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猪圆环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分子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国际上已分离获得2个不同血清型的猪圆环病毒(PCV),并命名为猪圆环病毒1型(PCV-1)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PCV-1对猪无致病性,而PCV-2被认为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PCV基因组为单股环状双向DNA,由2个头一头相对排列的开放性阅读框和基因间隔区组成,包含rep基因、cap基因及病毒DNA复制起始区茎环序列。rep基因编码2种不同的复制酶相关蛋白,cap基因编码病毒结构蛋白或衣壳蛋白,茎环序列在病毒蛋白合成、DNA自身复制及子代病毒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PCV-2衣壳蛋白110位(P→A)和191位(R→S)氨基酸突变,提高PCV-2在体外组织培养中的增殖效率,而减弱其对动物的致病性和毒力。  相似文献   
92.
为了对1起羊腹泻病例进行诊断,从腹泻病羊粪便中分离到10株革兰阳性棒状杆菌YN21083~YN210812,对分离株进行形态学和16S rDNA基因鉴定并研究其药物敏感性和耐药基因特征。NCBI数据库BLAST比对鉴定结果显示,10株分离株与无枝菌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amycolatum)德国分离株FDAARGOS_991的同源性为99.3%~100.0%。16S rDN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10株分离株与C.amycolatum参考株形成同一个进化分支,与C.amycolatum参考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7.2%~100.0%,与C.amycolatum模式菌株ATCC49368T之间的同源性为98.3%~99.2%,将10株分离株鉴定为C.amycolatum。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0株分离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头孢呋辛、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和四环素敏感,对卡那霉素和磺胺甲恶唑耐药。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到8种耐药基因aadA1、aadA2、tetA、tetM、qnrS、Sul1、Sul2和Sul3,其检出...  相似文献   
93.
从病死鸡肝脏中分离到8株革兰阴性多形杆菌,对8株分离株进行形态学和16SrDNA基因鉴定并分析ompA基因及其推导的蛋白序列遗传进化特征.16S rDNA进化分析显示,8株鸡源分离株与22株鸭疫里默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参考株形成一个大的进化分支,与RA模式菌株ATCC11845...  相似文献   
94.
非洲马瘟是目前已知对马属动物危害最大的一种传染病,马感染非洲马瘟后的死亡率可高达95%.2020年,非洲马瘟首次出现在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该病经由邻国传入云南的风险越来越大.为提高兽医管理和技术人员、马属动物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对该病的认识,从非洲马瘟的病毒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技术、疫苗免疫和预...  相似文献   
95.
从犬瘟热病毒检测阳性的3份(KM1、KM2、KM3)病料中进行F基因的克隆测序,并与其他5株代表性参考毒株的同一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国内外流行毒株以及疫苗毒株).结果表明,KM1与KM2有95.7%的核苷酸同源性,其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KM3株与KM1有1个氨基酸的差异,与参考的5株犬瘟热病毒的F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分析同源性分别为91.1%~96.5%和96.8%~100%.  相似文献   
96.
猪瘟病毒Erns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猪瘟病毒石门株血液样品中提取总RNA,通过R-PCR对Erns基因进行cDNA扩增,获得了696 bp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于T-easy载体后进行序列分析,确认PCR产物为猪瘟病毒Erns基因,从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经Bam H Ⅰ和Hin d Ⅲ双酶切,回收产物亚克隆到pET-32a表达载体中,提取质粒后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并筛选出阳性克隆,经IPTG诱导后通过SDS-PAGE检测出Erns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7.
为了确定一起山羊肺炎的病原体,从病羊肺脏中分离到1株巴氏杆菌样细菌,编号为ZY150911,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鉴定,并对其致病性和耐药性进行研究。分离株ZY150911经ATB-ID 32E生化鉴定系统初步鉴定为Bibersteinia trehalosi。16SrDNA进化分析表明ZY150911与各B.trehalosi株形成同一进化支,与B.trehalosi各株间的同源性为96.9%~98.4%,其中与模式菌株NCTC10370同源性为97.7%。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进化分析,将分离株ZY150911鉴定为B.trehalosi。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株ZY150911对小鼠有强致病性,其LD50为3.2×106.2。分离株ZY150911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四环素、磺胺、氟苯尼考敏感。本研究在国内首次从动物体内分离到强致病性B.trehalosi,建议将其中文译名为海藻百伯坦菌,其可能为羊的一种新的致病菌,为羊B.trehalosi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8.
为了解云南山羊无浆体的感染及发病情况,2018—2019年从云南12个县20个山羊养殖场/户采集全血样品983份,进行原虫病原学调查及遗传进化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云南山羊存在无浆体感染,但其感染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仅有石林县1个养殖场的3份样品为嗜细胞无浆体阳性,总血液样品阳性率为0.3%;通过16S rDNA测序比对验证,阳性感染场3份无浆体均为嗜细胞无浆体(登录号:MN922957),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树表明,云南感染株SHILIN与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新疆绵羊株KG782376核苷酸同源率为100%,与陕西株MG869254同源率为99.7%,与边缘无浆体同源率为96.9%。  相似文献   
99.
针对茶叶风选装备存在结构简单、风选效果差及风选试验对象单一等问题,为提高茶叶风选效果及茶叶品质,设计了一款绿茶风选装备并开展不同工序下茶叶的风选性能试验。首先,根据风选装备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绿茶风选装备,并确定了风选室、风机、传动装置以及物料传递装置的相关设计参数;然后,基于流体力学仿真方法研究风选室内部流场的流线、速度及压力情况,基于离散元仿真方法模拟不同时刻茶叶颗粒群的风选状态,探究不同风速对茶叶风选效果的影响,得出风机风速为6~6.5m/s时流线稳定,且风选效果较好;最后,对风选装备进行了性能测试、风选效果等试验,探究了不同运行频率对风选效果、不同风选顺序对成品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绿茶风选装备4种风机变频器频率下风速变异系数均小于8%,风机变频器最佳运行频率为35Hz;单位有效宽度生产率大于7kg/(cm·h),千瓦小时产量大于420kg/(kW·h),绿茶风选装备性能测试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规程要求;茶鲜叶及杀青叶由B级提升为A-和A级,茶叶复选率均高于90%,风选效果显著,茶叶品质得到提升;各试验组中,主出茶口整体优于其余出茶口,杀青分级中主出茶口茶叶品质最佳,茶叶感官评审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100.
研究旨在表达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 VP7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EHDV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材料。试验通过大肠杆菌进行VP7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与透析进行重组蛋白的纯化与复性并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Western blotting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析多克隆抗体的效价与反应原性。结果显示,在37℃与IPTG (0.1 mmol/L)的诱导下,VP7重组蛋白(分子质量46 ku)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纯化与复性处理后的重组蛋白纯度达94.52%,可与不同血清型的EHD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制备的兔抗VP7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24 000;以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一抗,通过IFA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EHDV感染细胞中VP7蛋白的表达。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EHDV VP7蛋白的高效表达,制备的兔抗VP7蛋白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与特异性,为EHDV诊断抗原的制备与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