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对香石竹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和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诱导与BA与NAA浓度比及KT浓度有关;芽诱导与BA、KT、NAA均有关;芽增殖与BA的浓度及BA和NAA的浓度比有关。MS+BA 0.3 mg/L+KT0.5 mg/L+NAA 1.0 mg/L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最佳的芽分化培养基为MS+BA 0.5 mg/L+KT 0.5 mg/L+NAA 2.0 mg/L,芽分化率达65%;芽增殖培养基以MS+BA 0.3 mg/L+NAA 0.1 mg/L为最佳,增殖芽数最多,玻璃化率最低。  相似文献   
32.
以秦巴山区10株香菇主栽菌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对其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形态特征进行分析,采用CTAB法对其DNA提取、PCR扩增及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比对,依据ITS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香菇808"和"香菇507"两菌株具有较高生长优势且亲缘关系较远,可作为原生质体制备、融合及再生的菌株。该研究可为秦巴山区香菇主要栽培种亲缘关系的确定和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红菇属菌类是一类具有重要食(药)用价值和生态功能的真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物种多样性高.秦岭地区的红菇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缺乏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加之现有的研究手段只局限于形态学,使得秦岭地区红菇属物种的数量、系统分类学地位等尚未明确.通过梳理秦岭地区红菇属分类的现状及问题,为后续研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4.
以日本灵芝子实体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微波辅助法提取灵芝多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为供试菌株,研究灵芝多糖抑菌活性;采用倍比稀释法,确定了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法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374 W,提取时间23min,液料比15∶1mL·g-1,浸提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灵芝多糖提取率达到了4.62%;灵芝多糖对5种供试菌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抑菌率最高达到了52.4%;灵芝多糖对金黄色葡糖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6.25mg·mL-1,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无菌落生长且最小抑制浓度为12.50mg·mL-1;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25.00mg·mL-1,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50.00mg·mL-1。  相似文献   
35.
以秦巴山区黑木耳菌株‘神农A8’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设计对黑木耳液体种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黑木耳液体种培养基最佳碳源、氮源分别是葡萄糖、牛肉粉,葡萄糖浓度、牛肉粉浓度以及KH2PO4浓度对菌丝生物量影响较大,优化得到黑木耳液体种培养基的配方是2.16%葡萄糖、0.48%牛肉粉、15%马铃薯、0.33%KH2PO4、0.1%MgSO4·7H2O,菌丝生物量的预测值为11.11g/L,采用上述优化的黑木耳液体种培养基进行验证性试验,测得菌丝生物量为11.37g/L,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2.34%。因此,说明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液体种培养基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解陕西青脚麻肉鸡肠道定殖菌的生活状态及分布,试验采用梯度稀释和组织培养方法对青脚麻肉鸡肠道定殖菌进行培养并计数。结果表明,芽孢菌在青脚麻肉鸡小肠中后段达到最大值,菌体总数达6.5×105 CFU/mL;酵母菌在盲肠中的菌体总数仅为6.8×104 CFU/mL;乳酸菌在十二指肠后段的菌体总数仅为8.6×104 CFU/mL。综上所述,陕西青脚麻肉鸡肠道中定殖有芽孢菌的分布,酵母菌和乳酸菌定殖甚少。  相似文献   
37.
药用真菌猪苓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药用真菌猪苓研究的历史现状、营养及其药用价值、生物学特性、分类、栽培技术等,并对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8.
美味牛肝菌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阐述了美味牛肝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生物学特性、分类、栽培驯化、营养及食药用价值,并对其未来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
纯培养分离大鲵肠道细菌,选用细菌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扩增,测序后提交序列并分析;免培养方法采用试剂盒提取肠道内容物总DNA,选用细菌通用引物对总DNA进行16S rRNA扩增,构建克隆文库,对阳性克隆进行PCR-RFLP分析,用HaeⅢ内切酶进行片段插入性验证并进行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纯培养获得103个菌株,分属于16个不同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些克隆序列分别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中,变形菌门(占克隆总数87. 63%)为最优势类群。免培养结果将随机挑取的105个阳性克隆归为15个OTUs,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些克隆序列分别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4个门。其中,变形菌门(占克隆总数的71. 43%)为最优势类群。养殖大鲵肠道细菌多样性丰富,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40.
筛选具有抗镉促生能力的内生真菌,为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农田镉污染提供优势菌株。分离秦岭铅锌尾矿区内优势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的内生真菌,利用加镉培养基筛选抗镉能力较高的内生真菌,分析其形态学和内转录间隔区基因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equence, ITS)特征,鉴定其所属菌属,研究其Cd~(2+)去除率及吲哚-3-乙酸(IAA)活性、铁载体活性、胞外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溶磷解钾活性等促生潜力,验证内生真菌对小麦幼苗抗镉能力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筛选到5株可耐受30 000 mg/L Cd~(2+)的内生真菌,经鉴定,菌株GR1为Talaromyces sp.,菌株GR4为Colletotrichum sp.,菌株GR9为Purpureocillium sp.,而菌株GR7和菌株GR10均为Fusarium sp.。Cd~(2+)含量为1 000 mg/L时,菌株GR7的Cd~(2+)去除率最高。4株菌株有IAA活性,其中菌株GR4的IAA活性最高(99.417 mg/L)。菌株GR7的铁载体活性最高(84.64%)。菌株GR9的胞外CAT活性最高(10.01 U/mL)。菌株GR1发酵液中的有效磷含量最高(201.67 mg/L)。菌株GR4发酵液中的有效钾含量最高(105.11 mg/L)。5株抗镉内生真菌均能显著提高小麦幼苗的耐镉能力,与空白相比,添加GR1发酵液的小麦幼苗株高增加了80.22%,根长增加了61.26%,鲜质量增加了27.66%,干质量增加了60.87%,叶绿素含量增加了28.42%,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7.83%,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13.28%,整体促进效果较为显著(P0.05)。5株抗镉内生真菌均有抗镉促生潜力,可为农作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农田镉污染提供优势菌株,提高农田镉污染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