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7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1篇
  7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以甘肃陇南市宕昌县八力镇中药材种植地土壤为例,研究种植地5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pH、有机质、有效磷、全氮、全钾)和11个金属元素(Fe、Mn、As、Hg、Pb、Sn、Bi、Ni、Co、Ca、Mg)的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金属元素污染情况评价和土壤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种植地土壤pH为8.20,属于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3级水平,有效磷、全氮和全钾含量处于1级水平;金属元素中As、Sn、Bi元素含量高于甘肃省土壤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1.17、1.94、1.17倍,Hg元素含量与背景值一致,其余元素含量低于背景值;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土壤因子来源可能为复合源;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种植地金属元素含量属于轻污染等级;As、Pb、Ni、Hg元素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I值均小于1,危害可忽略;As、Ni元素的致癌风险CR值小于10-4,属于可接受范围,尚未造成致癌风险影响。  相似文献   
262.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马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菌群的多样性,为全面评价断奶后马属动物小肠发育、健康、功能等提供参考依据。选取6匹平均体重为(147.08±4.86) kg的哈萨克断奶马驹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饲养管理和饲粮营养水平条件下饲养60 d。采集断奶马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内容物,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各肠段内容物中菌群的多样性。结果显示:1)断奶马驹十二指肠菌群的ACE指数和PD_whole_tree指数均显著高于空肠(P<0.05)。2)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是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最主要的优势菌,其次是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空肠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比回肠提高了26.98%(P<0.05),回肠菌群中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空肠(P<0.05或P<0.01)。在科水平上,回肠中肠杆菌科和巴斯德氏菌科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空肠(P<0.05),且巴斯德氏菌科的相对丰度还显著高于十二指肠(P<0.05);十二指肠中瘤胃球菌科的相对丰度较空肠提高了156.04%(P<0.05)。在属水平上,回肠中肠...  相似文献   
263.
为探究饲喂不同谷物对马驹肠道发育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12.39±7.50) kg、5月龄断奶的哈萨克马公马驹为研究对象,马驹均在2019年3月出生(±5 d),7月31日统一人工干预断奶,且健康状况良好。将18匹断奶的马驹根据补饲谷物不同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玉米组(6匹)、燕麦组(6匹)和大麦组(6匹)。在马驹精料补充料中淀粉摄入量相等条件下,按照马驹每千克体重补喂2 g淀粉(干物质)来计算玉米、燕麦和大麦的实际补喂量,进行60 d的饲养试验。在试验结束后将马驹进行屠宰,分别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等肠段的中段组织5 cm,迅速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保存,用于后续组织形态测定。结果表明,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玉米组马驹比燕麦组显著降低21.06%(P<0.05);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玉米组马驹比燕麦组极显著提高36.45%(P<0.01),比大麦组显著提高18.22%(P<0.05);玉米组可提高马驹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V/C值与黏膜厚度,降低空肠隐窝深度(P>0.05)。盲肠黏膜厚度,大麦组马驹分别比玉米组和燕麦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64.
【目的】探明EM复合菌与鱼腥草镶嵌模式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以期为鱼腥草浮床+EM菌修复系统在池塘养殖水体修复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鱼腥草为浮床植物,研究7.5%浮床、15.0%浮床、7.5%浮床+EM菌、15.0%浮床+EM菌、EM菌无浮床和无EM菌无浮床(CK)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不同处理池塘pH及水温均在正常范围,处理间变化不明显;但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不同处理水质的pH、DO、TN、NH3-N、TP、CODMn和BOD5平均分别为7.92~8.48、4.44~7.19 mg/L、1.15~1.83 mg/L、0.40~0.61 mg/L、0.09~0.18 mg/L、1.20~2.40 mg/L和1.90~3.23 mg/L,综合污染指数为0.97~1.84,15.0%浮床+EM菌镶嵌处理对池塘水质修复效果最好,对TN、NH3-N、TP、CODMn和BOD5水质因子浓度的削减效果分别为9.66%、5.86%、-25.93%、40.98%和31.33%,其水质污染程度和污染水平分别为尚清洁和标准限量内(达2级标准),其余处理水质均为污染和超出警戒水平。【结论】15%鱼腥草浮床+EM复合菌镶嵌处理对池塘水质修复效果最好,但因“水呼吸”现象影响水体溶解氧浓度,选择15%鱼腥草浮床+EM菌修复模式时需要配备增氧设备辅助增氧,以进一步提升池塘水体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65.
以信阳夏秋茶为原料,通过木瓜蛋白酶、单宁酶和谷氨酰胺酶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来改良抹茶风味。以感官评分和茶叶中的代表性风味氨基酸——茶氨酸质量浓度为评价指标,考察上述3种酶的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酶解pH 4个单因素对抹茶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最佳酶解工艺参数:每100 g茶汤(料液比1∶15)中添加0.150 g木瓜蛋白酶、0.075 g单宁酶和0.075 g谷氨酰胺酶,酶解时间为1.5 h,酶解温度为50℃,酶解pH为5.0。该工艺下制备的抹茶茶汤组织均匀、分散性好、不易沉淀,色彩鲜艳翠绿,清香显著,口感醇厚甘爽,感官评分最高,可达到90分,茶氨酸质量浓度为最高,可达到2.135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