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科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41.
规模化猪场猪常见猪病毒性腹泻,是由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轮状病毒(RV),以及最新报道新发现的猪嵴病毒(PKV)和猪博卡病毒(PBoV)中一种或多种不同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猪的机体后导致的腹泻与引起消化道生理机能紊乱的疾病。这些疫病在临床上的症状、流行病学及病理变化等方面十分相似,病猪表现出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每年冬春寒冷季节高发期,给规模化猪场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主要对规模化猪场猪常见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为临床对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本文利用TM影像及相关数据,对内蒙古西部湿地做了全面的分析,总结了湿地的遥感影像特征,采用二级分类系统建立了湿地3类8个解译标志,通过室内样点预判与野外核查的对比,对解译标志的精度进行了评定,本次建立的解译标志的精度为88%,通过建立操作性较强的解译标志,对内蒙古西部湿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正>2013年7月份,贵州省某梅花鹿养殖基地饲养的梅花鹿发生蹄冠部及体表皮肤化脓、坏死,并形成瘘管、跛行行为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坏死杆菌引起的梅花鹿腐蹄病,现将诊断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5头母鹿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喜卧,不愿走动,行走时跛行,有痛感,一侧下肢不敢着地,呈"三角跳"姿势,且病鹿蹄部及体表皮肤出现肿胀、疼痛、化脓、坏死、溃疡并有恶臭浓汁等,初步诊断为由  相似文献   
44.
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仔猪突生呕吐、腹泻,为确定该猪场病猪发病的病因,通过调查了解该猪场病猪的临床表现,并对送检样品进行了病理剖解观察,初步判断该猪场发病猪疑似为猪流行性腹泻(PED)和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感染.为了进一步确定病因,利用Primer 5.0和olig0 6.0分别设计扩增PEDV M基因和TGEVN基因的引物,进行RT-PCR扩增、电泳检测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猪场发病猪为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45.
通过综述近年来规模化猪场存在的猪瘟(CSF)、猪伪狂犬病毒病(PR)、猪圆环病毒病(PC)、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细小病毒感染(PPVI)、猪乙型脑炎(JE)等常见繁殖障碍病毒性疫病混合感染情况的研究状况,同时对规模化猪场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混合感染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规模化猪场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混合感染现象的防制措施,以期为规模化猪场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4种繁殖障碍性疫病感染状况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贵州省规模化养猪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管理不善以及引种不当导致了某些疫病特别是繁殖障碍性疫病的感染,严重制约了规模化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猪繁殖障碍性疫病是规模化猪场常发疫病之一,其中以猪瘟病毒(H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等4种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47.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感染引起的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该病主要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导致母猪流产、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病弱仔猪等,而感染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该病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地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由于猪细小病毒常与其他病毒如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混合感染,导致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临诊上本病与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和猪布鲁氏菌病的症状极为相似,故仅靠临诊确诊较为困难。目前对本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等。特别是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被人们所重视。主要针对该病近年来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从而为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为筛选出最佳消毒剂以降低羊舍内空气细菌含量,采用规模养羊场常用的4种消毒剂进行消毒效果试验,在消毒前后测定羊舍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并对优势菌落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消毒剂杀菌效果有差异,其中戊二醛溶液的杀菌率为42.8%,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杀菌率为58.6%,溴氯海因杀菌率为76.5%,聚维酮碘杀菌率为44.5%,因此溴氯海因杀菌效果最佳;PCR扩增测序结果表明,羊舍内空气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葡萄球菌、志贺氏菌、不动杆菌、奥斯陆莫拉菌、希氏肠球菌和胚芽乳杆菌等,这些细菌的16S rRNA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参考序列同源性达98.0%以上。本研究为规模养羊场细菌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我国肉羊养殖业发展迅速,除一些大型肉羊养殖场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外,农村散养户亦由原先一家一户小作坊式的粗放型饲养模式向集约化舍饲模式发展。规模化舍饲已成为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饲养密度的增加给疫病防控带来挑战。为了控制疫病传播,规模化羊场需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应从羊场的选址布局着手,建立健全的防疫体制,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消毒制度和监测方法,加强饲养管理,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疫病诊断和预警理念。羊场一旦发生疫病,本场兽医人员应及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从而控制疫病的流行,最终消灭该种疫病。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旨在探究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感染MDBK细胞后的转录组基因变化情况,丰富CPIV3转录组信息。取1MOI CPIV3JSHA2014-1病毒液感染MDBK细胞,设非感染正常细胞为对照,于24h后收获细胞,提取总RNA,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对感染组与对照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用测序评估、基因注释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共261个,其中表达上调140个,表达下调121个,经RT-qPCR方法验证8个差异表达的干扰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结果与高通量测序一致。进一步GO分类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生物学进程、构成细胞的组分以及实现的分子功能三个方面,KEGG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参与代谢、生物系统、细胞进程、基因信息进程和环境信息进程。本研究为深入探究CPIV3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