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bzr1基因的转化对番茄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BR信号转导因子BZR1转入到番茄中,研究其对果实性状的影响。方法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bzr1基因转入到番茄栽培品种中蔬4号中,并对转化植株进行分子鉴定以及T1代遗传学分析;以转基因系和对照为材料,分析转基因植株果实典型发育时期的主要品质性状、色素和乙烯含量的变化,并分析BR生物合成基因Dwarf和调节基因LeBR1,以及乙烯生物合成关键基因LeACS4,乙烯响应基因ERF1和信号转导受体基因(LeETR1和LeETR3)的表达。结果转基因株系果实在转色期,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有机酸、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番茄红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乙烯释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在幼苗期和果实发育的前3个时期BR调节基因LeBR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从绿熟期开始一直到转色期,转基因株系中乙烯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基因LeACS4的表达均高于同期的对照;在破色期,转基因株系中乙烯响应基因ERF1和信号转导受体基因(LeETR1和LeETR3)的表达显著高于同期的对照。结论bzr1基因在番茄中的转化使番茄食用器官(转色期果实)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显著增加,从而改善番茄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2.
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质环境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的质量现状和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总大肠菌群、汞、镉、铅、铬、砷、铜、锌、氟化物、挥发性酚、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六六六(丙体)、滴滴涕(ο,ρ'-DDT、ρ,ρ'-DDT、ρ,ρ'-DDD、ρ,ρ'-DDE)15个项目。结果表明:两种水质的合格率较高,水源水为90%,养殖水为70%。水源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总大肠菌群,养殖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总大肠菌群和氟化物。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新疆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均为尚清洁,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54和0.92。不同种类水源水综合污染指数从低到高依次为地下水<湖水<河水<水库水;不同区域养殖水综合污染指数从低到高依次为东疆<南疆<北疆。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缺氧和充氧栽培对水稻重金属Cd的吸收和转运及OsHMA2基因在茎中表达的影响,为降低水稻中重金属的吸收和累积奠定基础。【方法】以水稻品种五丰优2168为试验材料,通过营养液缺氧和营养液充氧的水培盆栽试验,分析Cd质量浓度为0、0.6、1.2mg·L~(-1)时,Cd的吸收累积以及茎中OsHMA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缺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受Cd抑制作用不显著,而充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表现为根、地上部干质量显著下降。在0.6和1.2mg·L~(-1)Cd处理条件下,缺氧栽培的水稻根部和地上部Cd累积量均低于充氧栽培。2种栽培条件下,根部Cd累积量均随Cd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水稻地上部对Cd的累积在缺氧栽培条件下,0.6和1.2mg·L~(-1)Cd处理无显著差异,充氧栽培的水稻地上部Cd累积随处理浓度增大而增大。与对照相比,水稻茎OsHMA2表达量在缺氧和充氧栽培下,0.6mg·L~(-1)Cd处理上调,而1.2mg·L~(-1)Cd处理下调;在Cd处理下,OsHMA2表达量缺氧栽培高于充氧栽培。【结论】缺氧栽培能抑制水稻对Cd的吸收和累积;Cd累积量达到一定值时能够下调OsHMA2的表达。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不同的肥料处理对烟叶机械承受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计大田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进行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硫酸钾、硼砂、水溶性有机钾、水溶性有机钾+喷施含微量元素的菌肥和含微量元素的菌肥处理能显著提高云烟87脚叶、下二棚和腰叶的机械承受能力,降低田间折断率,同时能提高烟叶主叶脉中的木质素含量。研究结果显示,抗折损的烟叶主叶脉中木质素含量以及烟叶叶肉组织中的木质素合成关键酶过氧化物酶(POD)和L-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普遍偏高。烟叶的最大机械承受重量与主叶脉中的木质素含量呈正相关。主叶脉解剖结构特征表明,抗折断烟叶中的维管束厚度较大,机械组织较多,肥料处理能增加维管束厚度。【结论】以上肥料处理能提高烟叶叶肉组织中POD和PAL活性、叶柄主脉木质素含量,使茎秆机械强度增加,有效增强烟叶机械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25.
朱燕  刘岩  林天宝  魏佳  吕志强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0):1915-1916
桑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果桑的二次发芽能在淡季上市,显著增加了果农收益。为了研究果桑二次发芽的适宜条件,本文以主栽果桑品种大十为试验材料,选用市面上3种常用的果树促发芽剂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使用抽枝宝和催芽发枝素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果桑二次发芽率,而使用抽枝宝效果最佳,果桑二次发芽率最高达到74.4%。  相似文献   
26.
魏佳 《乡村科技》2019,(11):65-66
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峻,诱发了其他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林业措施作为水土保持的措施之一,对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稳固土壤以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理采用水土保持林的配置模式和有效的选择防护林体系的林种,配以其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可控制水土流失,防止进一步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7.
陈燕  张健  魏佳  吴斌  张平  王吉德 《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2):297-303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A. niger)是引起干制灰枣贮期腐烂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本文以新疆灰枣为试材,开展了一氧化氮(NO)气体熏蒸对灰枣贮藏过程中黑曲霉病发生的抑制作用及贮藏品质影响的研究。在室温贮藏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浓度NO熏蒸对黑曲霉(A. niger)及灰枣黑曲霉病的抑制作用;探讨了NO对灰枣自然病虫害和品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NO熏蒸可以显著抑制A.niger的生长,降低了A.niger对果实侵染引起黑曲霉病的严重程度,病害抑制作用与熏蒸浓度呈正相关。浓度为600μL/L的NO熏蒸能完全抑制A. niger的生长和黑曲霉病害的发生,抑制率均为100%;灰枣贮藏50 d后,失质量率、霉变率、虫蛀率、褐变程度和表面菌落总数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分别降低了0.484%、1.73%、3.40%、0.138和1.22 lg(CFU/g);NO延缓了灰枣果实含水率、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可以较好保持干制灰枣果实的外观和营养品质。该研究为NO气体熏蒸技术在干制果品贮藏期病害防控方面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断奶模式对犊牦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探索科学的犊牦牛早期培育模式。【方法】 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新生犊牦牛24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对照组(GF)犊牦牛出生后在天然牧场内随母放牧哺乳;早期断奶组(EW)犊牦牛随母放牧哺乳至15日龄时隔离母犊,逐渐过渡为饲喂代乳粉,提供开食料及天然牧草自由采食,至犊牦牛固体饲料采食量达到0.5 kg/d时停喂代乳粉,90日龄后停喂开食料转入天然牧场放牧饲养;早期断奶+益生菌组(EWP)断奶过程同EW组,并在代乳粉、开食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9.98×1011 CFU/g)。分别于犊牦牛30、60、90、150日龄时测定体重及体尺指标,于30、60、90日龄晨饲前采集犊牦牛颈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生化指标、激素、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 3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体重、体尺,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及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水平均显著低于GF组(P<0.05),EW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GF组(P<0.05);60~150日龄各组犊牦牛体重、体尺均无显著差异(P>0.05);6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血清IGF-1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含量均显著高于GF组(P<0.05);9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血清GLU、尿素氮(BUN)、IGF-1、甲状腺素(T4)及IgA水平均显著高于GF组(P<0.05),且EWP组血清TG、GH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GF组(P<0.05)。【结论】 与随母放牧哺乳模式相比,两种早期断奶方式在断奶初期(30日龄)对犊牦牛均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在断奶后补饲代乳粉与开食料有利于改善犊牦牛后期的生长发育、营养代谢、机体免疫与抗氧化能力,且补充益生菌能够缓解犊牦牛的早期断奶应激,并对犊牦牛生长发育及抗氧化能力的提升有进一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9.
林天宝  朱燕  刘岩  吕志强  魏佳 《蚕业科学》2019,45(2):175-180
以叶片老化进程差异显著的2个桑品种强桑1号和农桑14号为材料,通过测定与植物叶片老化相关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初步探讨桑树秋季桑叶老化的生理机制,以期为桑树抗老化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测定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以及植物激素乙烯和脱落酸含量均随叶片老化显著变化,可作为桑叶老化的代表性指标。强桑1号桑叶中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植物激素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农桑14号,但并没有随老化进程呈现显著变化;而脯氨酸和细胞分裂素含量与农桑14号没有显著差异。这些指标对于桑树叶片老化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0.
以黑果枸杞组培苗为试材,研究7 d和20 d NaCl胁迫对其生长和Na+、K+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7 d低浓度(50~150 mmol/L)NaCl处理下,黑果枸杞幼苗的株高、根长和各器官的生物量明显增加,生长得到显著促进。20 d NaCl处理下,上述指标较对照均下降,但在150~300 mmol/L NaCl处理组间维持相对稳定。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各器官中Na+浓度及Na+净吸收速率持续上升,且20 d较7 d处理各指标略有增加;K+浓度、K+净吸收速率和K+/Na+均有所下降,且20 d处理下的下降幅度远高于7 d,但随浓度增加,均能在200~300 mmol/L NaCl处理组间维持相对稳定。此外,Na+和K+在各器官中的相对分配一致,均集中分配在叶中,且在50~250 mmol/L NaCl下与对照没有差异。可见,黑果枸杞具有较强的耐盐性,适度NaCl(0~150 mmol/L) 能促进其生长,通过维持K+净吸收速率,保障各器官中相对稳定的K+浓度和K+/Na+,并将Na+和K+更多地分配在叶中,这是黑果枸杞维持较强耐盐性的重要适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