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宜昌县分乡镇 1 993~ 1 994年自福建省引进优良李树品种柰李 ,全镇定植千余亩。自 1 996年开始挂果后 ,梨小食心虫对柰李果实为害相当严重 ,其蛀果率一般为 50 % ,高者达 95%以上 ,严重制约了柰李在我镇乃至全县的健康发展。为此 ,笔者1 998~ 2 0 0 0年对梨小食心虫在柰李上为害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现报道如下。1 为害梨小食心虫以成虫在柰李果面上产卵 ,卵孵化为幼虫后在果皮下潜食果肉 ,蛀道迂回清晰可见。蛀入孔处流出胶汁细线状。尔后 ,幼虫深入蛀食果肉 ,仅剩下果核及果皮 ,内充满虫粪 ,形成大量落果。老熟幼虫在果皮下咬…  相似文献   
22.
为开发利用我市本地黑母猪(利川黑猪)地方良种资源,发展商品瘦肉猪生产,特进行了外来猪与利川黑猪二元杂交试验,对试验各组指标进行了显著性分析,为我市二元杂交猪寻找最佳组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研究目的】全球升温趋势之下,极端温度变幅加大和低温造成的灾害性天气频率不减反增,2008、2011和2012宜昌柑橘产区部分或大面积发生不同程度柑橘冻害。本研究旨在增强人们对于冻害发生天气情况的了解,为柑橘产区品种规划及防寒减灾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通过对宜昌市夷陵区历次柑橘冻害发生的气象资料统计和冻后实际调研情况分析,对最近几年冻害发生过程中不同柑橘种类和品种的表现及冻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历次大冻均发生于1月5日至1月31日之间,冻害程度与低温强度及低温持续时间呈现正相关。比较了柚、杂柑、椪柑、温州蜜柑和甜橙等不同柑橘种类在冻害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受冻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杂柑→柚类→橙类→椪柑→温州蜜柑,离大水体远的果园受冻严重;坡向、坡位对冻害程度有影响。冻后恢复情况与树体冻害程度和冻后恢复能力有关,甜橙和柚冻害较重,但恢复能力较强,椪柑受冻虽然较甜橙和柚为轻,但冻后恢复较慢,而温州蜜柑冻害发生轻、冻后恢复也最快。【结论】在柑橘栽培北缘地区,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品种、合理进行规划布局对柑橘产业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4.
2019年6月草地贪夜蛾传入长江西陵峡畔乐天溪镇,在夏玉米受害后实行统一防治中,进行了定点防治试验观察,为今后乡镇如何大面积防控春玉米草地贪夜蛾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5.
杂交稻、超级稻机械栽插时,要求单穴株数少,甚至单本栽植。这就对育秧播种的密度和均匀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普通的育秧播种流水线无法做到定点精量播种,使得育出的秧苗在机械栽插时单穴株数过多,无法满足杂交稻、超级稻的栽插要求。  相似文献   
26.
柑桔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四川广元"蛆柑"事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区柑桔产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卖难",桔农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认真分析夷陵区柑桔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所具备的后发优势,坚持稳面积、攻单产、提品质、壮品牌、扶龙头的发展对策,提振桔农产业发展信心,突破目前面临的困境,打造全国知名桔都,促进夷陵区柑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7.
柑桔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四川广元“蛆柑”事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区柑桔产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卖难”,桔农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认真分析夷陵区柑桔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所具备的后发优势,坚持稳面积、攻单产、提品质、壮品牌、扶龙头的发展对策,提振桔农产业发展信心,突破目前面临的困境,打造全国知名桔都,促进夷陵区柑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8.
鄂西北马头山羊繁殖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湖北省 6个县、市农户饲养的马头山羊繁殖性能调查资料 ,表明马头山羊公、母羔的初情日龄分别为 14 0 4± 16 9和 10 8 4±19 1,母羊发情持续期为 5 8 6h± 15 9h ,发情周期为 19 7d± 1 5d。母羊妊娠 15 0d± 7 4d ,产羔数平均为 (2 14± 0 9)只 ,羔羊成活率平均为 90 8% ,公羔和母羔的初生重分别为 1 61kg± 0 45kg和 1 5 9kg± 0 68kg。妊娠期与胎次无关 ,但随窝产羔数的增加而延长。产羔数以头胎最低 ,第 4胎时达到最高峰 ,然后逐渐降低。羔羊成活率在第 1~ 5胎差异不明显 ,第 6和第 7胎显著降低 ,第 8胎以后又升高。窝产羔数为 1~ 4时 ,羔羊成活率最高 ,产羔数为 5时 ,成活率最低。羔羊初生重与性别有关 ,公羔显著大于母羔。公羔的初生重与胎次有关 ,但与窝产羔数相关关系不明显。头胎母羊所产公羔的初生重最低 ,随胎次的增加 ,初生重有增大的趋势 ,而母羔则没有这种趋势。比较发现马头山羊类似于多胎动物  相似文献   
29.
<正>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420个行政村,耕地面积6.35万公顷,人口63.8万,其中农业人口33.4万。种植作物以冬小麦、春玉米、马铃薯和冬油菜为主,常年播种面积在5万公顷左右,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8.7%。全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年均降雨量  相似文献   
30.
DNA甲基化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DNA甲基化的表观遗传特征,结合DNA甲基化在不同物种、不同发育阶段胚胎中的调控模式,以期从早期胚胎死亡角度揭示DNA甲基化作用对胚胎早期发育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进而阐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