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2 毫秒
91.
杨梅常遭受低温冻害,本研究以东魁、荸荠种、早佳3个品种杨梅幼苗为材料,分别在6 ℃(对照)、3 ℃、0 ℃、-3 ℃、-6 ℃和-9 ℃处理24 h后,分析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恢复培养30 d后观察表型变化,为揭示3种杨梅品种抗寒型差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杨梅出现叶片黄化、枯斑或者边缘变红,直至干枯死亡;东魁和早佳的REC在实验温度内保持持续上升,-6 ℃处理24 h时荸荠种的REC达到峰值,随后随处理温度的下降开始下降。东魁和早佳的MDA含量随温度下降呈现降—升—降的趋势,而荸荠种则呈升—降趋势。东魁的SOD活性随温度下降呈升—降—升趋势,荸荠种则呈降—升—降趋势,早佳保持持续下降趋势。东魁和荸荠种的SP随温度下降呈升—降—升—降趋势,早佳呈升—降—升—降—升趋势。3个品种的可溶性糖(SS)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温度下降呈升—降趋势,但是出现峰值的低温胁迫温度和变化幅度不一样。应用隶属函数法对3个杨梅品种各抗寒性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3个品种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早佳>荸荠种>东魁,与低温伤害表型一致。本研究将为杨梅果园品种规划、低温胁迫机制与抗低温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
杨梅衰弱病病症及病树矿质营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衰弱病是近年来爆发的病害,本文对我国杨梅产区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衰弱病危害重、发生广,同一果园内没有发病中心,没有位置特点。病树整株成熟叶片变黄脱落,顶端有少量叶片暂存,病害逐年加重直至死亡。与健康树相比,叶片50%脱落的病树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明显变差,光合速率降低182.35%,单果重降低60.5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4.75个百分点,病树根围土壤pH值降低0.44,有机质含量降低3.6%;病树土壤内速效氮、有效钙、镁、有效硫、锌、铜、铁、锰、有效硼等元素的含量降低13.56%~197.06%,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5.93%和8.03%;病树叶片内的钙、硫、铁、锰、硼等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9.38%~37.27%,而镁、锌、铜等元素的含量显著增加7.69%~13.10%。本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指导研发杨梅衰弱病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3.
为了探索适宜杨梅嫩枝扦插育苗技术,以当年生半木质化东魁杨梅春梢为试材,于2014年5月26日进行嫩枝扦插试验,试验设10个处理。结果表明:在插穗药剂处理相同的情况下,以轻基质无纺布容器扦插成活率较高,达30.4~57.8%,尤以0.1%的硝酸银液浸泡12小时后,浸到98%吲哚乙酸400㎎/L溶液1小时,成活率最高,达57.8%,黄泥苗床扦插成活率仅9.7~17.9%,二者均存在显著差异;新根长度﹥2㎝的根数以轻基质无纺布容器扦插为多,与黄泥苗床比较多数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4.
95.
综述了杨梅果蝇的发生规律,提出了清洁腐烂杂物、清理落地果、网捕成虫、喷烟熏杀、趋化性诱杀、趋光性诱杀、冬季清园、罗帐覆盖以及释放蝇蛹金小蜂、释放不育果蝇种群等10项安全防控对策,以期为杨梅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以丁岙梅为材料,研究疏花剂对杨梅结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盛花期喷施疏花剂显著减少杨梅单枝结果数,降幅达60.0%,同时增加果实单果重、横径和纵径,分别比对照提高61.5%,20.8%和20.1%,提高果实品质,每株经济效益为533.6元,比对照提高175.5元。疏花剂对丁岙梅稳定产量、提高品质等具有积极作用,喷布时期对疏花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7.
短柄樱桃是中国樱桃鲜食良种,因其果柄较短,故称短柄樱桃。短柄樱桃成熟期早,素有“春果第一枝”美誉,果实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外观与内在品质俱佳。近年来,我国水果生产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小杂果不断升温,发展樱桃热潮迭起,有些地区已把发展樱桃列入重点项目来抓。但是,目前  相似文献   
98.
杨梅是我国南方的特产水果 ,近几年在南方及部分西部地区发展得很快 ,今年 8月 1 2日我省台州、温州与丽水等地遭遇“云娜”台风 ,普降大暴雨 ,致使山区大多数杨梅园 (树 )受灾 (损 )。为及时恢复杨梅生产 ,减少果农的最小损失 ,对已被冲刷 (毁 )的杨梅园 (树 ) ,必须从以下 7个方面入手。1 清园 台风过后 ,及时清除杨梅园中被吹折(断 )的树体、树枝与树叶。对那些倒伏的杨梅树 ,必须用整枝锯回缩大枝 (高度一般控制在 2 .5米以内 ) ,再用修剪刀将连接植株的断根剪平 ,并将断根处的土壤挖松 ,部分断根挖除 ,把树体扶直 ,再用大枝或绳固定 …  相似文献   
99.
浙江短柄樱桃是我国南方樱桃中鲜食的最佳品种,春季上市早,果形大,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外观与内在品质俱佳,具有极高经济价值。但露地栽培短柄樱桃,生长旺盛,产量不稳,采摘不便,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品质难以保证。首先是成熟时间早,如早春花期遇到冷空气造成冻害;其次是果实成熟期,如遇到较多雨水会有大量的裂果;再次是采收期,易被鸟害且上市集中不耐贮运等,造成品质和商品性严重下降而成为生产瓶颈,矮化促成栽培可有效避免早春冻害和成熟期遇雨裂果等自然灾害以及延长成熟上市期。为此,作者于2003年起在浙江诸暨同山进行了大棚矮化促成栽培试验,2005年667m^2平均产量540kg,比露地增收310kg,成熟期比露地(4月25日)提早19d,采收期延长7d以上,优质果率高品质佳,采摘方便,经济效益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杨梅是浙江省水果中仅次于柑桔的第二大水果。2007年,全省杨梅种植面积7万hm^2,产量31万t,产值超过20亿元。枫树湾村是我省丽水市久负盛名的杨梅村,种植历史120余年,面积140hm^2多。由于枫树湾村依山傍水,四面群山环抱,水分充足,初夏阳光直射时间较短,阴山较多,土壤微酸,土层深厚,为杨梅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