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寄生于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皮肤表皮内的疥螨(Sarcoptes scabiei Degeer,1778)隶属于真螨目(Acariformes)、疥螨科(Sarcoptidae)、疥螨属(Sarcoptes),常引起称为疥疮(又称疥癣、癞病)的一种顽固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32.
为探究鸡蛔虫的种内遗传变异和系统发育关系,对分离自四川省西昌市的15个鸡蛔虫分离株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Ⅳ(nad4)基因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定及分析,并用cox1和nad4基因部分序列构建鸡蛔虫与其他蛔虫的NJ树和贝叶斯树。测序结果显示,所获得的鸡蛔虫cox1和nad4基因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 152和1 236 bp,分别有33和40个变异位点,碱基变异率分别为0~2.1%和0~2.3%;分别检测到8和11个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733±0.124和0.933±0.054,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433±0.00153和0.00541±0.00157,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4和0.005。构建的种系发育树均显示15个鸡蛔虫西昌分离株与其他国家/地区的鸡蛔虫分离株聚类形成一个分支,与鸽蛔虫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蛔虫所属的分支相隔较远。研究结果表明鸡蛔虫西昌分离株的遗传变异程度低,且nad4基因比cox1基因更适合作为研究鸡蛔虫分离株遗传变异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3.
猪和兔附红细胞体的形态学及生殖方式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猪和兔附红细胞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猪和兔附红细胞体在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结构、大小以及在红细胞上的附着方式等均无显著差别,其形态多为球形、卵圆形,直径0.2~2.5pm,在红细胞表面以一根或数根纤丝连接成串珠状或单个寄生。在透射电镜下,首次观察到附红细胞体边缘有一段20~30nm厚的光亮区域,并且在扫描和透射电镜下同时观察到附红细胞体的出芽生殖现象。由此推测,附红细胞体的发育方式为成熟的附红细胞体以出芽的方式产生1个未成熟形态的附红细胞体,随着未成熟形态附红细胞体的发育,逐渐从成熟附红细胞体体内脱离出来,最后以纤丝与成熟附红细胞体相连接;脱离出来的未成熟形态的附红细胞体黏附到同一红细胞或临近红细胞的膜上,最终发育成1个成熟的附红细胞体。  相似文献   
34.
玉米秸秆微贮饲料育肥肉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玉米秸秆微贮饲料饲喂肉牛的推广价值。[方法]采用"海星"牌秸秆发酵活干菌处理玉米秸秆制成微贮饲料进行肉牛育肥试验。[结果]试验组牛日采食量比饲喂未处理秸秆提高了29.9%,且试验组牛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64.7%,每增重1 kg比对照组节省精料0.77 kg。试验期间,试验组牛比对照组每头牛多增加经济效益18元。[结论]秸秆微贮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5.
比较地克珠利、磺胺氯吡嗪钠、磺胺喹噁啉、氨丙啉、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等5种常用抗球虫药对人工感染2.4×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的鸡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地克珠利抗球虫指数(ACI)为165.7,抗球虫效果良好;氨丙啉抗球虫指数(ACI)为126.7,抗球虫效果中等;磺胺喹噁啉、磺胺氯吡嗪钠、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抗球虫指数(ACI)分别为115.7、75、55.8,无抗球虫效果.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解猪圆环病毒2型(PCV2)凉山州分离株的基因型,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采自凉山州3个发病猪场的4个PCV2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的扩增、克隆、测序分析,并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4个PCV2凉山州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长度均为1767 bp,核苷酸同源性为99.4%~99.8%,与国内外101株PCV2参考毒株核...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进口美国种猪中获取的猪圆环病毒3型(PCV3)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及遗传变异情况,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PCV3基因组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对确诊感染PCV3的病死猪组织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拼接、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PCV3美国毒株(命名为PCV3_USA2021,GenBank登录号OL799306)全基因组序列长度约为2000 bp,与国内外不同地区的38个PCV3参考毒株同源性为98.7%~99.8%。其中,PCV3_USA2021株开放阅读框ORF1和ORF2与国内外38个参考毒株同源性分别为99.1%~99.9%和98.0%~100%。构建的全基因组系统进化树显示,该毒株为PCV3a亚型,与美国毒株(PCV3-US_SD2016)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为PCV3的遗传变异、流行病学分析提供了参考,也为相关疫苗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攀西地区蜱种类及蜱源立克次体的种类和感染状况,采用形态学和PCR方法,对随机采集自攀枝花和凉山州部分地区牛羊体表的252只蜱进行种类鉴定;利用特异性引物对立克次体ompA、glt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随机选择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并对测序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经种类鉴定,攀西地区存在微小扇头蜱和褐黄血蜱2种蜱种;蜱携带立克次体平均阳性率为29.37%(74/252),存在敬信立克次体暂定种(Candidatus Rickettsia jingxinensis)、立克次体共生菌(Rickettsia endosymbiont of Rhipilephalus microplus)、马赛立克次体(Rickettsia massiliae)共3种立克次体,其中敬信立克次体暂定种为优势种,共检出31份。不同县市的蜱携带立克次体阳性率不同,其中盐源县和昭觉县未检测到立克次体,而布拖县(57.14%)、西昌市(55.26%)阳性率较高;牛、羊体表蜱携带的立克次体阳性率分别为29.55%(26/88)和29.27%(48/164),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攀西地区存在多种蜱传立克次体,其分布范围较广,蜱携带率较高。结果提示,当地应做好蜱传立克次体病的防控,减少其对人和家畜的危害。  相似文献   
39.
鸭坦布苏病毒病会给养殖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该文简要介绍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与防控等,以期为今后该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