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11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山东寿光当前普遍栽种的两个番茄品种中杂9号和中杂106号为指示植物,研究了当地施用较典型的杀虫剂吡虫啉和杀菌剂多菌灵单施及同时施用对番茄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在0~0.07 mg· L-1范围内、多菌灵在0~0.4 mg· L-1范围内,无论单施或同时施用对两个番茄品种的植株鲜重和叶绿素含量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吡虫啉超过0.14 mg·L-1、多菌灵超过0.8 mg·L-1,随着单施或同时施用浓度的提高,对两个番茄品种的植株鲜重和叶绿素含量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且中杂9号番茄对吡虫啉和多菌灵的耐受性高于中杂106号番茄.如中杂106号番茄B2.8D1.6处理的植株鲜重仅为B0.035D0.2处理的20%,B2.8D1.6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仅为对照处理的8%.两种番茄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随吡虫啉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多菌灵在试验处理浓度范围对其影响不显著.吡虫啉和多菌灵单施或同时施用均显著提高了中杂9号番茄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而中杂106号番茄由于本身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农药的施用对其酶活性影响并不显著.两种番茄的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比较高,施用农药对二者影响相对较小.单施B2.8、单施D1.6以及同时施用B2.8D1.6后中杂106号番茄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分别是对照处理的2.4、2.4倍和2.6倍.  相似文献   
102.
为了对栽培9年后转AhDREB1基因毛白杨的耐盐性进行评价,并探究田间种植与组培继代2种不同生长条件对转基因毛白杨耐盐性的影响,以从大田种植9年的转AhDREB1基因杂种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Populus bolleana)×P.tomentosa]中获得的株系(T46-F)和组培继代9年的2个转基因杂种毛白杨株系(T46、T12),以及非转基因杂种毛白杨株系(CK)为试材,通过对外源基因进行PCR检测,发现9年后AhDREB1基因仍然稳定整合在转基因植株中。通过不同浓度的Na Cl胁迫试验,对各株系的相对电导率进行分析,进一步选择测定0.6%浓度Na Cl处理水平下各株系的株高、地径生长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对不同转AhDREB1基因毛白杨株系的耐盐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所有株系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均随Na Cl浓度增加而增大,但高盐浓度下转基因株系T46-F、T46、T12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均显著低于CK。无论是在非盐条件,还是0.6%Na Cl胁迫下,AhDREB1基因的导入均能显著提高毛白杨植株的SOD、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其中0.6%浓度Na Cl胁迫下,T46-F、T46、T12的SOD活性分别是CK的2.51倍、3.20倍、2.55倍;POD活性分别是CK的1.23倍、1.63倍、1.10倍;脯氨酸含量分别是CK的1.51倍、1.69倍、1.62倍。此外,转AhDREB1基因毛白杨叶绿素含量下降显著低于CK,同时株高、地径生长量显著高于CK。组培继代9年的转基因株系的脯氨酸含量、株高生长量显著高于在大田种植9年的转基因毛白杨,而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大田种植转基因株系,说明组培继代培养更有利于保持转基因毛白杨的耐盐性。综上可知,转AhDREB1基因显著提高了毛白杨的抗氧化酶活性,调控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从而减轻细胞膜的氧化损伤,降低了相对电导率,提高了毛白杨的耐盐性,综合考虑各个指标,各株系耐盐性的大小顺序为T46T12T46-FCK。本研究为通过转AhDREB1基因提高植物耐盐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3.
以3年生烟富3/M26/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分枝特性及新梢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6-BA 100,150,200mg·kg~(-1),普洛马林800,1000,1200 mg·kg~(-1)以及KT-30 10mg·kg~(-1)均能促发分枝。分枝数和分枝系数均以普洛马林800 mg·kg~(-1)处理最高,分别为23条·株-1和0. 85;发枝率以6-BA 200 mg·kg~(-1)处理最高,为48. 1%;平均分枝长度以6-BA 100 mg·kg~(-1)处理最高,为17. 4 cm。各处理分枝均以短枝和中枝为主,短枝和中枝的总数量占分枝总数量的比例以普洛马林800 mg·kg~(-1)处理最高,为86. 9%;叶丛枝数量占分枝总数量的比例以6-BA 100 mg·kg~(-1)处理最高,为11. 1%;长枝和发育枝的总数量占分枝总数量的比例以6-BA 100 mg·kg~(-1)处理最高,为33. 3%。各处理新梢IAA和ABA含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以普洛马林1 000 mg·kg~(-1)处理降低最明显,IAA和ABA含量分别降低52 ng·g~(-1)FW和51 ng·g~(-1)FW,降幅分别为18. 7%和44. 3%。各处理ZR和GA含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ZR含量以KT-30 15 mg·kg~(-1)处理增加最多,增加了10 ng·g~(-1)FW,增幅为71. 4%; GA含量以6-BA 200 mg·kg~(-1)处理增加最多,增加了29 ng·g~(-1)FW,增幅为58. 0%。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山东苹果品质发育区域化特征及其与土壤和叶片养分状况的关系,对山东省21个县、市(区)共48个苹果园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点果实品质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以萼洼锈量变化最大,变异系数高达86.9%;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土壤酸化现象普遍,pH平均为5.89,土壤氮、磷、钾、钙、镁等大、中量元素含量较高,土壤微量元素中,有效铁含量较高,其次为有效锌,有效硼含量最低;叶片中大量元素以氮含量最高,其次为钾,磷含量最低;土壤与叶片养分含量相关性较差;土壤有效氮和水溶性总盐含量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较高;叶片全氮、铁、钙、镁和锌含量与果实品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5.
盛果期红富士苹果树适宜负载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5年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负载量对树体生长发育、枝叶营养、果实品质和花芽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处理1(单株留果396个)和处理2(单株留果470个)于周增长量相同外,随着负载量的增大,干周增长量、延长梢长度和粗度均逐渐减小;除处理3(单株留果550个)和处理4(单株留果627个)单株枝量无显著差异外,其它4个处理单株枝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以处理6(单株留果826个)单株枝量最大,处理4单株枝量最小;随着负载量的增大,各类枝占单株枝量的比例、各类枝叶量、单株叶量、单叶面积、单株叶面积均无明显变化规律,而叶面积系数逐渐减小;枝条和叶片N、P、K、Ca、Mg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枝条和叶片中Fe、Zn含量均以处理1最高,且处理1枝条Zn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当666.7m^2负载量在2500~4000kg范围内时,枝条和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随着负载量的增大均逐渐增加;随着负载量的增大,果实品质指标变化不尽相同;处理4的枝条成花率最高,其次依次为处理2、处理3和处理1,处理5和处理6枝条成花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6.
鸡粪便的异常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正常鸡粪便的形态与颜色生长与生产正常的鸡只在粪便形态(稀稠程度)与颜色上应保持相对稳定。通常有2种形态,一种是成形的土灰色粪便上有一  相似文献   
107.
本研究旨在获得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分离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探讨。将RT-PCR检测PDCoV阳性样品无菌处理后接种猪肾(PK-15)细胞并连续传代培养,通过细胞病变、M基因序列分析及耐热、耐酸等试验对细胞培养物进行鉴定,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PDCoV的TCID50,应用5×104.0 TCID50/mL的病毒悬液接种11日龄仔猪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PDCoV,将其命名为TJ1株,该病毒的第5代病毒效价为104.5 TCID50/mL;TJ1株对脂溶剂氯仿和乙醚不敏感,耐酸,在pH 3.0的环境下稳定,对热较敏感,在50℃条件下1 h便可将其灭活;其M基因和GenBank中已发表的PDCoV 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99%;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可引起仔猪发生腹泻,发病率100%。本研究成功分离了1株PDCoV毒株TJ1株,对该分离株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PDCoV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解天津及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的流行毒株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24株PCV2分离株全基因及ORF2基因分别进行克隆、测序、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4株PCV2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有14株为1 767 bp,10株为1 768 bp。用DNAStar软件对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比对表明,24株PCV2分离株与NCBI上的PCV2参考株的全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3.6%~99.8%,24株分离株之间的全基因组序列差异很小,同源性为94.0%~99.9%。同时,用DNAStar对PCV2分离株的ORF2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其与NCBI上的PCV2 ORF2基因参考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3%~99.3%,24株分离株ORF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0%~100.0%,3株分离株(10084F4、R14040及R14086)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0%。对全基因和ORF2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24株分离株的系统进化树被分为2个大分支,其中23株分离毒株属于PCV2b亚型,1株属于PCV2a亚型,未分离出PCV2c亚型。综上所述,天津及周边地区PCV2的流行模式仍以PCV 2b亚型为主,本研究为该地区PCV2的流行变异情况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选用体重27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肥育猪42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0.01%复合酶制剂,试验期32 d.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酶制剂可将猪平均日增重提高0.057 kg(P<0.05);平均日采食量降低0.072 kg,饲料增重比降低13.31%;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降低0.605元,经济效益提高了12.62%.  相似文献   
110.
为探讨长期饲喂转基因大豆GTS40-3-2对雄性大鼠器官和生殖机能的影响,本研究将雌、雄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含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成分的饲料90 d后,亲代大鼠组内交配获得子代大鼠;子代雄性大鼠断乳后继续饲喂对应饲料30、60和90 d后,摘取子代大鼠睾丸、附睾、脑、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和肾上腺,检测脏器系数;选取睾丸、附睾、肾、肺制备石蜡切片,观察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变化;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睾丸雄性激素合成限制性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8(GLUT8)基因的表达变化;用蛋白酶联免疫反应法进一步验证GLUT8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30、90 d后9种器官脏器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60 d后,仅肺、附睾脏器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织切片镜检结果显示,睾丸、附睾、肾、肺未发现明显结构改变;睾丸GLUT8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未受到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转基因大豆GTS40-3-2饲料在试验周期内未对子代雄性大鼠各重要器官产生不良影响,对雄性大鼠生殖器官及其生理机能未显示毒性作用。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拓展了转基因大豆安全评价研究深度,对转基因大豆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