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确定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早熟株合适的免疫剂量,设立7个早熟株免疫攻虫组、7个母株免疫攻虫组、1个不免疫攻虫组和1个不免疫不攻虫组,7个早熟株/母株免疫组的免疫剂量为孢子化卵囊100、200、400、600、800、1 000、2 000个/羽,经嗉囊感染,7日龄首次免疫,14日龄以同等剂量进行第二次免疫,21日龄以1.5×105个/羽的同源母株进行攻虫,28日龄结束试验,以增重、肠道病变记分和卵囊减少率为试验指标。并对早熟株中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2个免疫剂量进行重复试验,免疫方法、试验周期、试验指标同第一批试验,攻虫剂量为2×105个/羽的同源母株。结果显示,免疫期间,各免疫组的增重与不免疫组差异不显著(P>0.05);攻虫期间,早熟株400、600、800、1 000个/羽和母株600、800、1 000个/羽免疫组的相对增重与不免疫不攻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病变记分,除2 000免疫组明显低于不免疫攻虫组(P<0.05)外,其余各免疫组虽低于不免疫攻虫组,但与其差异不显著(P>0.05);卵囊减少率,早熟株和母株400~2 000个/羽免疫组均达90%以上,其中600、800个/羽免疫组达97%以上。用早熟株600、800个/羽进行免疫重复试验,两个免疫组攻虫期间的相对增重和肠道病变记分均与不免疫不攻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不免疫攻虫组差异显著(P<0.05),其卵囊减少率均在8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不同免疫剂量均能诱发鸡产生免疫保护力,其中以600、800个/羽的免疫效果更好,可考虑以600个/羽作为该早熟株在疫苗制备中的推荐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我国蛙类寄生吸虫的种类与地理分布,作者查阅了报道我国蛙类吸虫的相关文献,依据吸虫分类系统和科属种的字母顺序整理成文。共记录在中国检出的吸虫4目13科29属88种,其中多盘目1科2属13种,棘口目1科2属12种,后睾目1科1属3种,斜睾目10科24属60种。列出了每种吸虫的中文名称、拉丁文名称、命名人与命名年、寄生宿主与部位、地理分布及文献来源等信息,为较全面掌握我国蛙类寄生吸虫的种类与分布情况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63.
利用前期构建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地克珠利抗药株和马杜拉霉素抗药株与各自母株之间的抑制性消减文库而获得的ESTs序列,选择其中一个差异表达的EST序列(克隆号为M20),采用RACE技术,以柔嫩艾美耳球虫敏感株孢子化卵囊cDNA为模板,扩增获得了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M20,该基因全长847 bp,包括一个52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74个氨基酸,预测理论分子量约为19 ku。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敏感株中表达量高于地克珠利抗药株和马杜拉霉素抗药株;在不同发育阶段中,未孢子化卵囊表达量高于孢子化卵囊、子孢子以及裂殖子阶段虫体。将该基因克隆于原核表达质粒pET28b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b-M20,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了重组蛋白,分子量约约为23 ku,该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在IPTG诱导8 h后表达稳定,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移动端和PC端的普及,互联网在信息获取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长。在畜禽寄生虫分类领域,至今还没有信息较为完整的查询系统可以在网上使用。通过采集《中国家畜家禽寄生虫名录(第二版)》、《中国畜禽寄生虫形态分类图谱》和《中国畜禽线虫形态分类彩色图谱》等系列书籍,作为数据库的信息来源,建立中国畜禽寄生虫数据库。在数据库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中国畜禽寄生虫查询系统,根据功能定义分为4大子系统,分别为搜索系统(核心)、前台系统(页面、用户)、管理系统、单点登录系统。该系统使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应用了Spring、SpringMVC、Mybatis框架,使用Redis作为系统缓存、Solr作为虫种形态搜索服务。该系统的开发也是全文检索技术在寄生虫信息检索领域的首次应用,通过记录用户访问的数据,来完善虫种地区访问的记录,为虫种鉴定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5.
在前期实验中,本实验室利用i TRAQ技术研究了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感染宿主细胞后蛋白质组学的变化,获得了一批与子孢子入侵相关的宿主蛋白。本研究以鸡肌肉的c DNA为模板,对其中活化蛋白激酶C受体1(receptor for activated C kinase1,RACK1)进行克隆、表达及纯化,结果显示,成功获得RACK1-GST融合蛋白,并作为免疫原制备兔抗RACK1-GST多克隆抗体;利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子孢子感染DF-1细胞过程中RACK1的m 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子孢子感染细胞24~72 h时,细胞RACK1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利用抗体抑制入侵试验检测RACK1多抗对子孢子入侵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100μg/m L和200μg/m L RACK1-GST抗体作用细胞后对子孢子的入侵影响不大,而300μg/m L和400μg/m L作用细胞后能明显促进子孢子的入侵。以上结果表明,宿主RACK1对球虫子孢子入侵细胞起负调控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6.
海南霉素对鸡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海南霉素对鸡球虫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用海南霉素和马杜拉霉素分别进行了抗鸡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试验。二个试验各设 7个组 ,每组 12羽 17日龄 AA肉鸡 ;在 18日龄 ,除不感染组外 ,每羽鸡接种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 6万 ;药物组分别在感染前 1天和感染后第 4天 ,开始投服含药饲料 ;感染后第 8天结束试验 ,以抗球虫指数、病变记分、卵囊数、粪便记分等作为试验指标。结果在预防试验中 ,海南霉素的平均抗球虫指数为 182 ,病变记分减少 96 % ,粪便和盲肠卵囊数减少 98% ,粪便记分为 0 ;在治疗试验中 ,海南霉素的平均抗球虫指数为 14 6 ,病变记分减少 33% ,粪便和盲肠卵囊数减少 5 3%。海南霉素是一种高效抗鸡球虫病药物 ,其预防效果明显优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7.
试验旨在对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孢子化卵囊新基因EST序列进行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ACE技术扩增从E. acervulina 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获得的EST序列,得到EST全长cDNA序列,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该EST序列为E.acervulina孢子化卵囊阶段新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EU590120;该基因含1个49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6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17.049 ku,等电点为6.69,酸性氨基酸8个,碱性氨基酸8个,分子式为C761H1223N199O219S12;总平均亲水性(GRAVY)为0.731;该蛋白有信号肽,为分泌性蛋白;具有4个跨膜结构,在105~115、28~32和132~138位之间有很强的疏水性;具有1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2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4个N端豆蔻酰基化位点。因此根据生物信息学全面预测和分析,发现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具有较多的生物学功能位点和潜在的抗原表位区域。  相似文献   
68.
赵其平  倪玉明  李洋  董辉  姜连连  朱顺海  韩红玉  郭涛  平宪卿  黄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42-11143,11324
[目的]研究安徽2个鸡场球虫抗药性程度,为制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从鸡场采集新鲜粪便,经实验室分离增殖,并人工感染孢子化卵囊,测定对地克珠利、氯苯胍、二硝托胺、癸氧喹酯、尼卡巴嗪、马杜拉霉素、盐霉素和拉沙洛西钠8种药物的抗药性。[结果]安徽1号鸡场球虫对癸氧喹酯无抗药性,尼卡巴嗪中度抗药,其余6种药物完全抗药;安徽2号鸡场,对癸氧喹酯河尼卡巴嗪无抗药性,氯苯胍中度抗药,其余5种药物完全抗药。[结论]安徽两鸡场球虫对多数药物已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69.
鸡球虫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感染鸡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寄生原虫病。目前,控制球虫病主要还是依赖于药物,但由于球虫耐药株的频繁出现和人们对药物残留等问题的关注,使人们更加注重探讨从免疫预防的角度去控制球虫病。本文综述了鸡球虫病活疫苗(强毒疫苗和弱毒疫苗)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及重组疫苗(DNA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新型疫苗佐剂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0.
为了解上海市鸟类寄生虫感染现状,于2012年从上海市部分花鸟市场分批购买了11科21种103只鸟,采用完全剖检法对鸟类消化道及各脏器进行寄生虫检查。结果显示,有14种33只鸟检出蠕虫,鸟种类的蠕虫感染率为66.67%(14/21),鸟个体的蠕虫感染率为32.04%(33/103),其中黄鹂、灰背鸫、灰喜鹊、丝光椋鸟、喜鹊、野鹌鹑等6种鸟的检出率较高,感染率为60%~100%。在检出蠕虫的14种33只鸟中,共检获蠕虫932条,其中从9种16只鸟检获吸虫268条,从8种17只鸟检获绦虫631条,从7种12只鸟检获线虫17条,从4种7只鸟检获棘头虫16条。在检获的932条蠕虫,分别来自肺脏、肾脏、肝脏(胆囊)、肠道,而在心脏、气管、胃、皮下等组织器官未检出蠕虫。肠道是寄生虫寄生的主要场所,从27只鸟的肠道检获746条蠕虫,分别占阳性鸟和蠕虫数的81.82%(27/33)、80.04%(746/932);其次为肝脏(胆囊),从8只鸟的肝脏(胆囊)检获182条蠕虫.分别占阳性鸟和蠕虫数的24.24%、19.53%。在感染强度上,野鸽子和鸟灰鸫的蠕虫感染强度最高,平均每只分别检出171条和123条,其次为灰背鸫(53条/只)。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鸟类寄生虫的种类多,且蠕虫的各大类(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均有检出,依据检获的虫体数量,绦虫和吸虫是鸟类的主要寄生虫,调查结果为初步掌握上海市鸟类寄生虫的感染现状、做好鸟类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