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0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72篇
  33篇
综合类   144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不同肥料配施对酸性土钙素活化及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增施钙肥和不同肥料配施对沿海地区酸性土钙素增量及活化效应,于2015—2016年设置单施无机肥(CK_1)、无机肥/熟石灰配施(T_1)、无机肥—有机肥配施(CK_2)、无机肥—有机肥—熟石灰配施(T_2)、无机肥—有机肥—微生物肥配施(CK_3)、无机肥—有机肥—微生物肥—熟石灰配施(T_3)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酸性土有效钙含量、花生植株性状、荚果产量和籽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K_2和CK_3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酸性土中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含量,0—20cm水溶性钙含量各生育期平均分别比CK_1提高48.13%和66.50%,交换性钙含量分别提高39.12%和60.88%。增施钙肥处理(T_1、T_2和T_3)能显著增加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含量,但_T1处理对有效钙含量增加较少,而T_2和T_3处理增加幅度较大,其中T_3处理0—20cm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含量各生育期平均比CK_3提高1.63,1.74倍,说明钙肥与有机肥和微生物肥配施能显著提高酸性土钙素活化度。不同肥料配施均提高了酸性土花生的主茎高、分枝数、主茎绿叶数、单株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和实收株数,增加了单株结果数和荚果饱满度,显著提高了荚果产量,并提高了蛋白质、总氨基酸和脂肪含量以及O/L值。其中T_3处理分别比CK_3、T_2、CK_2、T_1和CK_1增产14.38%,4.99%,18.31%,25.65%和52.52%,增产幅度最大,其籽仁品质也最优。增施钙肥并与有机肥和微生物肥配施能显著提高酸性土钙素活化度、有效钙含量、荚果产量和籽仁品质。  相似文献   
62.
酸性土壤花生增施钙肥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需钙量大的作物。沿海旱砂地酸性土壤和因化肥过量施用造成的酸化土壤,由于酸度较大使土壤中钙素流失严重,严重影响花生籽粒的发育和产量的形成。本研究阐明了钙离子信号途径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和调控荚果发育的分子机理,探明了酸性土壤增施钙肥花生增产原因,明确了钙肥与有机肥和微生物肥配施可显著提高酸性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在多年钙素基础理论和田间钙肥施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创建了酸性土壤花生增施钙肥高产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酸性土壤花生产量,666.7m2最高产达到675.5 kg。  相似文献   
63.
脂肪酸去饱和酶(FAD)是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在植物维持各项生命活动、应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花生基因组中的FAD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花生转录组数据对花生FAD(Ah FAD)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可变剪接形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花生基因组中共有31个Ah FAD基因,分为6类,Ah SAD基因亚家族有12条序列,AhFAD2有6条序列,Ah FAD3有4条序列,Ah FAD4/5有3条序列,Ah FAD6有2条序列,Ah FAD7/8有4条序列。聚类分析表明,Ah FAD有两大分支:游离Ah SAD分支和膜结合Ah FAD分支;膜结合Ah FAD分支中Ah FAD4/5起源最早,ω-3 Ah FAD由ω-6Ah FAD进化而来;单双子叶聚类于不同分支。表达模式分析表明,Ah SAD、AhFAD2和Ah FAD3在种子中表达水平较高,Ah FAD4/5、Ah FAD6、Ah FAD7/8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可变剪接分析表明,Ah FAD亚家族之间可变剪接形式差异明显,其中有12个Ah FAD基因发生了可变剪接。TTS和TSS是发生最多的可变剪接事件,其次是IR,最少的是AE和ES。  相似文献   
64.
为提高斯巴坦蓝莓在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适应性,选择在当地表现优良的两个兔眼蓝莓品种杰兔、园蓝以及北高丛蓝莓品种克瑞顿作砧木,设计绿枝劈接和嵌芽接两种嫁接方式进行嫁接改良及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砧木品种对斯巴坦蓝莓植株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及品质有显著影响,在参试的7种砧–穗组合中,以克瑞顿为砧木的组合嫁接口愈合良好、树体生长快、枝量大、结果早、产量高、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表现最优,几无萌蘖,显著优于其自根树和以两个兔眼蓝莓品种为砧木的嫁接树。嫁接方式对斯巴坦蓝莓植株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绿枝劈接总体表现优于嵌芽接。  相似文献   
65.
单粒精播对超高产花生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超高产地力条件下,研究单粒精播对花生个体发育与群体结构的影响,探讨超高产花生理想株型和合理群体构建,进一步挖掘花生的高产潜力。【方法】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2号(HY22)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平度古岘镇、莒南板泉镇、冠县梁堂乡和宁阳葛石镇设置4块春花生超高产试验点,每个试验点安排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2种种植方式。分别于开花期、结荚期、饱果期和成熟期对各试验点不同播种方式的花生进行植株性状考察,于成熟期对单株结果数、幼果数、秕果数、饱果数、双仁果数和经济系数等进行考察,收获时组织专家进行实收测产。【结果】(1)各试验点单粒精播花生的荚果平均产量比双粒穴播高13.92%,单株结果数显著增加是增产的原因,其中单粒精播每公顷果数(幼果除外)最高达到592.5万个。(2)生育前期单粒精播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主茎节数、主茎绿叶数、分枝数、根冠比和叶面积系数均显著高于双粒穴播,有利于提早封垄,能有效增加光合面积。(3)成熟期单粒精播花生主茎绿叶数显著高于双粒穴播,有效光合时间得到了延长。(4)单粒精播条件下各试验点花生饱果期的单株果重与主茎高和侧枝长成负相关,与分枝数和叶面积系数呈显著正相关。(5)单产水平最高的莒南试验点,其单粒精播花生成熟期的单株果重与叶面积系数和经济系数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超高产条件下花生存在地上部冗余现象,单粒精播方式对合理优化超高产花生群体结构效果显著,分枝数是影响单粒精播花生单株果重的重要因素,而增加结果数提高经济系数则是其进一步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羔羊断奶后10d的生长、营养物质消化、器官发育和血清指标的影响,筛选羔羊最佳的早期断奶日龄。【方法】选取出生日龄、体重相近的湖羊羔羊72只,分成4组。3个试验组每组16只,分别于羔羊10、20、30日龄进行断奶,饲喂代乳品(EW10组、EW20组、EW30组);对照组24只(ER组),羔羊随母哺乳。试验组羔羊于断奶后10d内进行消化试验,并在断奶后10d时测定羔羊生长性能、器官发育情况和血清指标变化规律,并以对照组作相同处理作为对照。【结果】(1)断奶后10d时,EW10和EW30羔羊体重、日增重显著低于ER(P<0.05),而EW20羔羊体重、日增重与ER差异不显著(P>0.05)。EW10和EW20组断奶后10d内羔羊开食料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ER组(P<0.05),EW30与ER组差异不显著(P>0.05)。(2)EW10组羔羊断奶后10d内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的消化率与ER差异不显著(P>0.05),总能(GE)、氮(N)、粗脂肪(EE)、钙(Ca)和磷(P)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ER组(P<0.05)。EW20和EW30组羔羊断奶后10内DM、OM、GE、N、EE、Ca和P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ER组(P<0.05)。(3)羔羊断奶后10d时EW10组瘤胃占羔羊体重比值显著高于ER(P<0.05),EW20和EW30组与ER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ER组。其余指标或组别均差异不显著(P>0.05)。(4)早期断奶羔羊各血清指标在断奶当天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EW10和EW30组羔羊断奶后10d血清中TP和ALB含量显著低于ER(P<0.05),EW10羔羊于断奶后10d血清中TNF-α显著高于ER(P<0.05),EW10和EW30羔羊断奶后10d血清中CORT显著高于ER(P<0.05)。【结论】羔羊20日龄断奶后10d应激较小,此日龄断奶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7.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类存在于环境介质中并介导生物体内分泌激素的合成、释放、代谢、结合和排泄作用,对其后代产生有害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因干扰内分泌系统的过程与雌激素类似,故也被称为环境激素[1-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为自然存在和人为合成,人为合成的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的农业和工业活动,如常见的有机氯农药、己烯雌酚、双酚A、多环芳烃类和多氯联苯类(PCBs)等,研究表明,其中已有300多种物质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3-5] 。近年来随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广泛应用以及未经处理的各类废水排放,使得各地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Luo等 [6] 检测分析了湘江的21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质量浓度水平,发现烷基酚的质量浓度最高,为0.8~3100 ng/L;Kumirska等 [7]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和鱼塘沉积物,检出17-β-雌二醇、17-α-炔雌醇等13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量浓度为未检出~489 μg/kg。  相似文献   
68.
 在高温干旱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测定20个陆地棉花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及农艺性状,并进行综合评价。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个品种的皮棉产量、生育期、株高、始果节、果枝数、有效铃、铃重、衣分、纤维长度、整齐度、麦克隆值、伸长率和断裂比强度进行分析。确定了主要性状的5个主成分及其主成分的函数方程和主成分综合函数方程,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4.087%。通过计算主成分值和综合主成分值,对供试的20个品种进行了比较,进而选择了湘YC3F1、晋棉38、豫宝8号3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其结果与实际相一致。  相似文献   
69.
"丰香"草莓高效脱毒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静静  徐平丽  郭峰  李新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346-17347
[目的]建立“丰香”草莓的高效脱毒及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丰香”草莓的茎尖为外植体,高温处理和1‰氯化汞消毒后进行丛生芽诱导和生根培养,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出芽率和生根率的影响,并对脱毒苗的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6-BA0.5mg/L+NAA0.01mg/L培养基上芽分化率最高,有效苗达98%,将丛生芽分成单株,用相同的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可获得大量繁殖苗;用培养基1/2Ms+0.02mg/LNAA对小苗进行培养,小苗15d即可生根,20后根系发达,平均每苗可产生3~6条根;病毒检测结果显示,脱毒苗的脱毒率达到100%。[结论]“丰香”草莓的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6-BA0.5mg/L+NAA0.01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02mg/LNAA。  相似文献   
70.
本试验采用ELISA方法对单独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灭活苗组(HP组,n=3)和PCV2感染且出现病毒血症后接种PRRSV变异株灭活苗组(PCV2/HP组,n=3)不同时相血清中的PRRSV抗体进行检测;并对HP和PCV2/HP组血清中PCV2特异的抗体和核酸分别进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在首免后70 d HP组血清平均抗体效价极显著高于PCV2/HP组(P<0.01);首免后56、63和77 d HP组平均抗体效价明显高于PCV2/HP组。其中在首免后56和63 d HP组抗体阳性率均达67%(2/3),PCV2/HP组在相应时相抗体阳性率为0;在首免后70和77 d HP组抗体阳性率均达100%(3/3),PCV2/HP组在相应时相抗体阳性率仅为0和33%(1/3)。结果提示PCV2感染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PRRSV变异株(JXA1)特异性的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