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混播草地中牧草组分的季节性变化会影响牧草养分的含量,豆科、禾本科的比例越高,立枯物的比例越低,则草地的粗蛋白含量越高,反之,草地的粗蛋白含量越低。草地的粗蛋白含量与基础母牛(BMY)的体重和日增重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犊牛初生重、断奶牛和后备牛日增重有明显的影响。基础母牛夏季体重增加和冬季体重降低的草地粗蛋白临界水平在10.5%-11.5%。  相似文献   
62.
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云岭黑山羊泌乳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云岭黑山羊泌乳母羊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采用单因子设计,以NRC山羊泌乳期蛋白质需要量为参照,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梯度,研究补饲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云岭黑山羊母羊泌乳期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母羊平均日减重为36、35、34、25、29 g,以第Ⅳ减重最少;从组间的泌乳量来看,第Ⅴ组的泌乳量在整个泌乳期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第Ⅳ组比第Ⅴ组的产奶量略低,但也高于Ⅰ、Ⅱ、Ⅲ组;羔羊增重与母羊泌乳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BVD)引起牛腹泻、呼吸系统疾病、生殖功能障碍、免疫抑制、母畜流产、死胎等,对牛产业发展危害严重。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virus, BVDV)在我国大部分牛群中普遍存在,各地流行情况严重程度不同,本调查旨在调查云南省BVDV的流行情况。[方法]调查通过采用商品化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对BVDV感染和流行情况进行调查,采集了云南省4个州10个县(市)的部分规模牛场及散养户的牛血清样品456份。[结果]结果发现,云南省不同地区所检的牛血清样品总抗体阳性率为16.45%(75/456),抗原阳性率为0.53%(2/378),其中抗体阳性率以大理州洱源县60.0%(9/15)最高,而丽江市华坪县的血清样品中未检测到抗体阳性,大理州宾川县和丽江市宁蒗县的抗原阳性率较低,分别为7.69%(1/13)和4.00%(1/25)。云南省规模场牛的血清样品抗体总阳性率为27.27%(45/165),抗原阳性率为1.15%(1/87),散养户牛的分别为10.31%(30/291)和0.34%(1/291)。[结论]云南省的牛群中存在着BVDV感染的情况,其抗体抗原的阳性率水平跟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养殖方式抗原抗体水平存在着一定差异,必须要加强云南省BVDV监测与防控,减少其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4.
通过云岭黑山羊不同类群纯种繁育和波尔山羊与云岭黑山羊不同类群的杂交,结果表明:波尔山羊公羊与文山黑山羊、师宗黑山羊和楚雄黑山羊母羊杂交,其母羊产羔率、双羔率和成活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文山黑山羊母羊分别提高11.0、7.5和4.14个百分点;师宗黑山羊母羊分别提高29.0、7.7和4.2个百分点;楚雄黑山羊母羊分别提高6.4、4.4和7.9个百分点.波×师F1、波×文F1和波×楚F1初生重比相应的纯繁群公羔分别提高25.0%、12.5%和14.3%,母羔分别提高15.8%、15.0%和15.79%(P<0.05);9月龄体重公羊分别提高19.69%、35.26%和28.94%,母羊分别提高25.00%、54.10%和31.67%(P<0.05).体尺也呈同样的趋势,表明波尔山羊×云岭黑山羊可获得较好的杂交效果.  相似文献   
65.
不同能量与蛋白比对BMY公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测定血液葡萄糖、蛋白、脂肪含量变化。[方法]利用三种不同能量蛋白比配合日粮对BMY公牛进行饲喂,测定12月龄BMY公牛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低能量蛋白比日粮组的血清总脂比有所降低,各试验组的其它指标,如血清总蛋白、血清葡萄糖以及血清尿素氮的浓度都比采食试验日粮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试验测定值均在文献报道的正常生理范围内。[结论]说明不同能量蛋白比日粮对BMY公牛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试验采集了经过12个月育肥的8头大额牛×婆罗门(GBF1)阉牛和30头BMY阉牛血样,进行了肌酐、总蛋白、尿素氮等13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发现,GBF1牛肌酐浓度显著高于BMY牛(P<0.05),其它指标两品种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选取30头BMY牛和30头婆罗门牛,进行90 d的育肥,在育肥1、2、3月分别采血样,分析了肌酐、总蛋白等10个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发现,总蛋白在育肥3月极显著低于育肥1和2月(P<0.01);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在育肥3月极显著高于育肥1和2月(P<0.01);甘油三酯、肌酐在育肥3月显著低于育肥2月(P<0.05);尿素氮在育肥2月极显著高于育肥1和3月(P<0.01);尿酸在育肥2月极显著低于育肥3月(P<0.01)。  相似文献   
67.
在牧草生长季节(5~9月)对小哨牧场放牧演替形成的5个草地型草地的牧草进行生长速率、牧草产量及养分的逐月观测,生长速率测定显示,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两个草地型草地均出现两个生长峰值,分别在6月和9月,其余3个草地型草地只有一个生长高峰.干物质产量和牧草养分测定结果表明,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画眉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最好,可以在气候环境条件类似的地区推广种植利用;白三叶+画眉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优良,可以在草地改良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加以种植;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型草地表现较差,不提倡种植.  相似文献   
68.
威提特东非狼尾草在云南的种植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非狼尾草(Pennisetumclandestinum)原产非洲东部的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后经澳大利亚育种家选育,于1970年通过品种审定登记为栽培种威提特(cv.Whittet),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1983年在“中澳牲畜与草场改良项目”期间从澳大利亚引进[1]。在云南相应气候带的种植试验表明,东非狼尾草在云南的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生长表现较好,具有产量高,适口性好的特点,近年来逐渐在亚热带人工混播草地中作为当家牧草品种。另外,由于其匍匐生长、竞争力强、耐瘠薄、耐践踏的特性,也被广泛使用在公路护坡、园林绿化等生态建设中。威提…  相似文献   
69.
[目的]以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高山放牧和昆明市东郊小哨示范牧场圈养育肥1.5年以上的成年中甸牦牛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饲养条件下组织器官中HIF-1α基因mRNA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HIF-1α基因在不同饲养条件下中甸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结果表明:中甸牦牛不同器官组织HIF-1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在不同饲养条件下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高山放牧显著高于异地圈养育肥(P0.05);在高山放牧的中甸牦牛肝脏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圈养育肥的(P0.05)。[结论]中甸牦牛不同组织器官中HIF-1α基因广泛表达且具有组织特异性,在不同海拔饲养的相对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为牦牛的耐低氧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旨在相同饲养条件下比较云南不同杂交组合肉牛的短期育肥性能。[方法]在楚雄州大姚齐和牧业有限公司选择年龄为(14±2)月龄的西门塔尔、短角牛、安格斯牛、云岭牛与本地牛的杂交F_1代公牛及云岭牛公牛各6头,自由采食相同全混日粮(30%鲜啤酒糟、35%精料补充料、20%蚕豆糠、15%稻草),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开展100 d(其中预饲期7 d,正试期93 d)育肥试验,[结果]云岭牛、云岭杂、安本杂、短本杂和西本杂全程日增重分别为(1.194±0.063) kg,(1.312±0.094) kg,(1.014±0.073) kg,(1.105±0.052) kg和(1.314±0.06) kg,西本杂与云岭杂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增重显著高于安本杂(P0.05),但与云岭杂、短本杂无显著差异(P0.05),云岭牛、安本杂和短本杂全程育肥期日增重也无显著差异(P0.05),料重比分别为7.81,7.12,9.13,8.49,7.56,云岭杂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