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菌毛是细菌的一种重要的黏附因子,细菌借助于菌毛对宿主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得以定居,并进一步到达宿主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52.
为建立双向电泳方法研究鸡羽髓蛋白组学,以进一步了解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新机制,从SPF鸡羽根挤出羽髓,提取其中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并对不同裂解液、IPG胶条pH值范围、一向等电聚焦条件、二向SDS-PAGE凝胶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采用17cm,pH 5~8 1PG胶条,400μg羽髓蛋白进行的双向电泳,图谱用PDQuest8.0.1分析,可分辨的蛋白点约为700左右,不同样本间的匹配率大于80%.可见,本研究建立的双向电泳方法分辨率及重复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53.
为获得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SU和兔IgG Fc的融合蛋白,采用PCR方法扩增出SUJ-IgG Fc基因,并克隆至pFastBac1质粒,构建转移载体pFastBac1-SUJ-IgG Fc;再将其转化DH10BacTM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质粒rBacmid-SUJ-IgG Fc;最后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病毒rBac-SUJ-IgG Fc。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融合蛋白可被ALV-J单抗JE9以及羊抗兔IgG所识别。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与ALV-J单抗JE9以及羊抗兔IgG都有很好的反应性,其分子量大小约为95 ku。该融合蛋白的表达为鸡细胞表面ALV-J受体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4.
为了解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中的流行情况,根据HPI结构基因irp2和fyuA参考序列设计了引物,用PCR方法和斑点杂交法对从江苏等地分离的APEC基因组进行了扩增和检测,并对E.coli NTJC040406菌株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16株APEC中有44.9%的菌株携带有HPI,序列分析表明相关基因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8%以上。提示HPI在APEC中广泛存在,经进一步分析,发现分离菌株是否携带HPI与O78等特定血清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5.
研究旨在研制抗鸡EphrinA2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试验用PCR和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鸡EphrinA2真核及原核表达载体,以纯化的EphrinA2原核表达产物免疫小鼠,将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用SDS-PAGE、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验证表达产物及单抗的特性。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His-EphrinA2-RBD主要位于细菌包涵体中;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EphrinA2蛋白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4H6和1G9;单克隆抗体4H6不仅能特异性识别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phrinA2在DF-1细胞中表达的EphrinA2蛋白,而且能有效识别LMH和DF-1细胞中内源性的EphrinA2蛋白。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4H6与鸡EphrinA2蛋白反应性和特异性均良好,能够应用于鸡EphrinA2相关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6.
抗禽流感病毒H9亚型血凝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以H9亚型禽流感病毒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结果获得3株阳性细胞株,分别命名为6E6、6B6、5B4。经2次亚克隆后,所有杂交瘤细胞保持了分泌抗禽流感H9亚型特异抗体的能力。特异性试验证明,3株单克隆抗体仅与试验的H9病毒株反应,与H5亚型禽流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和鹅源腺病毒等不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表明,3株单克隆细胞的上清均能与感染H9亚型病毒的鸡成纤维细胞呈特异性绿色荧光反应。实验性病毒检测结果表明,IFA方法检测H9禽流感比鸡胚接种分离病毒的效果好、灵敏度高,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可在禽流感流行病学的监测及预警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为探讨马立克氏病病毒强、弱毒株致癌基因Meq在感染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本研究用超强毒株RB1B与疫苗株CV1988分别感染次代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er cell,CEF),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eq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疫苗株CV1988的Meq在感染细胞内持续上调,而超强毒株RB1B的Meq在感染细胞内72h前为逐渐上调,然后下调;动物感染试验结果发现,超强毒株RB1B的Meq在鸡胸腺和脾脏组织内均表现为感染d21出现一个表达高峰,而疫苗株CV1988的Meq在SPF鸡胸腺q-d14出现高峰,然后下降。有趣的是CV1988的Meq在脾脏组织中d14表达最低,然后持续升高。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Meq在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过程中的致瘤机理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8.
用RT-PCR方法扩增从野鸭体内分离到的3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JS-1/06/wd、JS-2/06/wd和JS-3/06/wd)F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的F基因长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F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R-F117,符合NDV强毒株的特征。这些毒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8%~99.9%,与鹅源NDV QY971株和ZJ1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也高达96.7%~97.5%;氨基酸同源性为96.8%~97.5%;而与我国标准强毒株F48E9及疫苗株LaSota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6.9%和84.5%;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5%和87.0%。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野鸭源NDV与鹅源NDV的遗传关系较近,同属于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59.
雏鸡法氏囊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及其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建立并优化鸡法氏囊蛋白质组学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以不同日龄雏鸡的法氏囊组织为研究对象,用固相pH梯度胶条进行等电聚焦、SDS-PAGE垂直电泳,采用不同的样品制备方法,对上样量、水化、等电聚焦、胶条平衡和凝胶染色方法等进行一系列优化,并应用PDQuest8.0.1软件对图谱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法氏囊组织在pH 5~8范围、17 cm的2-DE胶上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胶体考染后经PDQuest软件分析,在正常法氏囊组织可检测到800个以上蛋白点,不同2-DE图谱间蛋白点平均匹配率为83.5%,不同日龄雏鸡法氏囊存在有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37个,其中表达上调蛋白点17个,表达下调蛋白点11个,新增蛋白点5个,消失蛋白点4个,试验建立的鸡法氏囊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为法氏囊发育进化及其免疫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0.
将含有马冠状病毒N蛋白(ECV-N)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ECV-N感染Sf9昆虫细胞,以表达的ECV-N蛋白作为抗原,以酶标记的鼠抗马IgC特异性单抗为二抗,建立了检测马冠状病毒抗体的ELISA方法.研究结果表明,ECV-N蛋白最佳包被浓度为10μg/mL初提重组蛋白,马血清以1:100稀释,酶标记的抗马IgG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1:5 000.可以检出抗马冠状病毒血清抗体.利用该方法对来自3个国家的1064份马血清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国内711份马血清中检测出13份阳性;澳大利亚335份马血清中检测出31份阳性;瑞典18份马血清均为阴性.该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为马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出入境检验检疫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