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养殖业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同时大型饲养场的集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禽类新品种的引进与商品活禽及其产品的销售运输范围大幅度扩展,极易造成疫病流行.鸡群经过免疫产生抗体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环境中的病原菌数量不断增加时,持续存在的高度病原进入机体中和特异性抗体使之处于低抗体水平,并与病原长期共存,造成非典型性新城疫的发生和频繁的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02.
以银杏苗木根生垂乳为试材,通过树脂半薄切片技术观察分泌腔的发生发育过程,运用组织化学方法初步研究分泌腔分泌物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银杏苗根生垂乳中,分泌腔主要分布在皮层中,由一层分泌细胞围绕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腔道和2 ~ 3层鞘细胞构成,分泌腔直径平均为566.7 μm。分泌腔由原始细胞团细胞裂溶生而形成,原始细胞团细胞较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随分泌腔发育,原始细胞团中央细胞胞间层膨胀、溶解,形成胞间隙,胞间隙扩大到一定程度,中央细胞开始溶解。分泌腔随中央细胞不断溶解而扩大直至分泌细胞停止溶解,分泌腔成熟。根生垂乳顶端皮层及不定芽分生组织中有大量发育程度不同的分泌腔。根生垂乳原始细胞团具有较强的嗜锇性,核蛋白丰富,但淀粉粒较少。中央细胞溶解阶段,分泌细胞及空腔中均有嗜锇物质,空腔中还有大量蛋白质类物质及少量较小的淀粉粒。分泌腔成熟后,分泌腔中基本无蛋白质及淀粉粒,但分泌细胞与鞘细胞均呈现较强的嗜锇性。  相似文献   
103.
辽宁省农业干旱频发区首场透雨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3年辽宁省农业干旱易发区春播期首场透雨出现的日期及首场透雨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K检验法,分析了近53年该区春播期首场透雨出现的日期及首场透雨量的时空分布及气候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农业干旱频发区透雨发生日期较晚,透雨量较少。透雨发生日期和透雨量空间分布均呈东南至北部方向逐渐递减的特征,沿海各站春播期首场透雨量普遍高于内陆地区。区域平均透雨发生日期和透雨量均有年际变化特征,但趋势不明显。各站春播期首场透雨发生日期多呈随时间逐渐提前、透雨量多呈增多趋势,但变化趋势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时段内无透雨过程出现的个例占总数的8.4%,内陆及西部各站较沿海及其他地区更易出现春播期无透雨现象。  相似文献   
104.
1流行情况该批鸡雏是2006年9月从国外引进,至35日龄突然发病,3天内发现病鸡81只,死亡18只,以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死亡逐渐减少,剩余的68只病鸡全部康复。  相似文献   
105.
选择适宜的播期是玉米能否高产的关键,而适宜的播种条件是确定播种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2013年辽宁省秋冬季气象条件、2014年春季气象条件、适宜播种期和最迟播种期的预测方法,确定了2014年辽宁省玉米适宜播种期和最迟播种期,为适播期的预报提供理论依据与共性方法,为大田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6.
为了研究丹东地区60年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并预测短期内丹东地区降水趋势,为区域农业生产和防汛抗旱提供科学±据和指导,采用累积距平、Mann-Kendall变点检测方法,分析丹东地区1951-2010年以来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院近60年来,丹东市年际间降水变化幅度相对较小,60年平均降水量大致经历了"少-多-少-多-多-少"的过程;丹东市年降水量在备择假设H的双边检验呈现出的变化趋势中,整体平均降水量的年代际增加和减少的趋势不明显,也没有明显的年代际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07.
黄岩 《新农业》2015,(1):7-8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归纳了铁岭市凡河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类别,对适合凡河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建立了农村面源污染管理制度及其长效运行机制,为其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更好地监测和评价森林持水能力,对华北山石区落桦混交林的枯落物层与土壤层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落桦混交林中枯落物生物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吸水速率和有效拦蓄量都是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其中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是未分解层的1.36倍,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为未分解层的1.1倍,半分解层的有效拦蓄量是未分解层的1.36倍。落桦混交林的土壤层持水能力为290.3t·hm~(-2),其土壤的初渗速率为23.6 mm·min~(-1),稳渗速率为3.3 mm·min~(-1),土壤渗透性与入渗时间的拟合方程为f=26.666t~(-1.036),相关系数为0.970。  相似文献   
10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牛磺酸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质源,配制牛磺酸水平分别为0(D1)、0.5%(D2)、1.0%(D3)和1.5%(D4)的试验饲料。将初始体重为(13.85±0.25)g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水族箱(体积为120 L),每箱放养25尾。试验鱼每天投喂饲料2次至表观饱食,养殖周期84d,分别在饲喂的第28、56和84天称重、取样。试验第1~28天为第1个生长阶段,第29~56天为第2个生长阶段,第57~84天为第3个生长阶段。结果表明:在每个生长阶段下,牛磺酸添加组(D2、D3和D4组)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未添加牛磺酸组(D1组)(P0.05),且D3组试验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牛磺酸添加组(第3个生长阶段的D4组除外)(P0.05)。在同一饲料牛磺酸水平下,第1个生长阶段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第2个和第3个生长阶段(P0.05)。在饲喂至第28、56和84天时,各牛磺酸添加组试验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低于未添加牛磺酸组(P0.05),肥满度则与未添加牛磺酸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同一饲料牛磺酸水平下,饲喂至第56和84天时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低于饲喂至第28天时(P0.05)。饲喂至第84天时,各牛磺酸添加组鱼体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未添加牛磺酸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维持一定水平的牛磺酸有利于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饲料牛磺酸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其生长。饲料中添加牛磺酸降低斜带石斑鱼幼鱼体脂沉积而增加体蛋白质沉积。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到3个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饲料的适宜牛磺酸水平分别为1.20%(第1个生长阶段)、1.08%(第2个生长阶段)、1.00%(第3个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对牛磺酸的需要量随鱼龄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0.
家畜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对疾病防控十分重要。基于形态学、免疫学、细菌毒力、分子生物学等传统致病菌检测方法因操作繁琐、耗时长等技术壁垒问题,限制了家畜致病菌快速检测。近年来,微流控技术与多种检测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样品到结果的一键快速检测,解决了对仪器和人员的要求问题,且具备高通量、微型化、集成化、高灵敏性等优点,适合多种环境下的家畜致病菌快速检测。论文概述了家畜致病菌检测的传统检测方法以及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