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3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
全植物蛋白饲料对胡子鲶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丁养殖条件下,鱼类的体色问题屡见不鲜(冷向军等,2006)。养殖胡子鲶(Clarias fuscus)对体色要求较高(唐精等,2007),近年来,常出现一些体色问题,比如:鱼体发黑,变白,上色不均匀等等。最典型的体色异常,俗称“沙皮”化,表现为鱼体着色异常,鱼背、腹部均通体金黄色,并布满黑色细点,  相似文献   
12.
古根丰年虫,学名鹄沼枝额虫[Branchinella kugenumaensis(Ishikawa)],俗称淡水丰年虫,英文名fairy shrimp,是一种淡水小型低等甲壳动物,其卵具有休眠和滞育的特性,古根丰年虫幼体能够象卤虫卵、轮虫卵获得其幼体一样,可按需将古根丰年虫卯  相似文献   
13.
花鱼骨 鱼种对11种蛋白质饲料原料的消化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花(鱼骨)对常用蛋白源的可消化性数据,按照"70%基础饲料+30%被测原料"的饲料配制方法,用三氧化二铬指标物,测定了花(鱼骨)鱼种对白鱼粉、褐鱼粉、四海豆粕、加佳豆粕、血粉、蚕蛹粉、啤酒酵母、菜籽粕、棉籽粕、花生粕、玉米蛋白粉等11种蛋白原料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花(鱼骨)对11种原料的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4.84%~86.96%和69.17%~96.77%.其中自鱼粉、褐鱼粉、血粉以及豆粕、啤酒酵母等的干物质消化率较高,白鱼粉、褐鱼粉及豆粕、花生粕等的蛋白质消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牛磺酸对草鱼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罗莉  王琳  龙勇  郭建林  杨霞 《饲料工业》2005,26(12):22-24
在饲料中添加0、200、400、600、800、1000、1400、1800mg/kg的牛磺酸,饲养草鱼种30d,研究牛磺酸对草鱼的生长效应。结果表明:①牛磺酸促进草鱼生长(除1800mg/kg添加量外)。添加量为600mg/kg时,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转化率(FCR)和蛋白质效率表现为最好;②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后,草鱼体水分含量下降,体脂增加,体蛋白含量增加,灰分含量、内脏/体重比、肥满度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根据生产性能指标综合评定,我们建议草鱼饲料中牛磺酸最适添加量为600mg/kg。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对赖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的需要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试验以酪蛋白、白鱼粉、豆粕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配制了15组试验饲料,分别测定了中华绒螯蟹幼蟹对赖氨酸(Lys)、蛋氨酸(Met)和精氨酸(Arg)的需要量。养殖试验在室内玻璃纤维水族缸中进行,试验水温为(28±3.0)℃,pH为7.4左右,试验周期为56 d。试验组1~试验组5为Lys试验,试验组6~试验组10为Met试验,试验组11~试验组15为Arg试验,试验用蟹平均初重分别为:Lys试验(2.050±0.027)g,Met试验(2.027±0.033)g,Arg试验(2.05±0.032)g。每个试验设5个氨基酸梯度,其中Lys梯度为:1.58%、1.98%、2.38%、2.78%和3.18%;Met梯度为:0.50%、0.75%、1.00%、1.25%和1.50%;Arg梯度为:1.39、2.09、2.79、3.49和4.19%。每个梯度设3重复。试验结果表明,Lys试验中,试验组3(含2.38% Lys)获得最大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但与试验组2(1.98%Lys)和试验组4(2.78%Lys)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且试验组3的全蟹水分含量显著较低,而蛋白质含量显著较高(P<0.05)。Met试验中,试验组8(含1.00% Met)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较高(P<0.05),而其它试验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10 全蟹水分含量显著较高,而粗蛋白含量显著较低(P<0.05)。Arg试验中,试验组14(日粮含3.49% Arg)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而各试验组间全蟹营养组成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根据试验的生长反应和二次曲线回归分析,确定了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最适赖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的需要量分别为2.34%,1.12% 和 3.6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饲料中添加鱼油、茶籽油、亚麻籽油以及碘酸钾对中华鳖()稚鳖生长和脂类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配制了4种油脂含量为10%的饲料,分别为鱼油料(FO,对照组)、鱼油+碘酸钾料(FO+PI,碘酸钾添加量为75 mg/kg)、茶籽油料(TO)和亚麻籽油料(LO),饲喂初重为(5.06±0.05)g的中华鳖66 d。FO+PI组和LO组中华鳖稚鳖的存活率显著低于FO组(<0.05)。各组中华鳖稚鳖血浆中葡萄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无显著差异(ACACA)的表达水平,上调了中华鳖-499的表达水平(-23b的表达水平(<0.05)。FO+PI组和TO组的稚鳖肝脏细胞内脂滴空泡较少,同时TO显著影响了肠道组织的黏膜褶。结论认为,相比于鱼油组,在饲料中添加10%茶籽油、亚麻籽油和添加75 mg/kg碘酸钾不会引起稚鳖生长差异,但是亚麻籽油和碘酸钾降低了稚鳖的存活率,茶籽油和碘酸钾影响肝脏的脂类代谢。  相似文献   
17.
在3口面积各为0.3 hm^2、深度2.0 m的长方形池塘(1#、2#、3#)中放入体长0.7~0.8 cm的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无特定病原种虾,密度为3.0×10~5尾/hm^2;养殖30 d时,2#、3#池塘分别混养质量3~4 g/尾的鲫鱼450、900尾,1#池塘不混养作对照组。经过近110 d的培育,1#、2#、3#池塘"南太湖2号"种虾的平均体质量分别达18.36、18.95、22.6 g,收获量分别达931.5、898.4、842.95 kg,饵料系数分别为1.36、1.53和1.71。试验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种虾培育池塘混养合理密度的鲫鱼,虽然影响种虾养殖产量,饲料系数增大,但培育出的种虾个体较大,饱满度较高,作为亲本可以为后期育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饲料类型和放养密度对体质量(136.62±5.34)g的乌鳢Channa argus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围隔养殖试验法,研究了3种放养密度(15 000、30 000、45 000 ind./hm2)和2种饲料类型(冰鲜鱼和配合饲料)对乌鳢生长性能、生物学性状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冰鲜鱼投喂组乌鳢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成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放养密度对乌鳢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投喂组乌鳢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著高于冰鲜鱼投喂组(P0.05),放养密度对其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饵料类型与放养密度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脏体指数影响显著(P0.05),对肥满度和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类型、放养密度对乌鳢肌肉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无显著性影响(P0.05);各试验组乌鳢肌肉中的18种氨基酸含量除脯氨酸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基酸评价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肌肉蛋白质品质优于投喂冰鲜鱼的乌鳢,且以低密度养殖时最佳;脂肪酸分析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投喂冰鲜鱼(P0.05),但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低于投喂冰鲜鱼组(P0.05);投喂冰鲜鱼相对于投喂配合饲料,可提高养殖乌鳢生长性能,改善生物学性状,降低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和肥满度,对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种放养密度对乌鳢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配制饲料时可参考冰鲜鱼的营养成分,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添加量,以提升养殖乌鳢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9.
正光唇鱼俗称淡水石斑鱼,自然条件下生活于山涧溪流和江河中上游等急流环境中,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在水库网箱、水泥池及坑塘等环境中正常生长。近年来,光唇鱼已成为浙西山区重点开发的小型经济鱼类。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增殖放流指标的增加,光唇鱼苗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但迄今为止,光唇鱼规模化育  相似文献   
20.
以异育银鲫为试验对象,在实用饲料中按照L9(34)正交设计方案补充Fe、Cu、Mn、Zn,经过60 d养殖后,分析鱼体器官、组织与饲料中Fe、Cu、Mn、Zn 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相互比例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Fe、Cu、Mn、Zn在鱼体各器官、组织中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鳍中的Fe、Mn、Zn,头骨中的Cu、Mn、Zn,心脏、肝胰脏、脊椎骨中的Fe、Cu,全鱼Cu、Zn,脾中Cu、Mn,肾脏中Mn、Zn,肌肉、卵、肠中Cu,鳃骨中的Zn,鳞中的Mn受饲料中相应元素供给量的影响很大;鱼体器官、组织中Fe、Cu、Mn、Zn比例模式有3种基本类型,脾、肌肉、脑、心脏、肾脏和全鱼属于Fe比例高的类型(称为高Fe型),与饲料中的Fe、Cu、Mn、Zn比例模式非常相近,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脊椎骨、鳃骨、肠、头骨和鳍中Fe、Zn两者比例比较接近,属于Fe、Zn比较高的类型(称为高Fe、高Zn型),而鳞和卵属于Zn比例高的类型(高Zn型),这两类类型的Fe、Cu、Mn、Zn比例与饲料中比例模式相关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