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用盐浸法提取了I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荚膜,并制成油佐剂疫苗。其免疫原性测定结果表明:用荚膜粗提物免疫雏鸭可得到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9/10)。同时进行了RA荚膜油佐剂疫苗与各常规佐剂疫苗的免疫效力比较,免疫保护效果依次为:英膜油乳剂苗、油乳剂灭活苗、蜂胶灭活苗、铝胶RA灭活苗、无佐剂RA灭活苗。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杆菌英膜免疫的研究为进一步研制亚单位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2.
鸡毒支原体(MG)可以引起鸡以气管炎、气囊炎为主要特征的鸡慢性呼吸道病(CRD),因 CRD在鸡群中广泛存在,并引起生产性能降低,胴体废弃率增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引起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53.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呕吐、脱水和对哺乳仔猪高致死率为主要特征,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及时准确地诊断PEDV感染对于预防和控制PED至关重要,目前已经开发了许多用于PEDV、病毒蛋白及核酸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层析技术等免疫学方法;RT-PCR、实时定量RT-PCR、核酸等温扩增技术、CRISPR-Cas系统检测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本文针对PEDV的抗原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PEDV的临床监测和PED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对鸡毒霉形体内蒙古分离株H3株的TM-1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根据已发表的MGS6株TM-1蛋白基因序列分析设计了1对引物,以H3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约0.8kb的片段,将该产物克隆到pUCm-T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经Kieser法,质粒PCR法,PstⅠ单酶切等方法鉴定后,测定H3株TM-1基因序列。并与已知S6株TM-1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GH3株与S6株TM-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一性为96.57%。氨基酸同一性为95.42%。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GH3株的基因免疫和基因工程疫苗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56.
羊草是我国重要的牧草和生态草资源,具有耐盐碱、耐旱、耐低温等特性,是天然的抗逆基因资源库.CBF/DREB属于AP2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抗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得到羊草LcCBF6(Leymus chinensis C-repeat binding factor 6)基因,该基因含有AP2结构域,编码245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LcCBF6与蒙古冰草和黑麦的CBF6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92%和91%.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分析表明,LcCBF6基因在羊草根、叶、种子中均有表达,且受盐胁迫诱导表达.过表达LcCBF6能显著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抗盐性.在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绿色子叶数、根长、植株生物量以及存活率等均明显高于野生型.上述结果表明羊草LcCBF6基因在提高植物盐胁迫抗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为牧草及重要农作物抗逆分子育种提供优异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57.
齐冬梅  郑加柱 《森林工程》2011,(5):58-60,64
在地形图绘制中,经常要使用一些特殊的线型来表示相应的地物和地界,而在AutoCAD的标准线型文件中没有相应的线型,这就要求定制这些特殊的线型。线型的定制是从事绘图人员以及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介绍了在AutoCAD环境下,如何用文本编辑器和MKLITPE命令来定制地形图中的线型,并对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各行各业使用AutoCAD定制自己的线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目的]鉴定引起黄鳍鲷眼球充血、肝肾肿大等病征的病原菌。[方法]从发病黄鳍鲷肝肾组织中分离致病菌,并结合致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NA基因测序进行鉴定,测定分离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对分离菌株敏感的抗生素。[结果]经鉴定分离菌株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回归试验结果证实该分离菌株是引起此次黄鳍鲷发病的病原菌,其对黄鳍鲷的LD_(50)为5.0×10~3CFU/g。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等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黄鳍鲷海豚链球菌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病毒灭活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的过程。病毒的灭活效率常受到病毒特性、灭活剂种类、灭活目的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通常病毒特性和病毒灭活后的用途决定了灭活剂的选择,疫苗研制需病毒完全灭活的同时保持病毒保护性抗原表位结构完整,以诱导有效的宿主免疫反应;分子生物学检测则需要病毒基因组完整等。因此选择适宜的灭活剂对高致病性病原进行灭活是病原分子诊断、血清学分析以及疫苗开发等后续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越来越多的病毒灭活剂被开发和利用,本文选择5种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化学类病毒灭活剂:甲醛(Formaldehyde)、β-丙内酯(β-propiolactone)、胍基离序盐(Guanidium based chaotropic salts)、补骨脂素(Psoralen)、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对其灭活机理、病毒灭活特点以及灭活病毒在后续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如下概述。  相似文献   
60.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作为载体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人类和动物疫病疫苗的研发中。大量研究表明,重组新城疫病毒(Recombinant NDV,rNDV)载体疫苗相较于传统疫苗无论在体液免疫、黏膜免疫,还是攻毒保护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NDV载体已成为研制安全、高效、低毒、免疫原性更佳的载体疫苗的重要工具。该文综述了利用NDV作为疫苗载体的反向遗传学技术在家禽、哺乳动物和人用新型疫苗研制方面的进展,以期为更好地利用NDV载体研制更多的疫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