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提高恩诺沙星水溶性,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恩诺沙星-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制备方法及工艺。利用相溶解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通过正交试验筛选的最优处方为恩诺沙星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2,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3h,溶解度增大了165倍。结果表明,恩诺沙星与羟丙基-β-环糊精可形成稳定的包合物,羟丙基-β-环糊精可提高恩诺沙星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52.
为了确定生物炭修复草甘膦污染土壤的可行性,通过添加不同比例和种类的生物炭到土壤中,研究土壤对草甘膦的吸附效果。采用吸附动力学拟合、等温吸附分析、红外光谱测定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草甘膦能强烈地吸附在红壤及稻壳炭、竹炭、竹柳炭中,相比于红壤,3种生物炭达到吸附平衡时间短。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中1/n数值均<1,表明红壤和3种生物炭对草甘膦的吸附方式是非线性吸附,且非线性程度大小为竹柳炭>竹炭>红壤>稻壳炭。生物炭添加到红壤中,可以提高红壤吸附草甘膦的量,生物炭添加比例越高,土壤吸附草甘膦的量也越高。土壤中添加生物炭比例相同时,竹炭使土壤吸附草甘膦的量最高,竹柳炭次之、稻壳炭最低。3种生物炭吸附草甘膦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阐明了酚、胺、芳香烃、羧酸、羧酸盐、脂肪醚等在吸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摘要:研究了滔罗定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对人工混合感染雏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的治疗效果。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滔罗定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选择180只4日龄罗曼雏鸡随机分为健康组(Ⅰ),感染对照组(Ⅱ),氟苯尼考治疗对照组(Ⅲ)和滔罗定高、中、低剂量组(Ⅳ、Ⅴ、Ⅵ)等6个不同处理组,进行人工致病治疗试验。试验结果:与感染对照组相比,滔罗定高、中剂量组的死亡率分别降低了20.0%、16.7%,治愈率分别提高了23.3%、16.6%,差异均极显著(P<0.01);滔罗定高、中剂量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氟苯尼考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滔罗定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大于或等于256 μg/mL。结果表明,滔罗定对人工混合感染雏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4.
朱慧楠  毕可东  刘焕奇  邹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395-16397
[目的]评价氨苄西林混悬液对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科宝肉鸡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和体内抑菌试验研究了用氨苄西林混悬液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并与氨苄西林可溶性粉进行了对比。[结果]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氨苄西林混悬液和氨苄西林可溶性粉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 μg/ml和4 μg/ml;体内抑菌试验中,氨苄西林混悬液各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在治疗效果上,氨苄西林混悬液各组与氨苄西林可溶性粉各组比较,治愈率和有效率显著提高,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增重效果上,氨苄西林混悬液各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与氨苄西林可溶性粉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氨苄西林混悬液可用于防治鸡大肠杆菌病,预防量以30 mg/L,治疗剂量为90 mg/L为最佳。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价阿维茵素残留检测中不同SPE柱的净化效果。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经碱性氧化铝SPE柱和C_(18)SPE柱净化,用多拉菌素作内标,经1-甲基咪唑和三氟乙酸酐衍生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经碱性氧化铝SPE柱净化后,阿维菌素和内标无干扰,且峰形尖锐对称;经C_(18)SPE柱净化后,阿维菌素存在杂质干扰。结论碱性氧化铝SPE柱比C_(18)SPE柱净化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6.
一株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乳酸菌分离专用培养基-MRS培养基从发酵40 d的酸菜汁中分离得到一株乳酸菌,利用经典分类法对所分离的乳酸菌菌株进行了系统的细菌学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乳杆菌属、植物乳杆菌。对其进行生长曲线、pH及酸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分离乳酸菌的对数生长期较长;培养以后pH下降达到稳定;酸度较高的产酸时间为前20 h。抑菌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由于该菌具有生长快、产酸量高并具有抑菌活性等特点,因而适合作为微生态制剂的优良菌种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盐酸克伦特罗对小鼠心肌SOD和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小鼠为试验动物,采用腹腔注射法给药,注射不同浓度的盐酸克伦特罗,1次/d,连续给药30 d,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脊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迅速取出心脏,匀浆后测定超氧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盐酸克伦特罗可使小鼠心肌中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大剂量盐酸克伦特罗可降低心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8.
癸氧喹酯对AA肉鸡感染Eimeria tenella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抗球虫指数来衡量癸氧喹酯对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疗效。结果表明癸氧喹酯低中高剂量组(13.6ppm、27.2ppm和54.4ppm)抗球虫水平都达到了优秀,抗球虫指数分别为181.29、182.65和181.61。癸氧喹酯与马杜霉素组联合用药组(13.6 ppm +2.5ppm)和癸氧喹酯与妥曲珠利联合用药组(13.6 ppm +12.5ppm)的药效突出,抗球虫指数达到了194.37和197.89。试验说明癸氧喹酯能够有效的抑制球虫病的发生,联合用药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59.
土霉素在大菱鲆体内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首次研究大菱鲆口服土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残留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以80 mg/kg b.w.单剂量口灌土霉素的大菱鲆进行连续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土霉素在大菱鲆血液、肌肉、肝脏中药代动力学特征分别符合带时滞的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带时滞的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和带时滞的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土霉素在大菱鲆体内消除速度较慢,16℃水温的实验条件下,在大菱鲆肌肉、肝脏中的休药期分别为28天和10天。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究施用草甘膦除草剂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草甘磷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漳州市林下国有林场4年生桉树人工林为对象,设立6块20 m×20 m样地,3块为施用草甘膦的处理,3块为不施用草甘膦的对照。2015、2016年的5月和9月施用草甘膦清除灌木和杂草,成分为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水按质量1:50配制而成,每次施用量1 500 kg·hm~(-2)。对照组样地不施用草甘膦,采用人工除草,其他抚育内容和方式与处理组一致。2017年5月采集土样,测定土壤的草甘膦残留量、物理和化学性质。【结果】施用草甘膦后,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密度分别为1.23、1.27和1.34 g·cm~(-3),较对照组分别增加0.02、0.02和0.01 g·cm~(-3);土壤总孔隙度分别为49.79%、48.23%和46.64%,较对照组分别下降0.49%、0.32%和0.47%,但差异均不显著;草甘膦残留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2 cm土层残留量为4.43 mg·kg~(-1),差异显著(P0.05);p H值在0~2、2~5和5~20 cm土层分别为5.26、4.63和4.57,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0.90、0.24和0.07,但在20~40 cm土层却由4.53降低到了4.34,降低了0.19,2种处理仅在0~2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各土层电导率均有所降低,在0~2、2~5、5~20和20~40 cm土层分别为61.83、42.77、34.20和38.17 us·cm~(-1),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4.27、8.26、9.20和1.00 us.cm~(-1),差异均不显著;两种处理的土壤电导率随土层加深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对照组表现为逐渐降低,处理组则先下降后上升;各土层有机质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0~2、2~5、5~20和20~40 cm土层分别为40.38,36.62、28.08和18.99 g·kg~(-1),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6.70、9.90、0.90和3.89 g·kg~(-1),其中仅0~2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各土层有效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0~2、2~5、5~20和20~40 cm土层分别为5.29、2.89、1.51和0.93 mg·kg~(-1),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39、0.98、0.26和0.22 mg·kg~(-1),其中仅0~2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各土层全氮、水解氮、全磷含量均下降,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所提高,但差异都不显著。【结论】在桉树人工林施用草甘膦2年后,土壤物理性质变差但影响尚未达显著水平;草甘膦残留量集中在0~2 cm土层,含量达4.43 mg·kg~(-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层,0~2 cm土层的p H值提高0.90,有机质含量下降16.70 g·kg~(-1)、有效磷含量提高2.39 mg·kg~(-1),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