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1篇
农学   30篇
  6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功能性稻米的加工途径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通水稻品种的稻米中有近40多种营养元素,其含量因品种不同而略有差异,但同一品种基本上是恒定不变的。普通稻米一般能保障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能量需求,不至于因缺少某种营养元素表现出病症。然而由于饮食不合理可能会造成某些营养元素数量上不足,进而丧失调节功能而降低体质。  相似文献   
62.
水稻花器官发育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花器官的发育结果直接影响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而且水稻是单子叶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近年来有关水稻花发育基因调控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通过突变体和同源序列的比较获得了一系列与水稻花发育相关的基因,本文结合经典的ABC模型对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3.
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新特异材料白绿苗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稻属中单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极为罕见,新白绿苗是在秀水11/春江03杂交F4株系中发现的天然突变体,基本特征苗期为白色,随着秧龄的增加,渐渐转绿成正常。骐为母本与一般品种,标记基因系杂交,F1、F2、F3各世代植株均表现为白绿 苗;反之以其为父本则各世代均无白绿苗突 变体为细胞质遗传。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水稻细胞质白绿苗基因作为细胞质标记在原生质体融合、杂产稻育种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4.
稻属中单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极为罕见。新白绿苗是在秀水11/春江03杂交F4株系中发现的天然突变体,基本特征苗期为白色,随着秧龄的增加,渐渐转绿成正常。以其为母本与一般品种、标记基因系杂交,F1、F2、F3各世代植株均表现为白绿苗;反之以其为父本则各世代均无白绿苗分离,在与标记基因系杂交的各组合F2群体中,标记基因呈正常孟德尔遗传。表明:该白绿苗突变体为细胞质遗传。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水稻细胞质白绿苗基因作为细胞质标记在原生质体融合、杂交稻育种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5.
宁夏水稻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40余份宁夏水稻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和5个碾米、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组性状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每穗实粒数与整精米率和透明度有关,千粒重和单株粒重与垩白率、透明度有关,从而构成农艺和碾米、外观品质性状间的显著相关,前3个典型相关系数占总相关信息的75%以上,这表明在宁夏优质高产育种过程中,在对产量性状选择的同时,通过对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少数几个农艺性状的选择,达到间接改良品质性状的目的,提高优质高产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66.
水稻基因枪转化过程中选择标记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记基因的利用是筛选和鉴定基因转化的细胞、组织和转基因植株的有效方法。针对目前植物遗传转化中常用的4种抗性标记基因: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Ⅱ)、潮霉素抗性基因(hpt)、草丁膦(Glufosinate)抗性基因(bar)和草甘膦(Glyfosinate)抗性基因(epsps)对水稻遗传转化过程所起的选择作用的差异作了较系统的比较,得到适合水稻遗传转化的合适选择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67.
水稻籼粳交DH群体中影响白背飞虱抗虫性QTL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水稻籼粳交加倍单倍体(DH)群体中影响白背飞虱抗虫性和感虫性的QTL.虽然DH株系的亲本窄叶青8号和京系17没有拒取食抗性,但是白背飞虱在6个DH株系中的取食受到了强烈的抑制,可能属超亲分离.在第3染色体的粳型片段中检测到1个影响蜜露分泌的微效QTL.粳稻亲本京系17具有杀卵抗性.DH株系中的杀卵特性是通过叶鞘上杀卵反应产生的坏死症状表现的.在DH株系分蘖早期和中期,将4个杀卵作用的QTL定位在第1、2、6和8染色体的粳型片段上.出现在分蘖中期的另一个QTL被定位在第9染色体的籼型片段上.在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杀卵位点减少至2个.整个试验期间对每个DH株系的最高杀卵级别的分析显示,在染色体2、6和9上共有4个QTL.两个主效QTL位于近邻第6染色体的粳型片段.在第1、3和5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影响第2代白背飞虱若虫密度的QTL.第3染色体上起主要作用的QTL源自粳稻亲本;第5染色体上的微效QTL源自籼稻亲本.两个白背飞虱为害的QTL位于第8和第10染色体的籼型片段,另一个QTL位于第3染色体的粳型片段.这些QTL被认为与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田间抗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8.
 高节位分蘖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同时高节位分蘖与水稻的驯化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利用来源于窄叶青8号与京系17及春江06与台中本地1号的两个加倍单倍体(DH)群体(分别简称为ZJDH群体和TCDH群体)为材料,对水稻高节位分蘖的遗传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ZJDH群体中共定位到qHOT3、qHOT6-1和qHOT8等3个QTL,分别位于第3、6和8染色体上;对TCDH群体的QTL定位共检测到相关位点2个,分别位于第6和12染色体上。同时,在两个群体中分别检测到4对和7对上位性互作位点。QTL比较分析表明在两个群体中分别定位到的第6染色体上的QTL所在区间可能一致,说明水稻第6染色体对高节位分蘖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水稻穗型的遗传和育种改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穗型是与水稻株型和产量密切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大穗型理想株型的创新已经成为今后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重要内容。简要介绍了水稻穗型的“穗直立程度、单穗粒数、单穗重和着粒密度”等六大类和19个亚类的分类;至少200多种水稻穗型突变体被创制、1386个水稻穗部QTL(涉及穗长、穗数、穗重、粒宽、每穗粒数、每穗结实率等多个性状)被定位,Dep1、Ghd7、Gn1a、Ipa1和GW2等16个穗型QTL已被成功克隆;综合评述了直立穗型、大穗型、重穗型和后期功能型的四个水稻穗型育种改良方向,及利用新克隆的穗型基因进行Gn1/sd1或Gn1/DEP1双基因聚合的分子育种策略。穗型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今后大穗型的理想株型水稻、直立大穗型超级稻的高产分子育种提供更多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70.
施思  刘坚  马伯军  钱前 《中国稻米》2012,18(5):25-29
水稻是单子叶植物的代表,又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揭示水稻的发育调控机理对科学研究和国计民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依靠双子叶植物花器官发育模式的建立与发展,人们对以水稻为代表的单子叶植物的花器官发育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颖壳是水稻的外轮花器官,在双子叶植物中没有与之相似的器官,因此对它的研究不如内几轮器官深入。但是颖壳的发育又直接关乎着水稻的产量,所以这是一个必须突破的瓶颈。本文主要介绍了现阶段水稻颖壳发育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已克隆的水稻颖壳发育相关基因和已报道的部分颖壳发育突变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