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0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进行家蚕与野桑蚕的远缘杂交研究,在广西实验室条件下试养重庆地区野桑蚕,并调查了其相关性状。结果表明:引进外地野桑蚕在广西气候条件下难于饲养,交配难,产卵量少、茧层率低,但龄期经过较短,以期可作为培育龄期较短家蚕品种的育种素材。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探讨长光照和高温对“932”、“芙蓉”二化性(以下简称黑种)稳定性的影响;在长光照和高温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条件下、诱发“932”和“芙蓉产生生种.选留二化性稳定的后代留种.淘汰生种。通过多代反复选育,可降低蚕种生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温带地区的春用品种与亚热带地区的秋用、夏用品种进行组配基础上,摸索如何组配适合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四元杂种.其结果表明;要使生命率与全茧量、茧层率达到一个较佳的平衡,超过对照.春秋用四元种以春用原种2个与秋用原种2个组配为宜,夏秋用四元杂种以秋用原种2~3个与夏用原种1~2个或秋用原种2~3个与春用原种1个、夏用原种1个组配较好。  相似文献   
14.
光照与温度对桑蚕932品种发生生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932品种在高温长光照催青的基础上,饲育期采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的试验处理,其结果表明雅蚕期的低温、短光照、壮蚕期的长光照、高温是生种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4批次在不同季节改善营茧环境因素的试验,研究营茧环境因素与茧丝质量的关系。发现无气流的密闭区死笼率偏高,虫蛹生命率比对照区降低2.44%~15.09%,通风区虫蛹生命率为97.00%,比对照区略高,说明上蔟室密闭,死笼茧增加,虫蛹生命率会明显降低。蔟中环境因素对蚕茧的上车茧率和净度影响不大,高温多湿的营茧环境对一茧丝长、解舒率和干茧出丝率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对解舒率的影响最大,无气流条件下的解舒率比对照区降低29.49%~54.17%。影响解舒率的主要因素是蔟中的湿度和气流,其中气流对解舒率影响更大。因此在高温多湿的季节,通过加强上蔟室的通风排湿等改善营茧环境因素的措施,可以提高蚕茧解舒率和干茧出丝率,从而提高茧丝质量。  相似文献   
16.
广西当前主要蚕病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闭立辉 《广西蚕业》2005,42(4):10-14
调查目前广西蚕业生产中蚕病发生的现状和发病种类,详细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EGFP荧光绿茧转基因家蚕品系与常规品种进行杂交时,其F1代的EGFP外源基因在杂交过程中的表达量和稳定性,笔者利用创新育成的亚热带型EGFP荧光绿茧转基因家蚕品系进行杂交组配测试。结果表明:转EGFP家蚕品系与常规白茧品种杂交,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有差异,造成绿茧比率各不一样;但利用已经纯合、外源基因表达量高的转EGFP家蚕新品系进行品系间二元杂交,其F1绿茧率高达100%;与常规白茧品种进行二元杂交测试,其F1代绿茧率高达90%以上;与常规白茧品种进行三元杂交测试,其F1代大多组合的绿茧率达到75%以上;测试杂交组合的结茧率、全茧量及茧层率等主要经济性状与两广二号相仿。  相似文献   
18.
基因型的纯合是保证生物后代性状不发生分离的根本。通常采用连续累代自交同时进行相关性状筛选,或者旁侧PCR筛选等方法纯化转基因生物外源基因。连续累代自交的方法筛选耗时长,工作量大,效率低;旁侧PCR方法技术要求高、专一性强。本研究利用不同斑纹品种混精杂交,结合雄蛾测交,筛选出双亲均为纯合子的蛾圈,作为该品种的纯合品系。该方法简单易行,周期短、效率高,是一种筛选转基因家蚕纯合品系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19.
活蛹缫丝能直接选拔茧丝质优良的个体继代,是家蚕品种改良和选育中提高丝质的有效方法。试验表明:用不同浓度的硅酸钠+0.1%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作浸茧液进行活蛹缫丝时,对家蚕的蛹体健康性和产卵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0.4%~0.6%硅酸钠+0.1%氢氧化钠处理区健蛹率保持在96.67%~98.33%,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产卵量比对照减少13.54%~16.44%,对家蚕蛹体影响较小,宜选作活蛹缫丝浸茧液。浓度0.7%以上的硅酸钠+0.1%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作浸茧液,对家蚕蛹体健康性及产卵量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蓖麻蚕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推广养殖的可行性,于2023年8~9月,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开展蓖麻蚕品种南一的养殖试验,全程记录蓖麻蚕生长发育状况,调查发育经过、生命力及经济性状。结果显示,蓖麻蚕从收蚁至5龄起蚕均眠起集中,全龄食叶快、生长迅速、发育整齐。5龄经过6~7 d,全龄经过19~20 d。4龄起蚕结茧率、死笼率和4龄起蚕虫蛹率3项生命力指标优良,未发现死蚕及死蛹。4龄起蚕虫蛹率达99.8%,其中2个饲育区100%,饲养成功率高。全茧量3.24 g、茧层量0.51 g、茧层率15.77%。试验结果表明,蓖麻蚕可在新疆巴州正常生长,发育整齐、生命力强,可根据当地蓖麻种植面积规划蓖麻蚕养殖区域和饲养量,促进增收,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