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黑晶、东魁和温岭大梅3个杨梅品种为材料,对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成分及其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确定了杨梅果实中的3种有机酸成分,分别为柠檬酸、苹果酸和奎宁酸。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柠檬酸始终为最主要的有机酸成分。随着果实成熟,3种有机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成熟果实中,黑晶、温岭大梅和东魁3个品种的柠檬酸含量分别为(7.423±0.530),(8.987±0.088 )和(7.820±0.306)mg·g-1 FW;苹果酸的含量分别为(0.113±0.002),(0.062±0.001)和(0.037±0.008) mg·g-1 FW;奎宁酸的含量分别为(1.122±0.098),(0.952±0.042)和(0.738±0.056)mg·g-1 FW。分析表明杨梅果实属于柠檬酸型果品。  相似文献   
102.
对杨梅(Myrica rubra Sieb. & Zucc.)花粉活力检测和储藏方法进行了研究。筛选出最佳的杨梅花粉活力离体萌发检测法:用毛笔轻刷花粉至固体培养基(15%蔗糖,0.01%硼酸,1%琼脂)上,22℃黑暗培养10 h,显微观测花粉萌发率。20℃储藏时,经硅胶干燥处理能延长杨梅花粉活力保存时间。与20℃相比,低温保存能明显延长杨梅花粉活力,在4,-20和-80℃保存100 d后,花粉萌发率分别是12%,37.5%和48%。  相似文献   
103.
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及主要营养品质形成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形成规律,以早佳与荸荠种为材料,结合色度分析确定果实发育的6个关键时期,并测定糖、酸、维生素C(Vc)、花青苷、总多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果实发育,色度参数中色调ho、蓝绿值b*和亮度值L*逐渐变小,可用于果实发育时期的判断;饱和度C*、红绿值a*及总酸、总多酚、总黄酮等营养成分在转红期出现转折。葡萄糖、蔗糖和果糖3种糖组分及花青苷均在转白期后开始上升并在成熟期或后熟期达到最大。2个杨梅品种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不同,但其变化规律差异不大,多数生物活性物质变化规律具有各自的特征。研究结果为杨梅果实品质育种及生物活性物质代谢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大枝修剪矮化杨梅树体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不同时期大枝修剪对12年生晚稻杨梅树体矮化的效应,其中夏季效果最好。夏季大枝修剪后第2年,树冠高度为3.72m,比对照降低了76.88%;平均单果重12.66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1%,株产量86.2kg,站立采摘量75.9kg,分别比对照增加15.30%,11.20%,29.62%,236.45%。杨梅树体矮化,产量增加,品质提高,采摘带来的安全隐患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5.
鲜食枣新品种‘浙鲜枣1号’是由‘义乌大枣’中发现的优株选育而来。在浙江义乌地区果实脆熟期为9月5日左右。平均单果质量13.3g,果实可食率96.99%。果肉白色,质地脆,肉质细,汁液多,有蜂蜜味,总糖含量10.93%,可滴定酸含量4.4 g·kg-1,维生素C含量平均2.69 mg·g-1。品质优良,适宜于浙江省及类似气候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06.
调查发现我国杨梅病虫害种类75种,表明主要病虫害种类在浙江产区的分布及为害情况,分类研究了杨梅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部位,以期为杨梅病虫害研究与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为了探索适宜杨梅嫩枝扦插育苗技术,以当年生半木质化东魁杨梅春梢为试材,于2014年5月26日进行嫩枝扦插试验,试验设10个处理。结果表明:在插穗药剂处理相同的情况下,以轻基质无纺布容器扦插成活率较高,达30.4~57.8%,尤以0.1%的硝酸银液浸泡12小时后,浸到98%吲哚乙酸400㎎/L溶液1小时,成活率最高,达57.8%,黄泥苗床扦插成活率仅9.7~17.9%,二者均存在显著差异;新根长度﹥2㎝的根数以轻基质无纺布容器扦插为多,与黄泥苗床比较多数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8.
109.
杨梅衰弱病病症及病树矿质营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衰弱病是近年来爆发的病害,本文对我国杨梅产区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衰弱病危害重、发生广,同一果园内没有发病中心,没有位置特点。病树整株成熟叶片变黄脱落,顶端有少量叶片暂存,病害逐年加重直至死亡。与健康树相比,叶片50%脱落的病树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明显变差,光合速率降低182.35%,单果重降低60.5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4.75个百分点,病树根围土壤pH值降低0.44,有机质含量降低3.6%;病树土壤内速效氮、有效钙、镁、有效硫、锌、铜、铁、锰、有效硼等元素的含量降低13.56%~197.06%,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5.93%和8.03%;病树叶片内的钙、硫、铁、锰、硼等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9.38%~37.27%,而镁、锌、铜等元素的含量显著增加7.69%~13.10%。本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指导研发杨梅衰弱病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0.
杨梅常遭受低温冻害,本研究以东魁、荸荠种、早佳3个品种杨梅幼苗为材料,分别在6 ℃(对照)、3 ℃、0 ℃、-3 ℃、-6 ℃和-9 ℃处理24 h后,分析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恢复培养30 d后观察表型变化,为揭示3种杨梅品种抗寒型差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杨梅出现叶片黄化、枯斑或者边缘变红,直至干枯死亡;东魁和早佳的REC在实验温度内保持持续上升,-6 ℃处理24 h时荸荠种的REC达到峰值,随后随处理温度的下降开始下降。东魁和早佳的MDA含量随温度下降呈现降—升—降的趋势,而荸荠种则呈升—降趋势。东魁的SOD活性随温度下降呈升—降—升趋势,荸荠种则呈降—升—降趋势,早佳保持持续下降趋势。东魁和荸荠种的SP随温度下降呈升—降—升—降趋势,早佳呈升—降—升—降—升趋势。3个品种的可溶性糖(SS)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温度下降呈升—降趋势,但是出现峰值的低温胁迫温度和变化幅度不一样。应用隶属函数法对3个杨梅品种各抗寒性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3个品种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早佳>荸荠种>东魁,与低温伤害表型一致。本研究将为杨梅果园品种规划、低温胁迫机制与抗低温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