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穿心莲水提物与1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联用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穿心莲水提物与临床常用10种抗菌药联用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采用传统的水提法制备穿心莲中药液并浓缩至浓度为1 g/mL,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穿心莲水提物分别与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等10种常用抗菌药物联用对临床分离的10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穿心莲和头孢曲松、穿心莲和氟苯尼考联用100%呈现协同作用;穿心莲和头孢噻呋联用90%呈现协同作用,10%呈现无关作用;穿心莲和大观霉素联用80%呈现协同作用,20%呈现无关作用;穿心莲和林可霉素联用50%呈现协同作用,40%为无关或颉颃作用,10%为无关作用;穿心莲与阿莫西林、安普霉素、阿米卡星、多西环素、恩诺沙星联用以无关或颉颃作用为主。以上结果表明,在体外,穿心莲与头孢曲松、头孢噻呋、大观霉素、氟苯尼考联用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呈现协同作用,与阿莫西林、安普霉素、阿米卡星、林可霉素、多西环素、恩诺沙星联用呈现无关或颉颃作用。  相似文献   
32.
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注射液作为猪瘟疫苗稀释液及黄芪多糖作为疫苗佐剂提供数据支持。用1%的黄芪多糖注射液、猪瘟疫苗专用稀释液、生理盐水3种不同猪瘟疫苗稀释液稀释兔源猪耐热保护剂活疫苗免疫兔体,比较免疫后不同时间段内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的活性及血清中的猪瘟抗体、白介素2(interleukin 2,IL-2)、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新蝶呤(neopterin,Npt)水平,综合评价3种不同猪瘟疫苗稀释液对兔源猪瘟耐热保护剂活疫苗在兔体内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多糖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抗体水平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因此,黄芪多糖注射液可以作为猪瘟疫苗稀释液或改良现有猪瘟疫苗稀释液,黄芪多糖也可以作为猪瘟疫苗佐剂。  相似文献   
33.
本试验旨在研究蜂胶黄酮对宿主细胞抗病毒能力的影响。首先采用MTT法测定蜂胶黄酮对宿主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PK-15细胞的安全浓度;然后将蜂胶黄酮从最大安全浓度250 μg/mL开始倍比稀释至15.6 μg/mL共5个浓度,将蜂胶黄酮分别与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及猪细小病毒(PPV)一起加到相应长成单层的宿主细胞CEF或PK-15中,在感染后24、48和72 h分别用MTT法测定宿主细胞的存活率,代表蜂胶黄酮提高宿主细胞抗病毒能力的指标。结果显示,蜂胶黄酮可显著提高宿主细胞抗病毒能力,这种活性与其剂量正相关,即剂量越大作用越好。蜂胶黄酮提高宿主细胞抗有囊膜病毒NDV和TGEV作用主要体现在病毒感染的前期,而提高宿主细胞抗无囊膜病毒IBDV和PPV作用主要体现在病毒感染的后期。提示蜂胶黄酮可用于NDV和TGEV的预防及IBDV和PPV的治疗。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省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快速发展,在沟通农产品产销、服务城乡居民、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对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5.
为了建立芪术玄参微粉的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的检测方法,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金刚砂及芪术玄参微粉的粒度进行测定,考查了仪器的精密度、重复性、影响因素(包括光学浓度和样品水分)以及方法的重复性、稳定性。结果表明:金刚砂X50平均值(25.83μm)与标准值(26.00μm)的标准偏差(RSD)为0.65%,小于3.00%,仪器测量的精密度满足要求;金刚砂X10与X90的RSD分别为1.52%和1.65%,均小于5.00%,仪器及测定方法的重复性良好;光学浓度在0.5%~5.5%时X90及小于48μm粒径分布间差异不显著,RSD分别为3.85%、0.51%,样品水分含量以低于7.0%为宜。说明激光粒度仪可用于芪术玄参微粉的粒径检测,芪术玄参微粉的粒度标准为X90不得大于30μm,小于48μm的粒子分布不得少于95%。  相似文献   
36.
鸭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感染而引起的鸭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主要发病于15~30日龄的小鸭,病原血清型众多,临床防控较为困难;该病临床治疗时经常存在误区,表现片面相信药敏试验,错误用药,药品配伍时出现禁忌等,药物必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氟苯尼考、头孢喹肟、头孢噻呋、林可霉素、大观霉素、庆大霉素等对病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且耐药率低,临床推荐用于该病的治疗。从治疗过程中常见的用药误区以及推荐的治疗方案给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广大养殖场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37.
中药复方不同剂量对三黄肉鸡增色和增重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日龄三黄肉鸡15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处理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5%、1%、2%的中药复方,化学色素对照组添加30 mg/kg加丽素黄和10 mg/kg加丽素红,4 d适应期后连续饲喂4周。分别于28、35、42日龄观测各组脚和胸部的皮肤颜色、脚和胸部皮肤及血清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增重效果(包括21日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中剂量中药能显著提高肉鸡脚、胸部皮肤颜色等级,增加脚、胸部皮肤和血清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增重效果(P<0.05),高、中剂量相比差异不显著,因此推荐中剂量为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38.
为探讨白头翁散对人工鸡白痢的治疗效果,本试验通过人工建立鸡白痢模型,用白头翁散进行治疗,同时设氟苯尼考治疗对照组。观察各组鸡只的临床症状、质量变化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内毒素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白头翁散与氟苯尼考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差异不显著;但其降低血清内毒素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质量作用显著优于氟苯尼考组。结果提示,白头翁散对鸡白痢有良好疗效,具有降低鸡白痢患鸡体内毒素含量和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选用42日龄三黄肉鸡45羽,随机均分成3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3%的中药,连喂16d,分别测定添加前和添加后4,8,12,16d时血清中类胡萝卜素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于添加后16d扑杀,测定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空肠后段、回肠前段、回肠后段和结肠的肠黏膜及内容物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三黄肉鸡吸收中药B中类胡萝卜素色素主要在的十二指肠和空肠,中药B浓度越高则类胡萝卜素被吸收越多,但吸收率减小;血清中类胡萝卜素色素浓度在试验12d时达到峰值,以后该值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0.
促进淋巴细胞分泌抗病毒干扰素和白介素等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多糖抗病毒和增强免疫的机制之一.为探明sEPS5和sEPS2抗病毒和增强免疫作用的机理,用Primer Premier软件设计了1对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引物和1对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引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sEPS2和sEPS5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IL-2、IFN-γ的mRNA表达的影响,以未修饰的EPS为对照.结果表明,在62.50 μg/ml和31.25 μg/ml时,sEPSs和sEPS2对2种细胞因子的诱生作用显著强于未修饰的EPS,其中sEPS5的作用最强,sEPS2次之,并与剂量呈正相关.这可能是硫酸化多糖抗病毒和增强免疫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