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35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话牧草     
在中文里,“草”总是坏的意思,牧草没有地位,被人鄙视。如我们常用“草草了事”、“潦草”、“草率”、“草菅人命”等。总之,草是坏事的代表。这种偏见流毒甚广,现在我们打扫环境卫生,总要除草,宁可让机关、住宅周围的土壤裸露,尘土飞扬,也不允许一棵牧草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2.
一、历史情况聚合草(Symphytum peregrimum)原产高加索及欧洲中部,西伯利亚也有其野生种,故有高加索聚合草及俄罗斯聚合草之称。早在十九世纪初,俄国就试栽聚合草,并确定它有经济价值,但在十月革命前,此草未能推广利用。1930年后苏联又开始对聚合草进行试验。聚合草于十八世纪末引入英国及德国。二十世纪初,美国、非洲南部、丹麦、英国都对  相似文献   
13.
刘海泉  黄文惠 《草地学报》1991,1(1):100-105
在南方业热带海拔1200米左右的中山区,在以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的草地上进行了研究,试验分模拟放牧和直接放牧两种处理。放牧试验为放牧强度的单因子试验,选择了三个水平的放牧强度,即放牧后草地牧草留槎高度为3cm、5cm 及7cm。模拟放牧试验为放牧强度与放牧草丛高度的两因子试验,各选三个水平,即强度为牧草留槎高为3cm、5cm、7cm,放牧草丛高度为15cm、20cm、25cm。通过三年(1987—1989)的试验表明,不同放牧强度、放牧草丛高度对草地组成、牧草产量的影响明显,在当地生态条件下,适宜的放牧强度是放牧后草地留槎在5cm 左右,放牧草丛高度在20cm 左右,这时的牧草采食率在55%右左。  相似文献   
14.
朱琳  黄文惠 《草地学报》1995,3(3):190-199
在中、高放牧强下黑麦草分蘖密度略有下降,而在低放牧强度下则有所上升。白三叶枝条密度受放牧强度影响较小。秋季的重牧使黑麦草分蘖密度极显著下降(P<0.01)。6月份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强黑麦草案死亡数显著减少(P<0.05),草地群体密度亦随之减少(P<0.05)。在秋季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黑麦草单蘖重明显减少(P<0.05)。黑麦草和白三叶的单菜(枝)重与其密度均呈强负相关(P<0.01)。白三叶的单枝重与生物量呈正相关(P<0.05)。以上分析表明,中等放牧强度(70%利用率)有利于保持合理的草地群体密度和较高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百脉根子叶外植体为受体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导入外源目的基因1-磷酸甘露醇脱氨酶(mtlD)基因和npt-Ⅱ基因,建立了转化系统,获得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为9.7%.转化处理的外植体再生植株的茎段在含卡那霉素的分化培养基上膨大,再生成苗和植株。抗性植株的形态正常,移入盆栽后生长良好。PCR扩增与扩增产物的Southern杂交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百脉根基因组上。  相似文献   
16.
叶培忠老师离开我们将近六年了,他的高大形象深深印在我脑海里,并使我终生难忘。早在一九五三年夏季,叶老师还在武汉华中农学院任教时,高教部委托他招收了四名“牧草学”的研究生,我是其中的一名,除我外,还有彭启乾同志,肖贴茂同志及余毓君同志。而我个人随叶老  相似文献   
17.
一、草原资源全世界现有草原面积为480亿亩(表1),比耕地面积大一倍。其中非洲草原面积最大,近120亿亩,以下依次为亚洲(约83亿亩),北美、中美洲(约71亿亩),大洋洲(约70亿亩)、南美洲(约67亿亩)、苏联(约56亿亩)和欧洲(约13亿亩)。亚、非、南美及大洋洲草原面积占全世界草原面积的70%,是全世界草原资源重点所在。其中大洋洲草原面积比耕地面积大10倍,非洲、南美洲都在四倍左右。亚洲草原面积仅比耕地多20%,比重较小,但仍比欧洲草原与耕地面积之比值高一倍,与北美、中美洲相近而略低。草原面积在10亿亩以上的国家有10个,即  相似文献   
18.
<正> 基本情况:参加第十五届国际草地会议第二组的论文共有六十一篇,在分小组的会议上,口头宣读的有三十四篇,张贴展出的论文二十七篇。论文最多的国家为东道主日本,共有十七篇,其次为美国,十四篇,第三为澳大利亚,有七篇。参加这个组的论文来自十八个国家,我国只有一篇论文,是台湾省代表成游贵,题目是“潘哥拉草花序部分愈伤组织的诱发和植物的再生”。成游贵为台  相似文献   
19.
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人工草地生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代军  黄文惠 《草地学报》1995,3(2):135-143
本文研究了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全植层生物量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的形成曲线为双峰型,而地下生物量的曲线为三峰型,且后者峰值的出现时间较前者早近一个月;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受两种牧草生长节律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放牧绵羊对亚热带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王代军  黄文惠 《草地学报》1995,3(3):206-213
本文在放牧和封育条件下研究了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人工草地地上部第一性生产力及其形成的规律。结果表明,黑麦草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的形成规律为双峰型,而白三叶则为单峰型。在放牧采食率为69、55、45%和不放牧条件下,人工草地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分别为1210.9、1076.4、987.9和555.2g/m2,其中多年生黑麦草的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分别为899.8、777.0、746.0和372.0g/m2。白三叶分别为311.1、299.4和207.2g/m2。放牧地较封育地获得较大的净第一性生产力。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设计的70%采食率是该混播草地较适合的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