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8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6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获得副猪嗜血杆菌减毒株。[方法]应用转座子技术构建转座子插入突变体库,卡那抗性筛选阳性菌株,PCR扩增卡那特异片段去除假阳性,小鼠感染试验检测突变株毒力,并对获得的减毒株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所获得减毒突变菌株具有与野毒株相似的增殖能力,传代后毒力稳定,遗传学特性稳定。[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HPS毒力因子、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利用蛋白组学策略分离了荒漠植物-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抗病、抗旱功能相关蛋白CkND。以棉花黄萎病菌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蛋白CkND对棉花黄萎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蛋白CkND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离体试验中,100 mg·L-1的蛋白CkND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在24 h、48 h、72 h分别为79.53%、83.01%、87.50%,35 mg·L-1的蛋白CkND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活体试验中,蛋白CkND对棉花黄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另外,本研究将CkND基因构建到pCAMBIA1304表达载体CaMV35S启动子下游,将pCAMBIA1304-CkND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转入野生型拟南芥植株中。将33个株系的转pCAMBIA1304 -CkND的 T2代拟南芥和21株转pCAMBIA1304的T2代拟南芥,同时进行抗旱性试验。结果显示,转pCAMBIA1304 的T2代拟南芥14个株系枯死,而转pCAMBIA1304-CkND的 T2代拟南芥有24个株系的转基因植株存活,且叶片保持绿色,植株生长良好,根系、须根发达,须根数目明显增多。转pCAMBIA1304-CkND拟南芥株高增加了30%,显著提高了植物抗旱性。  相似文献   
53.
180只1日龄北京白鸡,饲养至21日龄随机分组进行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每组分别添加黄芪、岩藻和油菜3种植物提取多糖成分作为免疫增强剂,添加剂量为10 mg/只,每种成分又分为滴鼻点眼和肌肉注射两种免疫途径.首免和二免后定期采血检测新城疫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转化率.结果表明:黄芪和岩藻多糖能显著提高新城疫的血凝抑制抗体水平,三种多糖都能显著提高淋巴细胞体外转化率,这三种植物多糖能增强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4.
用PCR、脂扩散试验和限制性酶分析(REA)三种方法,对澳大利亚-鸡场2002年6月暴发的禽霍乱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这次暴发系由血清4型多杀性巴氏杆茵所致.与1994年在该鸡场分离到的1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导致这次暴发的病原茵与导致1994年暴发的病原茵在分子水平上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5.
采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分别与5%鱼藤酮、10%烟碱、5%除虫菊素、0.6%氧苦.内酯、荧光增白剂BA混配饲喂茶尺蠖2龄幼虫的方法进行杀虫活性增效研究。结果表明:EoN-PV与0.6%氧苦.内酯混配,增效比达到1.57,表现出良好的杀虫增效作用;与荧光增白剂BA混配,缩短了致死中时间,提高了茶尺蠖幼虫的染毒致死率。  相似文献   
56.
论述了林业领域内生物安全现状、国内外生物安全研究动态及政策规定,提出了加强机构、机制的建立和能力建设,加强生物安全的风险评估、生物安全信息交流与共享,以及改善部门合作与协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7.
鸡毒支原体株间结构蛋白及其抗原性变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SDS-PAGE及Western Blot技术,应用鸡毒支原体国外强毒株S6、标准株PG31,疫苗株F,北京分离 BG44T、NB72特异性多克隆抗血清对以上五株及疫苗株V、北京分离株C的结构及其抗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G结构蛋白及其抗原性存在着株间的多样性和一定相似性,其中以F与S6、BG44T与PG31、NB72与C更为接近,可能具有同源性。SDS-PAGE显示出了MG株间结构蛋白微  相似文献   
58.
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以面部肿胀、流鼻涕为特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病原副鸡嗜血杆菌通常分为A、B、C 3个血清型[1],且3型均可致病.迄今为止,在我国鸡群中尚未发现有B型副鸡嗜血杆菌感染的证据,多年来,A型副鸡嗜血杆菌一直是我国鸡传染性鼻炎的主要致病菌型,而由C型菌引起的鸡传染性鼻炎少见报道.1998年冬,山东某鸡场发生了一起以肿头为特征的疾病,经作者诊断,认为是鸡传染性鼻炎,而且可能由C型副鸡嗜血杆菌引起.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为了克隆和表达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外膜蛋白TbpB基因,试验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已发布的HPS外膜蛋白P5序列进行相关序列分析,设计并合成引物,以HPS血清5型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HPS外膜蛋白P5编码基因,获得长为1116 bp的预期基因片段.该基因编码372个氨基...  相似文献   
60.
为了构建副猪嗜血杆菌aroA基因插入突变自杀载体,试验采用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首先构建了自杀质粒pSD,根据副猪嗜血杆菌aroA基因设计PCR特异性引物,上游引物5’末端加BamH I位点,下游引物5’末端加Sal I位点,PCR扩增aroA基因后连接到T载体,经酶切位点分析发现在aroA中有1个HindⅢ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