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122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两个商品肉鸭场的空气微生物进行了采集、计数和鉴定,发现养鸭场中气挟菌类含量较高,推测鸭的大肠杆菌病可能与空气中大肠杆菌污染严重有关。  相似文献   
52.
鸭“白点病”(暂定名)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3个“白点病”(暂定名)发病严重的鸭场的病死鸭进行细菌学检查均为阴性,但均分离到病毒。对其中1株病毒进行了鉴定。负染及超薄切征电镜观察,可见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80-230nm、有囊膜的病毒。经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及核酸类型测定,确定该病毒为疱疹病毒科成员。血清中和试验表明,该病毒与鸭瘟病毒、鸭疱疹病毒Ⅱ型无血清学相关性,故暂定名为鸭疱疹病毒Ⅲ型。人工感染试验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病死鸭相同的病变,初步证明该病毒为鸭“白点病”病原。  相似文献   
53.
1999年5月北京、广西等地3~13日龄北京鸭和樱桃谷鸭发生一种类似于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的疾病,死亡率从;20%至80%左右,病鸭表现为突然发病、抽摔并很快死亡,剖检可见肝脏肿胀、表面树枝状充血或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充盈,肾脏轻度淤血。取病死鸭肝脏做细菌分离培养阴性,然后做病毒。分离,分别从北京和广西的病料中各分离到1株病毒(编号为B株和G株)经  相似文献   
54.
我国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研究概况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我国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研究概况郭玉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SerositisinDuckling)是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传染病。1904年Riemer[1]首次报道了鹅发生本病并称之为“鹅渗...  相似文献   
55.
鸭疫里默氏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默氏菌是黄杆菌种的一个成员,是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菌。过去多年因对本菌的生物学特性知之较少,故将其列入不同的菌属,但根据细菌的表型和基因型特征,现列为一个单独的属,过去业内人士对此菌了解甚少,故刊出本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营养依赖畜牧业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对畜牧业向人类提供肉、鱼、蛋、奶等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无疫病而且要求无药物残留,这就为畜禽养殖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是一个畜禽养殖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畜牧业产值从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4%上升到32%左右,肉类总产值居世界首位.目前国内市场供需基本达到平衡或供大于求,打开国际市场已成为我国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影响我国畜禽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如果不能尽快地解决这两个制约因素,就很难打开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57.
小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是造成雏鸭经济损失的重要传染病。为了发展养鸭业,控制和消灭本病,各国禽病学工作者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以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其中在摸清本病病原血清型的基础上研制有效的疫苗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英、美等国(E.G.Harry,1979;T.S.Sandhu,1979;H.W.Layton  相似文献   
58.
北京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1997 年10 月~1998 年12 月, 从北京地区30 个商品鸭场随机收集自然死亡鸭561 只, 经过病理剖检和细菌分离鉴定, 确定29 个鸭场存在鸭传染性浆膜炎, 61 % 的病例患有本病, 其日龄范围为7 ~42 日。结果说明,一年四季中, 鸭传染性浆膜炎均是引起北京地区肉鸭死亡的主要疾病, 广泛分布于该地区各养鸭场; 肉鸭日龄越小, 对本病越易感, 随着肉鸭日龄的增加, 尤其在5 ~6 周龄后, 肉鸭对本病的抵抗力增加。从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脏、脾脏和胆囊均易分离到鸭疫里氏杆菌, 但从脑组织最易分离到该菌; 共分离到鸭疫里氏杆菌421 株, 分别属于1 、2 、6 、10 、13 、14 型, 其中1 、2 、6 、10 型占总分离株的96 % , 是目前主要流行的血清型。给健康鸭注射各血清型分离株的液体培养物均可复制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并引起鸭死亡。109 株受试菌对红霉素、青霉素 G、新生霉素、痢特灵、氯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59.
60.
甲硝唑对鸡新城疫病活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进行观察甲硝唑药物对鸡ND疫苗初次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母源抗体雏鸡免疫ND疫苗前应用甲硝唑,用药鸡免疫后抗NDV抗体滴度明显升高;免疫后应用甲硝唑,抗NDV抗体滴度也明显高于未用药鸡;左旋咪唑具有类似作用。甲硝唑用药鸡ND疫苗二次免疫后,鸡血清抗NDV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未用药鸡;左旋咪唑也具有类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