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3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7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两种β2受体激动剂快速免疫检测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别以偶氮方法和碳化二亚胺方法将β2受体激动剂克伦特罗和塞曼特罗连接到载体蛋白上,并以连接物免疫家兔,分别制备兔抗CL和CIM抗血清,经间接ELISA和间接抑制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和特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CL和CIM快速免疫检测方法。2种抗血清工作浓度分别为1:10000和1:5000。CL和CIM免疫检测范围分别为1.9ng-15.6μg和0.477ng-1.85μg。2种β2受体激动剂  相似文献   
22.
2008年7月末,青岛即墨地区爆发流行一种以15日龄以下幼雏鹦鹉呈腹泻、羽毛发育障碍为临床特征、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心脏肿大、心包积液、肾脏肿大等病变。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本地流行史,怀疑为鹦鹉幼雏病(BFD)。随后,利用PCR对从两个发病户带回的4只濒死鹦鹉进行BFDV的检测,结果核酸扩增为阳性,并对扩增的VP1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与分析。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诊断,确诊此次疫情为鹦鹉幼雏病。  相似文献   
23.
针对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保守区内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此对引物和标准NDV毒株(含NDV强毒和弱毒)的RNA为模板,建立并优化SYBRGreen Ⅰ模式荧光RT-PCRNDV检测方法.如果待测样品扩增产物的Tm值和阳性对照的Tm值相差在2℃范围之内判为阳性.此法比文献报道的普通RT-PCR法更敏感,但仍低于鸡胚接种分离病毒法.  相似文献   
24.
就陕西省绥德县养羊生产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阐明了该地区今后养羊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我国禽流感等禽病不仅导致巨额经济损失,而且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受到全社会和全球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养禽业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禽病防控困难所在,以及现有防控策略的不足,提出和分析六个禽病防控新策略:设立家禽防疫隔离带,即设立家禽限制养殖和加强检疫区,延缓疫情自然传播;加快小型养禽场退出速度,小型养禽场经济效益低,而疫情传播风险高,已是历史淘汰对象;禁止在开放的水体中饲养家禽,这类家禽易成为疫情超级传播者;推广电子活禽市场,它们不仅与其他网店相似,成本低而效益高,而且对公众的健康威胁小,禽病传播风险小;对无防疫合格证的养禽和屠宰加工场所进行适当的行政处罚,这是落实上述措施的合法途径;在境外为中国养禽,这与农业走出去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一致,能降低国内家禽饲养密度和禽病风险。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索出最适宜巴马火麻的栽培密度及施肥量,为其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栽培密度(A1:6.0万株/ha、A2:9.0万株/ha、A3:12.0万株/ha)和复合肥施肥量(B1:450 kg/ha、B2:750 kg/ha、B3:1050 kg/ha)处理组合对巴马火麻出苗期、雄株见蕾期、雄株开花期、雌株结果期、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千粒重、雌雄株比例、火麻籽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对巴马火麻生长无明显影响,除雄株茎粗外,其他各农艺性状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对火麻籽产量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各处理产量排名依次为:A2B3>A3B1>A2B2>A3B2>A3B3>A1B1>A1B2>A2B1>A1B3,其中A2B3产量为1351.88 kg/ha,显著高于A1B2、A2B1和A1B3(P<0.05)。【结论】栽培密度与施肥量互作可以影响巴马火麻籽产量,适当加大栽培密度和增施肥料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以栽培密度9.0万株/ha、复合肥(17-17-17)施肥量1050 kg/ha最佳。  相似文献   
28.
我国部分地区H1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国内外对于H1亚型禽流感病毒缺乏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其流行状况和风险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该病毒流行状况和风险。[方法] 2011–2013年间,在中国系统地开展了7次H1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共从24省(自治区、直辖市)949个场点采集38435份禽拭子样品,进行病毒分离、RT-PCR、序列测定等。[结果] 共检出H1亚型禽流感病毒12株(5株H1N2、3株H1N3和4株H1N8),样品总阳性率为0.03%,鸡、鸽、鸭、鹅样品阳性率分别为0.00%(0/28786)、0.00%(0/646)、0.19%(11/5793)和0.06%(1/1131)。基因序列表明,这些病毒均属于东半球分支,均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且仅结合禽型受体。[结论]中国H1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感染率较低,主要分布在水禽中,未发现易于结合人型受体的突变,提示H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中国家禽和公共卫生威胁较小。  相似文献   
29.
以国内外对冠状病毒在禽类中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基因分析等研究报道为基础,从病毒分类学角度,对各“种”冠状病毒在禽类中的感染情况和引起的相关疾病进行简要概述。全球在禽类中发现的冠状病毒种类较多,至少涉及丙型和丁型冠状病毒属。其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几乎在全球所有养鸡国家中存在,并呈地方性流行;火鸡冠状病毒、鸭冠状病毒、鹅冠状病毒、鸽冠状病毒也在禽类中被发现,部分病毒已在禽群中流行;其他丁型冠状病毒属病毒仅在少数野鸟中被发现。  相似文献   
30.
输卵管系膜巨大囊肿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卵管系膜巨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例输卵管系膜巨大囊肿的病史特点,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总结。结果:3例病例均获正确的病理诊断,输卵管系膜巨大囊肿均成功切除,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充分认识和掌握输卵管系膜巨大囊肿的特点是临床诊断的关键,应注意与其他盆腹腔包块鉴别。手术切除肿瘤可获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