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6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10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研究交感神经对小鼠胚胎着床和发育的作用机制,本文筛选出合适的L-苯丙氨酸浓度(320 mg/kg体重),处理孕鼠,观察胚胎着床和发育,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子宫局部肥大细胞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320 mg/kg体重L-苯丙氨酸能显著降低胚胎着床数目,分别下降了45% (E7)和58%(E9),并且显著延缓胚胎的发育;与对照组相比,着床后子宫局部肥大细胞数目显著降低,分别在E5~E9降低了36.62%、64.59%和23.30%,差异显著.由本研究结果可以推断一定浓度的L-苯丙氨酸可以激活交感神经,影响妊娠早期子宫局部肥大细胞数量,从而改变子宫局部微环境,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  相似文献   
92.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组化法,研究了山羊子宫内胆碱能神经的分布,结果,山羊子宫颈是经较丰富,在浆膜和肌层内有神经束伴血管而行并分支分布于血管壁,在粘膜及其皱褶上皮下,粘液腺上皮有神经丛分布,妊娠时子宫颈部的神经分布与未妊娠时相比无明显变化,子宫角部神经密度均低于子宫颈部,其内环行肌层中及其与内膜交界处神经密度略高,神经束伴血管而行并分支分布于血管壁,在子宫腺上皮下及内膜上皮下无神经分布,妊夺时作胎盘内无神经分布外,仍有神经束伴血管而行交分支分布于血管壁,在分布于血管壁的神经纤维减少,结果提示,胆碱能神经主要支配山羊子宫内血管壁及颈部粘液腺上皮和粘膜上皮,妊 时子宫颈部胆碱能神经无明显变化,而子宫角内支配血管壁的胆碱能神经纤维减少。  相似文献   
93.
生殖激素对雄性生殖细胞凋亡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不断扩大,由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诱发生殖细胞凋亡的报道日趋增多。因此,激素在生殖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对调节雄性生精活动的主要生殖激素如促黄体素、卵泡刺激素、睾酮等对生殖细胞凋亡的调控进行了综述。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阐明生殖激素在生殖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男性不育,生殖系统肿瘤等生殖系统疾病的防治及环境毒物致病机理和药物残留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
选择泌乳期和静止期大鼠,经乳腺局部(乳导管)或外周(跖部皮下)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后,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对乳腺及其引流(鼠蹊部)和非引流(腘)淋巴结内的肥大细胞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用荧光测定改良法检测了乳腺组织中组胺含量。结果显示,对照组乳腺及引流和非引流淋巴结内的肥大细胞数量均为静止期显著多于泌乳期(P〈0.01),乳腺中组胺含量也呈相同的变化趋势。在泌乳期从不同部位引人HRP后,乳腺及乳腺引流淋巴结内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乳腺非引流淋巴结内肥大细胞数量则略有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静止期从不同部位引人HRP后,乳腺及乳腺非引流淋巴结内肥大细胞数均减少,而乳腺引流淋巴结内的肥大细胞数则随引人部位不同而有差别:乳腺引人时增加,而外周引入时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肥大细胞数量随生理周期的改变而增减的趋势与乳腺的发育、乳腺局部免疫状态及内分泌调节都有关系,而且不同泌乳阶段乳腺内肥大细胞对异物的易感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5.
试验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光照强度为15lx,研究单色光色对AA肉鸡的生产性能、皮肤嗜碱性过敏反应(CBH)及牛血清白蛋白(BSA)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绿光照射第4天就表现出显著的促生长作用,蓝光照射到第27天才表现出显著的促生长作用;②绿光显著提高首免7天后的抗体反应,抗体水平比红光照射高137.2%(P<0.05),蓝光显著提高首免后14天和二免后7天的抗体水平,与红光比较分别高102.8%和123.5%(P<0.05);③白光和绿光分别与红光相比显著提高21目龄肉鸡CBH反应(15.4%和5.6%,P<0.05),而在49日龄时白光和蓝光分别与红光相比,CBH反应分别提高44.7%和26.2%(P<0.05).研究表明,在15lx光强度下,肉鸡生长前期选用绿光照明,后期改为蓝光照明,能够提高肉鸡生产性能,提高饲料转化率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6.
为了研究交感神经对妊娠的调控作用,给小鼠连续5 d腹腔注射交感神经化学损毁剂——6-OHDA(100 mg/kg),将交感神经化学性损毁,然后通过阴道涂片法和显微解剖的方法,对交感神经损毁后小鼠发情周期的变化、排卵的数量和妊娠发生后胚胎数量及大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交感神经化学损毁后发情周期和排卵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胚胎的数量明显减少,小鼠胚胎数量在妊娠第7天比对照组同期减少了64.4%,在妊娠第9天比对照组同期减少了69.9%;对胚胎的大小进行测量时发现,交感神经损毁组在妊娠第7天与对照组同期相比,长径减小了0.51 mm,短径减小了0.56 mm;妊娠第9天时,交感神经损毁组与对照组同期相比,长径减小了0.37 mm,短径减小了0.47 mm,差异显著(P<0.05)。说明交感神经主要影响胚胎的早期发育,对发情周期和排卵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不同月龄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特点的内在规律,本试验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0.5、2和12月龄山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逐步增多(P〈0.05),而杯状细胞却逐渐减少(P〈0.05)。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减少,0.5月龄的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仅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的84.45%和98.14%(P〈0.05),肥大细胞的分布规律与上皮内淋巴细胞相似;相反,杯状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多。以上结果提示,在山羊小肠的早期发育中,杯状细胞起着重要的黏膜屏障功能,随着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黏膜防御作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98.
交感神经对小鼠脾脏中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内分泌、免疫诸系统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是近30年来新兴的神经免疫学中主要的研究成果。交感神经及其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在体内和体外条件下对免疫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是神经免疫学中研究最早、报道最多的内容之一。脾脏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代表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是,对于外周交感神经损毁后,脾脏中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还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利用6-OHDA损毁小鼠交感神经模型,检测了脾脏中不同浓度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不同浓度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转化率,以探讨交感神经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蓝光对肉鸡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发光二级管发出的单色光作为光源,对饲养在蓝光下的肉鸡注射脂多糖(LPS),探讨单色光尤其蓝光对肉鸡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肉鸡因LPS刺激引起的体增重下降和应激激素以及细胞因子IL-1β水平升高,并可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提示蓝光对肉鸡的免疫应激反应具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旨在观察不同光照周期对新西兰白色母兔褪黑激素受体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的分布和表达模式,从而进一步分析褪黑激素在不同光照周期下调控母兔发情的机制。选用5月龄未经产新西兰母兔4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前10 d各试验组采用"12 h光照:12 h黑暗"的光照制度,后6 d分别采用长光照(16 h光照:8 h黑暗)、短光照(8 h光照:16 h黑暗)和正常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对照组)的光照制度,光照强度80 lx,试验期为16 d。试验结束后剖杀动物,取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用qPCR、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周期对母兔的下丘脑、垂体、卵巢中褪黑激素受体亚型分布与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丘脑,短光照组的MT1 mRNA表达量较长光照组高88.8%(P<0.05),较对照组高54.9%(P<0.05),长光照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MT2 mRNA表达量在不同光周期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长光照组下丘脑室周核的MT1阳性细胞数明显较短光照组少69.4%(P<0.05),较对照组少37.3%(P<0.05),短光照组比对照组显著多104.8%(P<0.05);同样,长光照组室旁核的MT1阳性细胞数明显较短光照组少52.9%(P<0.05),对照组明显较短光照组少55.8%(P<0.05),而长光照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垂体,短光照组的MT1 mRNA表达量比长光照组显著高164%(P<0.05),比对照组显著高49.5%(P<0.05),而长光照组比对照组显著低43.5%(P<0.05);但不同光周期下MT2 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长光照组的卵巢MT1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低33.3%(P<0.05),较短光照组低53.6%(P<0.05),短光照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卵巢中短光照组MT2的mRNA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显著高90.0%(P<0.05),比长光照组显著高100%(P<0.05),长光照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短光照周期显著提高了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褪黑激素受体亚型MT1表达,而不是MT2受体亚型。光照周期调控母兔发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褪黑激素通过MT1受体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