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3篇
畜牧兽医   1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湖北省部分肉鸡场的大肠埃希菌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从采集的50份发病及死亡鸡肝脏、心脏和气囊中共分离出21株大肠埃希菌,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生化特性、致病性进行了研究,初步鉴定为大肠埃希茼.同时对分离的21株大肠埃希菌的O群抗原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其结果为10株O78、6株O18,2株O1,还有3株有待于进一步的血清...  相似文献   
102.
自2001年以来,湖北部分猪场断奶仔猪出现不明原因的红斑症状并伴随高热现象,病死率高达60%。为了探索其主要致病因素,对来源于22个发病猪场的108份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108份病料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附红细胞体(E.suis)和猪弓形虫的检出率分别为83.3%、33.3%、22.2%、48.1%和14.8%;同时存在PCV-2、PRRSV和E.suis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现象,其中PCV-2和E.suis混合感染最为严重,阳性率达32.4%。表明湖北省部分"红斑病"发病猪场均不同程度存在PCV-2、PRRSV和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现象,特别是PCV-2感染情况极为严重,提示PCV-2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可能是湖北省一些猪场出现红斑症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选取不同品种鸡群的J亚群白血病病毒代表毒株分别感染SPF鸡和地方鸡,记录分析感染鸡的临床症状、产生肿瘤时间。结果表明,商品蛋鸡源毒株对SPF鸡和地方鸡致肿瘤时间均早于地方鸡源毒株,感染SPF鸡后出现肿瘤症状比例和死亡率分别为42.7%和11.3%,远高于地方鸡源毒株的19.3%和4.7%。感染地方鸡鸡后出现肿瘤症状比例和死亡率分别为26%和8%,远高于地方鸡源毒株的9%和3.3%。可见这两类不同来源毒株致肿瘤特性差异显著,商品蛋鸡源毒株致肿瘤性明显强于地方鸡源毒株。  相似文献   
104.
105.
猪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毒株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乙脑弱毒SA14-14-2作为母种,采用代地鼠肾细胞和乳鼠皮下传代方法并结合蚀斑纯化技术,选育获得乙脑减毒活疫苗猪用毒株SA14-14-2VS株。该毒株经细胞传到15-18代,脑内接种12-14g小鼠不引起发病和死亡;皮下接种10-12g小鼠,从脑组织中不能分离出病毒;经3-5日龄乳鼠回传一代后,脑内毒力Log LD50仅为1.32-2.10,皮下接种小鼠无致病力。该毒株细胞18代毒,用乳猪传至第五代,从乳猪血液、脑、肝组织中分离的病毒再经细胞传二代,其滴度与原毒液相近,并仍对小鼠脑内感染不致死;8头不公猪经该毒接种后,未发生睾丸炎,睾丸组织中未回收到病毒;经静脉接种的2头怀孕30d的初产母猪,蝇接种后2d和4d血样中检出病毒,但接种21d剖杀时,胎儿均健尖,胎盘、羊水及胎儿脑组织中均未回收到病毒,该毒株能使豚鼠和猪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对小白鼠攻击的保护力比灭活疫苗主;纯毒及外源因子污染 结果表明,该毒株是纯将的乙脑病毒,符合兽用生物制品种毒标准。  相似文献   
106.
猪增生性肠炎(PPE)是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的接触性传染病,介绍了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7.
武汉地区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耐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禽大肠杆菌是家禽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可引起家禽胚胎死亡、败血症、纤维性心包炎、气囊炎等一系列疾病,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集约化养鸭业的迅速发展,饲养密度增加,鸭大肠杆菌病越来越多,支原体、病毒性及其他细菌性感染、环境因素常加重或诱发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08.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甲型反转录病毒属禽反转录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以禽类造血组织中某些细胞成分增生为主的各种可传染的肿瘤疾病.根据病毒中和试验宿主范围和囊膜糖蛋白的特性及其它一系列标准,将禽白血病/肉瘤群病毒划分为A到J 10个亚群,其中分离自鸡的有6个亚群(A、B、C、D、E、J).鸡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是1988年Payne等[1,2]首次从商品代肉用鸡中分离到并鉴定出的鸡白血病病毒的一个新亚群.  相似文献   
109.
探讨不同禽源大肠埃希菌中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gyrA的分布和突变特征。采用K-B药敏纸片法、gyrA基因的PCR扩增,对9株大肠埃希菌进行喹诺酮类药物试验,并将gyrA基因的PCR产物测序,对测序结果采用DNA MAN、DNA Star、MEGA6等软件分析。药敏试验结果表明,C1、C2、C3菌株对左氧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敏感,D1、D2、D3、B1、B2和B3菌株对左氧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均表现为耐药和中介;gyrA基因的测序结果表明,除B1菌株有1处核苷酸突变位点和B2菌株有14处核苷酸突变位点;B2菌株gyrA基因的氨基酸突变发生在87位Ile→Val替代、101位Leu→Met替代、102位Ala→Ser替代、129位Lys→Gln替代。9株禽源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表明,不同禽源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大肠埃希菌菌株中B2菌株gyrA基因与其他9株菌株相比,同源性在90%左右,进化树不在一个分支上,研究中的B2菌株将为大肠埃希菌的氟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10.
禽流感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禽流感病毒遗传变异的特殊性和禽流感诊断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传统的诊断方法如病原学、血清学,以及为了满足快速检测的需要所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