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试验旨在研究α-1,4-淀粉酶、普鲁兰酶和糖化酶组合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1 960羽1日龄健康罗斯308肉仔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7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800 IU/kgα-1,4-淀粉酶,试验2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80 IU/kg普鲁兰酶,试验3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35 000 IU/kg糖化酶,试验4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800 IU/kgα-1,4-淀粉酶+135 000 IU/kg糖化酶,试验5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800 IU/kgα-1,4-淀粉酶+180 IU/kg的普鲁兰酶,试验6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800 IU/kgα-1,4-淀粉酶+135 000 IU/kg糖化酶+180 IU/kg普鲁兰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6组1~21日龄和22~42日龄阶段末重、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22~42日龄阶段试验1、2、3、4、6组耗料增重比(FCR)显著下降(P0.05);试验3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试验1组(P0.05);试验1、4组回肠VH/C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屠宰性能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α-1,4-淀粉酶、糖化酶和普鲁兰酶在肉鸡体内存在互作效应,α-1,4-淀粉酶、糖化酶和普鲁兰酶组合添加对肉鸡的促生长效果优于单一类型淀粉酶。  相似文献   
12.
海门山羊肉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月龄海门山羊为对象,对不同性别与不同部位的理化形状等品质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海门山羊肉的嫩度、IMP含量在性别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粗蛋白质、pH、嫩度、大理石纹在不同部位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海门山羊母羊不同部位肌肉的硫胺素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海门山羊公羊的硫胺素和肌苷酸含量比母羊高,说明海门山羊肉的风味和鲜味在不同性别和不同部位间存在差异,海门山羊公羊肉在风味和鲜味方面优于母羊。  相似文献   
13.
反刍动物对磷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参与动物机体多种生物学反应的必需元素之一,但畜禽养殖,尤其是反刍动物养殖过程中磷排泄带来的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提高磷的利用率、减少磷排泄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反刍动物磷利用的相关研究进展,并结合其代谢特点归纳了提高磷利用率的措施,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海门山羊肌肉组织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门山羊肌肉组织学性状对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12月龄海门山羊和波尔山羊×海门山羊F1公羊为研究对象,对海门山羊不同性别与不同部位肌肉的组织学性状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海门山羊母羊股四头肌肌纤维面积及肌原纤维直径、肌节、I带、A带、H带长度极显著大于公羊(P〈0.01),而背最长肌的肌纤维面积及肌原纤维直径、肌节、I带、A带、H带长度极显著小于公羊(P〈0.01);同一性别不同部位肌肉之间的肌纤维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特性也存在显著(P〈0.05)与极显著差异(P〈0.01);海门山羊公羊的肌纤维内含有大量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肪滴,说明其氧化代谢率高,保水性能强,柔嫩多汁,肉质优良。[结论]为海门山羊的进一步选育、开发和利用以及我国地方山羊品种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北坝上地区植被覆盖演化特征及其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坝上地区作为京津冀阻滞风沙入侵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构筑首都经济圈生态安全,维持地方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MODIS NDVI遥感数据,采用趋势线性分析、稳定性分析、变标度极差分析等数理方法,反演2005—2015年坝上地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趋势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预测植被演化趋势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11 a间坝上地区植被覆盖度区域差异性比较明显,整体表现为从坝西到坝东依次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2)坝上地区植被覆盖度极显著改善区域和显著改善区域的面积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5.89%,未显著改善区域占32.28%,退化区域占1.82%。(3)坝上地区植被覆盖稳定性整体表现为东高西低。高稳定度区域和较高稳定度区域占比最大,为61.32%,中稳定度区域占24.35%,低稳定度和较低稳定度的区域占14.33%。(4)坝上地区未来植被覆盖持续改善区域占59.48%,潜在退化占38.67%,持续退化占1.04%,潜在改善占0.82%。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比较小麦型饲粮中添加不同类型木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免疫与抗氧化功能、食糜黏度与pH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罗斯308雏鸡8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3组分别添加4 U/g中性木聚糖酶和2、4 U/g酸性木聚糖酶,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1~21日龄,各组间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 0.05),从数值上看,试验组3的21日龄体重最高,料肉比(F/G)最低;22~42日龄,试验组3肉鸡42日龄体重较试验组1显著提高2.95%,平均日增重(ADG)提高3.58%(P <0.05), F/G显著降低2.92%(P <0.05);1~42日龄,试验组3 F/G较试验组1显著降低1.89%(P <0.05)。(2)试验组3粗蛋白质(CP)消化率较试验组1显著提高5.67%,总能(GE)消化率提高3.03%(P <0.05)。(3)试验组3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较试验组1显著提高9.22%、10.46%...  相似文献   
17.
以12月龄海门山羊公羊、母羊和波尔山羊×海门山羊F1代公羊3个群体为素材,分别取颊肌、斜方肌、臂三头肌、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7个部位肌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中的肌苷酸(IMP)含量,研究肌苷酸与肌内脂肪(IMF)的沉积规律。结果表明:海门山羊(♂)及波尔山羊×海门山羊F(1♂)7个部位肌肉间IMP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海门山羊(♀)的颊肌和斜方肌的IMP含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P<0.05);海门山羊(♂)IMP含量高于海门山羊(♀)和波尔山羊×海门山羊F(1♂)。3个群体中,背最长肌的IMF含量最高,且在海门山羊(♂)和波尔山羊×海门山羊F(1♂)中,背最长肌的IMF显著大于其他部位(P<0.05);海门山羊(♀)颊肌、斜方肌和臂三头肌中的IMF含量高于另外2个群体。由结果可知,IMP和IMF在不同群体和部位含量不同,海门山羊(♂)鲜味优于其他群体,而海门山羊(♀)肌内脂肪较丰富,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鸡蛋中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碱性乙酸乙酯提取,饱和正己烷脱脂,氮吹仪吹干浓缩后,以乙腈-磷酸二氢钠溶液(0.01mol/L,含0.005mol/L L十二烷基硫酸钠和0.1%三乙胺)(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224nm,发射波长为290nm。甲砜霉素在0.025~5.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本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7。当甲砜霉素添加水平为15~500μg/kg时,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6.35%~93.76%,相对标准偏差为4.21%~7.89%,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4.84%~6.62%;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8.92%~10.83%。甲砜霉素最低检测限为1.5μg/kg(S/N=3),最低定量限5μg/kg(S/N=10)。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鸡蛋中甲砜霉素残留的高灵敏度检测。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鸡肉中甲砜霉素残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鸡肉中甲砜霉素残留的方法。鸡肉经丙酮、二氯甲烷提取,饱和正己烷脱脂,氮吹仪吹干浓缩后,以乙腈―磷酸二氢钠溶液(0.01 mol/L,含0.005 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和0.1%三乙胺)(32∶68,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225 nm,发射波长为290 nm。甲砜霉素在0.01~1.75 mg/L浓度范围内,本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1。当甲砜霉素添加水平为5~500 μg/kg时,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79.49%~89.71%,相对标准偏差为4.96%~9.61%;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5.68%~7.47%;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8.89%~11.32%。甲砜霉素检测限为1.5 μg/kg(S/N=3),定量限5 μg/kg(S/N=10)。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鸡肉中甲砜霉素残留的高灵敏度检测。  相似文献   
20.
反刍动物能够将人类不能利用的粗饲料转化为优质蛋白质——肉和奶,这对农业以及人类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但是这种转化效率与植物细胞壁的消化率有重要关系,目前植物性原料消化率较低,影响了转化效率。在反刍动物饲粮中补充外源酶制剂具有提高植物纤维消化的潜力,从而提高饲粮的利用效率。本文总结了外源酶制剂应用现状、作用模式以及发展方向,认为目前外源酶制剂在反刍动物应用上有积极的结果,也存在效果不明显的报道,这可能与酶谱、添加水平、添加方式、底物类型以及宿主的生产水平等方面有关。同时阐述了外源酶制剂是在饲喂前、瘤胃中、瘤胃后的不同环境中起到作用,但详细机制还需要继续深入探究。综上所述,尽管酶制剂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以提高饲料消化率为目标的酶制剂仍将会是反刍动物添加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