异性蛋白条带,包涵体纯化、复性后,经Western Blot鉴定,获得可溶性且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实验中得到的EuDIR1蛋白为体外生化实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为了建立茶组培苗微嫁接技术体系,解决组培生根难、传统嫁接易受季节影响的问题,以无根组培苗为接穗,扦插生根苗为砧木,研究了组培苗炼苗时间、接穗带叶数、接穗打顶、培养温度、接穗木质化程度、接穗长度、生长调节物质浓度、组培苗茎杆与砧木苗茎杆大小等对微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嫁接时组培苗最适炼苗时间为4 d,带3片叶的接穗易于嫁接成活;留顶的接穗嫁接后新芽萌发较快;培养温度为25℃有利于嫁接苗成活;已木质化的接穗嫁接不易枯死;接穗长度为(2.5±0.1)cm、在1 mg/L NAA中浸泡5 min后嫁接成活率最高;选择茎秆直径大小相近的砧木和接穗进行微嫁接,成活率最高,为68.33%。  相似文献   
108.
湄潭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湄潭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质量现状,选用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6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湄潭6种类型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湄潭茶园土壤pH为3.73~7.26,均值为5.01,61.11%的茶园土壤达到优质茶园的标准,湄潭茶园土壤pH整体适宜,16.67%的茶园土壤有酸化趋势。2)湄潭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整体丰富,均值分别为22.84 g·kg-1、1.43 g·kg-1、124.50 mg·kg-1、44.16 mg·kg-1和135.61 mg·kg-1,分别有61.11%、70.37%、61.11%、55.56%和59.26%的茶园土壤达到优质茶园的标准,但各养分指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3)湄潭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为0.179~0.989,均值为0.683,分别有51.85%和31.48%的茶园土壤处于Ⅰ和Ⅱ级水平,土壤养分状况整体良好;各类型茶园IFI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其由大到小分别为:中山黄壤>丘陵黄壤>丘陵石灰土>低山黄壤>中山石灰土>低山石灰土。4) pH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碱解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各养分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各养分之间关系比较密切且具有同源性。pH与IFI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关系,其他养分指标均与IFI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9.
除草剂2,4-D对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0.
为提高农杆菌介导的杜仲下胚轴遗传转化效率,本研究以杜仲种子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NAA浓度、种子切割方式及光照强度对杜仲萌发及下胚轴直径和长度的影响;获得筛选标记草铵膦用于杜仲遗传转化的适宜浓度,并对杜仲抗性芽生根方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NAA(0.5 mg/L),正中横切,暗培养15 d,能有效的促进杜仲种子萌发及下胚轴的生长。本试验条件下杜仲种子萌发率可达95%,下胚轴直径1.21 mm,长度22.5 mm;以0.25 mg/L的草铵膦能够对杜仲转基因抗性芽进行有效筛选;成功获得转EuABP2基因表达的杜仲转基因植株12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