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94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龙眼果树凋落物和凋落叶N、P、K含量季节变化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1年生龙眼成年树与4年生龙眼幼年树的凋落物和凋落叶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养分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年树和幼年树的年凋落量分别为42 996 g@株-1和3 683 g@株-1;成年树在8月有单一凋落高峰,而幼年树有3个凋落高峰,且分别出现在每年的3、6和8月份;凋落叶P含量季节变化小于N、K;成年树凋落叶N、P含量变化大于幼年树.成年树和幼年树凋落物中N、P、K年贮量分别为867.704 g和35.027 g,3种养分中年贮量的大小顺序为K>P>N;成年树和幼年树叶片凋落前N、P、K因迁移而导致落叶的N、P、K含量比成熟叶低,但3种元素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82.
基于光电传感技术的薄层水流流速测量系统构建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小染色法测量坡面水流流速的误差,提高染色法测量准确度,根据染色示踪剂在水中扩散引起颜色发生变化的特性,结合漫反射型模拟量光电颜色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卡采集信号,通过小波变换对信号进行去噪,研发一种基于光电传感技术的薄层水流流速测量系统。以流量法为参照,确定该系统传感器最优数据采集距离为0.6~0.8 m;传感器数据采集距离为0.7 m时,该系统测量数据最小相对误差仅为0.48%,变异系数15%。相比染色法,该系统与流量法拟合的决定系数在0.90以上,大于染色法的决定系数0.75。表明薄层水流流速测量系统优于染色法,可以用坡面薄层水流试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83.
崩岗土体的渗透性能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改进的马利奥特(Mariotte)双环渗透仪,结合土壤常规理化分析,采用DPS 5.02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崩岗土体不同层次的入渗特性机理.结果表明:(1)红土层、砂土层和碎屑层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呈v=at-n幂函数关系,符合考斯加柯夫(Kostiakov)模型.(2)从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入渗量角度分析可知,各土层的入渗性能为红土层>砂土层>碎屑层.(3)对影响入渗的因子进行分析可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土壤团聚状况及土壤结构与崩岗各土层的渗透性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4.
果园带状生草对果园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径流小区法观测琯溪蜜柚园套种不同宽度草带果园土壤流失量、径流量,并研究其对氮、磷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及不同施肥水平下适宜草带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中,全园生草控制果园面源污染效果最好,径流、土壤、总氮、总磷年流失量分别为422.7 m3/hm2,26.0 t/km2,0.793 kg/hm2,78.8g/hm2;2.0m草和1.5m草带处理效果居中;1.0m草带处理最差,分别为927.0 m3/hm2,57.4t/km2,2.050 kg/hm2,279.3 g/hm2.(2)各处理都可极显著或显著降低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径流总磷、可溶性磷浓度和流失量,且控制磷流失效果相同,而1.0m草带处理时径流可溶性磷浓度和流失量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3)人工生草(全园、带状生草)处理都可极显著降低径流总氮、铵态氮、可溶性氮浓度和流失量.(4)1.5m和1.0m草带处理径流硝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全园生草和自然生草处理,而全园生草、2.0m和1.5m草带处理都可极显著降低径流硝态氮流失量.(5)不同施肥水平下,全园生草高肥、草带高肥、中肥、低肥处理径流总氮流失量分别为对照的16.46%,49.09%,41.60%,41.11%;磷总流失量分别为对照38.58%,41.73%,33.86%,35.43%;土壤流失量分别为对照18.29%,47.78%,53.97%,67.78%;径流量分别为对照25.14%,47.98%,48.53%,58.93%;草带高肥处理径流总氮、硝态氮浓度明显或显著高于低肥处理,超过了果园种植1.5m草带时百喜草的控制氮流失能力.  相似文献   
85.
为探究南方红壤区经长期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的水沙特征,该研究收集长汀县朱溪河小流域2017—2020年降雨及洪水水沙数据,通过冗余分析、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含沙量-流量滞回曲线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流域年洪水径流深和泥沙量分别为282.30~892.50 mm和35.80~179.50 t/km2,洪水事件的产沙模数集中在0~20.0 t/km2,但总泥沙量由大于5.0 t/km2的少数事件决定;(2)降雨量、30 mim的最大雨强和降雨侵蚀力是影响洪水径流泥沙的主要降雨特征,对径流、泥沙变化的解释度分别为68.99%和49.28%,通过主要径流特征估算泥沙量、平均含沙量和最大含沙量,拟合优度达0.624~0.870;(3)洪水事件共出现6种含沙量-流量滞回关系,其中线型出现频率(55%)最高,该类事件中含沙量随流量的变化具有分阶段特征,临界含沙量约为0.1 g/L。经过长期的水土流失治理,红壤区小流域的洪水泥沙量普遍较低,且主要受径流量影响,洪水事件的滞回关系表明流域的泥沙供应通常处于持续少量的状态,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红壤区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6.
为探究红壤区裸露坡地在不同类型次降雨下的产流产沙规律,研究收集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红壤裸露坡地径流小区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388场降雨—径流—土壤侵蚀观测资料,采用K-means将降雨划分为4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主要降雨类型有A(短历时、大雨强、小雨量、低频次)、B(长历时、小雨强、大雨量、中频次)、C(中等历时、小雨强、小雨量、高频次)3类,B、C为研究区主要产流产沙来源,贡献85%以上的径流和土壤侵蚀量。(2)次降雨径流深及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P)、最大30 min雨强(I30)和降雨动能(E)呈线性正相关,与降雨侵蚀力(EI30)呈幂函数关系。但降雨特征对产流产沙的总解释度小于65%,且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而减小。(3)降雨特征与产流产沙存在3种约束关系,其约束线表明降雨特征对次降雨潜在最大产流产沙的影响。其中,潜在最大径流深主要由PE决定,潜在最大土壤侵蚀量的上限为800~900 t/hm2。从降雨特征单因子影响、综合影响和约束效应3个方面分析了红壤裸露坡地的产流产沙特征,为红壤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7.
侵蚀劣地果园套种绿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同时爬地兰、无刺含羞草、宽叶雀稗和百喜草套种区土壤中大于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裸露的对照区.研究结果表明,侵蚀劣地果园套种爬地兰、无刺含羞草、日本草、宽叶雀稗和百喜草对培肥土壤、恢复侵蚀劣地生产力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8.
采用生物检测方法,研究果园草被植株残体浸提液处理后的日本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1)10%浓度浸提液处理果园土壤时,会影响果园杂草的萌发及优势种日本草根冠比;(2)用不同浓度果园草被的植株残体浸提液砂培日本草种子时,都会降低发芽势和发芽率,且竹节草处理的效果最明显,达到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3)百喜草处理促进日本草幼苗生长,宽叶雀稗处理效果相反;竹节草处理5.0%和10.0%时抑制日本草根生长,而其它处理促进了日本草根生长;(4)不同处理的日本草生物量都不同程度地小于对照,且竹节草处理的效果最明显,达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水平;(5)各处理对受体日本草的化感综合效应指数都小于对照,起抑制作用,竹节草处理抑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89.
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蜜柚果园自然生草和套种不同牧草后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析特性。结果表明:果园土壤对磷的等温吸附、吸附量一解吸量曲线分别与常规的Langmuir方程、二次函数方程吻合。几种牧草果园土壤的最大吸附磷量依次为:圆叶决明〉百喜草〉自然生草CK、平托花生〉宽叶雀碑;供试的5种土壤中,人工生草的果园土壤对磷的解吸率均小于自然生草。表明人工生草能改善果园土壤对磷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90.
花岗岩侵蚀区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未治理的花岗岩侵蚀区恢复9、25、70 a的4个群落(C1、C2、C3、C4)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群落各层次物种组成及数量差异很大,C1以耐早耐贫瘠的先锋植物为主,C3C4出现一定量的阔叶树种,其中C3以显齿蛇葡萄为群落重要特征;植物区系起源古老,保留有第四纪区系成分,属地理分布区,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其次是北温带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