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有效剂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有效剂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仅用吡虫啉拌种就可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将小麦蚜虫控制在防治指标之下,表现出超高效、持效的控制效果。1 kg种子用1.0~4.8 g吡虫啉(有效成分)拌种,从播种至灌浆末期,防治效果在95%以上,至乳熟期(收获期)防治效果仍高达74.49%~96.61%;千粒重比未拌种区增加了26.51%~36.5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的经济、有效剂量为有效成分1.0~2.0 g/kg种子,最佳剂量为1.5 g/kg种子。  相似文献   
22.
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的叶片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少.随着群体变小,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倒二叶叶绿素高于剑叶叶绿素.密度主要影响穗数,进而影响产量,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不断升高,但结实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3.
白杨树在我国种植面积很大,我国的白杨树树种也是最多的,白杨树有其一定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绿化作用。白杨树作为药物可清热解毒,消炎,利水,杀虫。治肾炎,感冒,蛔虫症,牙痛等症状。白杨树在工业上的应用杨树主要有用于生产胶合板、制造家具、纤维板、火柴、牙签和筷子等。白杨树在净化生态环境上也有杰出的贡献,快速成林,防风固沙,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相似文献   
24.
1引言近年来,随着机械设计中CAD/CAM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企事业单位科研部门的科技档案载体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手绘图纸正逐渐被计算机图纸所取代。因此,对科技档案主要内容之一的科研图纸进行计算机管理已势在必行,这对提高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图纸档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与CAD系统相联,把CAD设计的产品或零部件图纸直接存入,使科研人员直接利用已有的产品图纸,在计算机上进行改型设计或创造性设计,可大大地缩短产品设计周期,为产品占领市场创造有利条件。2图纸档案计算机管理能提高设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5.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进行了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在Sf9细胞中的表达研究。首先克隆了VP1基因片段.将pMD18-VP1质粒及杆状病毒转座载体质粒pFastBacⅠ分别用BamHⅠ及Hind Ⅲ酶切后,用T4 DNA连接酶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pFastBac-VP1;再将该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菌。在菌体内进行重组,并经三重抗性与蓝白斑筛选。得到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cmid-VP1;将Bacmid-VP1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并进行表达水平的检测。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VP1蛋白在重组杆状病毒中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26.
高毒替代农药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田间试验表明,吡虫啉、啶虫脒以及复配制剂辛硫磷.吡虫啉、吡虫啉.敌敌畏、啶虫脒.辛硫磷是替代高毒有机磷杀虫剂防治麦蚜的理想药剂。10%吡虫啉WP(a.i.)21 g/hm2,3%啶虫脒EC(a.i.)18 g/hm2,22%辛硫磷.吡虫啉EC(a.i.)165 g/hm2,25%辛硫磷.吡虫啉EC(a.i.)93.75 g/hm2,26.5%吡虫啉.敌敌畏EC(a.i.)312 g/hm2药后1~7 d防治效果在93.06%~99.60%;10%吡虫啉WP(a.i.)15 g/hm2,21 g/hm2,22%辛硫磷.吡虫啉EC(a.i.)165 g/hm2,25%辛硫磷.吡虫啉EC(a.i.)93.75 g/hm2,26.5%吡虫啉.敌敌畏EC(a.i.)312 g/hm2和15%啶虫脒.辛硫磷EC(a.i.)202.5 g/hm2药后1~10 d防治效果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7.
大蒜根蛆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和种植业结构调整 ,大蒜作为河南的支柱产业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栽培面积达7万hm2 左右。近年来 ,大蒜根蛆发生逐年加重 ,严重影响大蒜的产量和品质。危害大蒜的根蛆主要为葱蛆DeliaantiguaMeigen ,常年发生面积2 .7~ 4万hm2 ,占种植面积的 40 %~ 60 %。由于长期单一、大量使用有机磷杀虫剂灌根防治 ,不仅使大蒜产品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而且还污染环境。大蒜多为直接食用幼苗或地下鳞茎 ,要求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以免农药的残毒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对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摸清…  相似文献   
28.
29.
红掌切花采后冷藏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掌品种热情(Tropical)为材料,研究采后鲜切花在7、9、11、13、15、17和19℃不同温度下冷藏处理7 d后对其瓶插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以下冷藏处理7 d后其切花出现冻害症状;17℃为红掌鲜切花的最佳冷藏温度,经此温度冷藏处理的鲜切花瓶插寿命达15.1 d,比对照平均延长3.1 d。同时,测定了17℃冷藏处理后的红掌鲜切花的失水量、吸水量、水分平衡值、可溶性总糖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分析其与红掌鲜切花寿命和品质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建立红掌鲜切花采后冷藏配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分别测定岩石在相渗透率改善剂驱前后的润湿性,润湿性的测定采用阿莫特法.实验结果表明,岩心原始润湿性为亲水,水湿油湿指数比nw/no为2.164,注入相渗透率改善剂后岩石润湿性均发生变化,岩石的水湿指数增加,水湿油湿指数比增加,亲水性增强.相渗透率改善剂注入量越多,岩石亲水性越强,润湿性变化波及范围越广;相渗透率改善剂质量浓度越大,岩石亲水性越强;在同样条件下,未成胶时的润湿性变化大于成胶的变化,即亲水程度增加幅度大;随着距相渗透率改善剂注入端距离的增加,岩石亲水程度增强,达到一定距离后,亲水增加的幅度减小,亲水减弱,在出口端附近,接近原始润湿性;因此,岩石在注入相渗透率改善剂后,岩石的亲水性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