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林业   236篇
农学   175篇
基础科学   115篇
  146篇
综合类   1051篇
农作物   200篇
水产渔业   84篇
畜牧兽医   476篇
园艺   192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籽粒机收是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选用熟期适宜、抗倒性好、脱水快的玉米品种并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是实现玉米籽粒机收的技术途径。选用以耐密抗倒伏、早熟脱水快的玉米骨干自交系京2416为父本组配选育并通过国审的3个早熟耐密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MC812、MC121,以及郑单958、先玉335两大主导品种,在黄淮北部夏播区北京通州开展籽粒机收试验,设置生理成熟期(H1)及生理成熟后5(H2)、10(H3)、15(H4)、20(H5)d共5个机收籽粒收获期处理,研究并明确了收获期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及籽粒机收质量的影响,为黄淮北部夏播区机收籽粒玉米品种选择和适期机收提供指导。结果表明:①参试玉米品种京农科728、MC812、MC121、先玉335和郑单958夏播出苗至成熟分别为101、106、105、111、113 d。②H1、H2、H3、H4、H5五个不同收获期条件下,籽粒含水率平均为31.2%、29.4%、27.6%、26.0%、244%;不同品种生理成熟后的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京农科728 [0.039%·(℃·d) -1]>MC812 [0.037%·(℃·d) -1]>MC121 [0.032%·(℃·d) -1]>先玉335 [0.031%·(℃·d) -1]>郑单958 [0.026%·(℃·d) -1]。③H1、H2、H3、H4、H5五个收获期,籽粒破碎率平均为7.4%、6.8%、6.2%、5.4%、5.0%,杂质率平均为1.2%、1.0%、0.8%、06%、0.6%,落粒率平均为3.7%、3.4%、3.3%、3.3%、3.1%;在H4收获期,早熟品种京农科728、MC812和MC121的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和落粒率均达到国家机收标准,而郑单958和先玉335因籽粒破碎率高不适宜机收籽粒。④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含水率与破碎率、杂质率和落粒率均极显著正相关,落粒率与破损率和杂质率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说明,收获期是影响玉米籽粒含水率和籽粒机收质量特别是籽粒破碎率的重要因素,在黄淮北部夏播区选择早熟、脱水快、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低的品种以及适期收获是实现玉米籽粒机收的关键;京农科728、MC812和MC121熟期早、脱水快,在黄淮北部6月15日夏播条件下生理成熟后15 d即可机收籽粒,而郑单958和先玉335熟期偏长且后期脱水相对较慢,在黄淮北部夏播区不宜机收籽粒。  相似文献   
992.
解算综合实验单因子值的建模原理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因子综合对比实验中,定量地分离出单因子值是定量分析中的一个难点。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模原理及对模型的解算方法,并对该原理进行了论证。举例说明了应用该原理建模和解算的方法、步骤及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93.
~(60)Co γ射线辐照大蒜色素变化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大蒜经60 Co γ射线辐照后影响色素变化的若干因素,包括显色试剂、温度、不同大蒜器官不同实验方法、地方品种和辐照剂量等,本研究结果目前还没有找到辐照大蒜稳定的显色剂。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固城湖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高等水生植物等渔业生物资源的现状调查和历史资料对比,探讨了固城湖当前渔业生物资源时空分布差异和群落结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固城湖7月绿藻、蓝藻为优势种,4月时绿藻、硅藻为优势种,群落生物量急剧上升,生物群落趋于小型化。浮游动物群落枝角类以长额象鼻溞、短尾秀体溞、诺氏僧帽溞、蚤状溞为优势种,桡足类除了无节幼体与桡足幼体,以跨立小剑水蚤、中华窄腹剑水蚤为优势种,种类组成显示固城湖处于中富营养状态。底栖动物近年来腹足类种类数量减少,寡毛类和摇蚊幼虫种类和生物量上升。高等水生植物锐减厉害,仅发现少许的菹草和苦草分布,生物量较少。研究结果为加强固城湖生物资源的适度利用和环境资源的合理保护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95.
探讨非生长季土壤可溶性氮库、氮素转化过程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如何响应冻融交替,对于支撑土壤肥力保持和农田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分析冻融循环作用下土壤可溶性氮库组分 [可溶性无机氮 (NH4+-N + NO3--N,DIN)、可溶性有机氮 (DON)、可溶性全氮 (DTN)]、净氮矿化速率 (NNMR)、微生物量氮 (MBN)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行为,阐明冻融循环对土壤可溶性氮转化过程的影响机制。冻融循环对农田黑土可溶性氮库、氮素转化过程、MBN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影响显著 (P<0.05)。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冻融土壤NH4+-N、NO3--N、DIN和NNMR均显著降低,而DON、DTN和MBN均先升高后降低,在循环次数6时达到最大值,较对照土壤分别增加了4.65%、5.43%和18.38%。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冻融土壤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以循环次数6的最大 [1.19 NO2--N  相似文献   
996.
肠道不仅是动物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机体发挥防御保护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完整的肠道屏障可有效阻止抗原、细菌毒素和有害物质通过,对维持动物健康极为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天然植物活性成分(NPBCs)具有免疫调节、抑菌、抗氧化、改善肠道健康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畜禽生产及疾病防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就NPBCs对动物肠黏膜形态结构、肠道屏障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了解NPBCs对动物肠道健康的调控作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21世纪,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蔬菜生产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而发生了新的变革,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蔬菜育种、栽培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因此,根据当今蔬菜生产的发展趋势.除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蔬菜的种植外.城阳区继续抓了特稀蔬菜生产,并着力发展种植具有保健作用的蔬菜和适应室内观赏的蔬菜。  相似文献   
998.
利用近红外光谱(350~2 500 nm)系统采集180个西葫芦样本的光谱数据,运用多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建立西葫芦果肉硬度的PCR、SMLR和PLSR预测模型;并通过对不同的建模模型进行分析,对西葫芦硬度进行快速检测,实现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西葫芦的硬度品质在线无损检测。结果表明,经过卷积平滑法和标准正态变换(S-G+SNV)处理建立的PLSR硬度预测模型效果最好,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79,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76;验证模型结果预测相关系数为0.886,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126。运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西葫芦硬度指标的预测研究具有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在线快速无损检测果蔬硬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天麻染色体标本执制备中染色体阻断剂、细胞壁解离剂、染色剂的筛选,以天麻柱头为材料,结合低渗法制备的染色体有丝分裂标本,可以制备出较好的有丝分裂期标本,观察到天麻染色体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结构变化,较好的呈现出天麻染色体及结构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农田土壤施用化肥的负效应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本文对不当和地量施用氮,磷,钾化学肥料对土壤的污染及肥力影响进行了综核实工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