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2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牛蛙、鲤鱼网箱联养,即给牛蛙投喂人工配合全价颗粒饲料,鲤鱼不投任何饲料并在网箱中一起养殖。牛蛙主要用肺呼吸,不会出现与鱼“争氧”现象,另外牛蛙吃剩的食物碎屑及其粪便(粪便中未经完全消化的营养物质)可被鲤鱼再次利用,因此蛙鱼网箱联养可大大挖掘水体的生产潜力并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牛蛙网箱养殖很少报道,蛙鱼网箱联养更为鲜见,本人于2001年5月8日至7月7日进行了蛙鱼联养试验,摸索出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并获得成功。1养殖设施1.1牛蛙2001年5月1日从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购得体质健壮的牛蛙80只,试…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豪猪日增重和料重比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月龄体重相近豪猪18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9只,3个重复(1公2母),分别饲喂2种不同的日粮: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为基础日粮+0.5%微生态制剂,进行28 d的饲养试验,测定试验豪猪的日增重、料重比及白蛋白、尿素氮、谷丙转氨酶等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生态学的方法 ,控制、改造和破坏病原、宿主、病媒的生存条件 ,达到从根本上消除疾病的目的 ,是一种防治畜禽疾病的新思维。它不仅表现为使用生态学防治的新手段、新方法防病治病 ,也包括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规律 ,对畜禽疾病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光色及光照强度下,蛋鸡的啄癖发生率及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红光和兰光能有效抑制鸡的啄癖,且不受光照强度增减的影响。5Lx以上的白炽光对鸡的啄癖有明显不良影响,鸡的啄死率与光照强度的增加成明显正相关。达到30Lx时蛋鸡的啄死率分别为:育成期10%。产蛋期5%(红、兰组光均为0)。而与白炽光比5~10Lx的红光不仅能有效防止鸡的啄癖,且产蛋量增加5%左右,每只蛋鸡一个产蛋期的饲料消耗下降4.79kg,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16.
硒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硒是哺乳动物和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是以硒蛋白的形式表现的。硒蛋白对动物机体具有抗氧化作用,参与免疫应答及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等生理过程。文章就硒蛋白的分类及几种重要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有机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促进消化酶分泌,降低胃肠道的pH值,抑制病原体生长,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改善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力等作用。文章主要从有机酸的作用机理及在断奶仔猪饲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有机酸对断奶仔猪影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微藻是一种分布广泛且营养物质含量高、光合能力强的自养植物。微藻能合成多种拥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还能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改善畜产品品质、解决畜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可减轻食品与饲料以及燃料工业之间的竞争。因此,本文就微藻的营养特性及其对畜禽生长、免疫、产品品质等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微藻在畜牧业中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其高毒性和强致癌性严重威胁动物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给畜牧业和食品工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研究霉菌毒素的毒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霉菌毒素引起机体氧化应激,继而引发细胞毒性作用,如细胞凋亡、DNA损伤等。本文综述了主要的几种霉菌毒素吸收与代谢,重点阐述了由氧化应激介导的毒性作用,以期对霉菌毒素毒性机制有更加全面认识,为从缓解氧化应激的角度解决畜禽生产中霉菌毒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优化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ew-type duck reovirus,NDRV)XX株σB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并评价sσB蛋白的免疫原性。根据已测得的NDRV-XX的σB蛋白基因序列,在不改变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按照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对σB蛋白全基因进行优化、合成并连接至pET-32a(+)质粒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sσ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SDS-PAGE结果显示,最佳诱导表达时间、温度及IPTG浓度分别为3h、32℃和0.25mmol/L;可溶性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中。表达菌经超声破碎、变性、复性和Ni 2+柱亲和层析后,得到纯度高于90%的sσB可溶性蛋白,sσB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上的表达量较σB蛋白提升了14.6%,前者占细菌总蛋白量的32.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σB重组蛋白具备NDRV抗原免疫反应原性。本试验成功构建并优化了NDRV-XX株σB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提高了σB蛋白的表达量,并获得具有良好NDRV抗原免疫反应原性的σB重组蛋白,为后续NDRVσB蛋白功能及其应用的深入研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