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16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9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随着我国鲟鱼养殖种类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工养殖鲟鱼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区域性养殖密度增大,自然水域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鲟鱼养殖病害逐年增多,危害程度也逐渐加大,严重影响了鲟鱼产业的发展。针对目前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病害防控的对策,以期为今后鲟鱼健康养殖和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小麦矮秆种质山农矮330的农艺性状与矮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山农矮330的综合农艺性状及矮秆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山农矮330成穗能力强,小穗数多,结实性好,穗粒数多,且综合抗病性较好;携带一对不完全显性矮秆基因,对赤霉酸反应敏感,用其作矮秆亲本时致矮率在20%-30%,对后代的产量性状无明显的不利影响,其矮秆基因的表达受不同遗传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回归结果,分析了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内在关系,并对如何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和刺激消费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4.
西藏山南地区主要农区霜冻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山南地区主要农区气象观测站近30年(1980~2007年)历年霜期日数和逐日最低气温,详细分析了霜冻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突变情况,结果表明,沿江一线农区霜冻出现机率最高的是4月份,南部为5月份;年霜冻出现频率正在呈减少趋势;重霜冻每10年减少了1~3d;轻霜冻每10年减少了1~4d;沿江农区霜冻日数减少的突变是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具体发生在1997年左右,南部农区霜冻日数减少的突变发生在21世纪初,具体是在2006年左右。初霜冻主要出现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近1个月的时间内;终霜冻主要出现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近1个月的时间内,呈现自东向西和自北向南逐渐偏晚的特点;山南地区主要农区无霜期具有沿江一线长,南部农区短的特点。从空间分布来看,山南南部农区是霜冻高发区;沿江一线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探讨乌珠穆沁羊生长分化因子11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1,GDF11)基因外显子1的甲基化模式,本研究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PCR (BSP)的方法对普通乌珠穆沁羊和多脊椎乌珠穆沁羊GDF11基因外显子1的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发现普通乌珠穆沁羊GDF11基因外显子1的平均甲基化率为0.123,多脊椎乌珠穆沁羊的平均甲基化率为0.569,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这两组数据间差异极显著(P<0.01),即多脊椎乌珠穆沁羊GDF11基因外显子1中的CpG甲基化率极显著高于普通乌珠穆沁羊(P<0.01).通过分析GDF11基因外显子1的13个CpGs位点发现,多脊椎乌珠穆沁羊CpG_11和CpG_13位点的甲基化率值最高,达到90%,推测这两个位点的甲基化可能与乌珠穆沁羊的脊椎数增加有关,是导致多脊椎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库尔勒香梨3种树形冠层结构以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差异,为库尔勒香梨树形的评价与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LAI-2200冠层分析仪对水平棚架形、疏散分层形和自然开心形库尔勒香梨的冠层结构、产量、品质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水平棚架形库尔勒香梨的叶面积指数最大;疏散分层形总枝量最高,与水平棚架形和自然开心形相比,分别高出25.4;、13.8;,而水平棚架形总枝量最低.不同树形产量存在差异,3种树形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大小排序为水平棚架形>自然开心形>疏散分层形.水平棚架形特级果率最高,与疏散分层形相比,提高了18.5;.3种树形脱萼果率、宿萼果率、凸顶果率差异极显著(P>0.01),水平棚架形脱萼果率最高.自然开心形和水平棚架形的脱萼果率与疏散分层形相比,分别提高了41.6;、23.3;.水平棚架形L值、b值最大,但其a值最小,自然开心形a值最大.水平棚架形与自然开心形的可滴定酸和VC存在显著差异,其可滴定酸和VC均高于自然开心形.自然开心形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固酸比、糖酸比均最高,而硬度、可滴定酸最低.[结论]库尔勒香梨3种树形中,水平棚架形叶面积指数最大,疏散分层形次之.3种树形枝量差异较大,疏散分层形的总枝量最高,与水平棚架形和自然开心形相比,分别高出25.4;、13.8;.不同树形的产量存在差异,水平棚架形产量比疏散分层形高12.8;.水平棚架形优等果率和脱萼果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树形,与疏散分层形相比,分别高出18.5;、14.8;.水平棚架形和自然开心形果实内在品质较优且差异较小,而疏散分层形内在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07.
本实验以优质杂交粳稻滇型杂交水稻滇杂31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在水稻孕穗期设5个水分胁迫处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在水分胁迫结束后,对叶片光合特性、叶片与根系的丙二醛(MDA)浓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研究水分胁迫对滇杂31孕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孕穗期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滇杂31农艺性状、光合特性显著下降;叶片和根系的MDA浓度、POD活性、SOD活性都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08.
上海市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群落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林是城市具生命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是人工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上海市域范围内选取5种主要人工林群落类型样地34个,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剖面样品,对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人工林土壤容重偏高(1.07~1.67 g·cm-3),土壤pH 5.7~8.3,土壤电导率(EC)为0.03~0.40 mS·cm-1,碱解氮(5.4~183.4 mg·kg-1),有效磷(1.4~80.5 mg·kg-1)和有机质(3.33~42.88 g·kg-1)相对匮乏;土壤pH值、碱解氮和有机质随土层加深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并在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土壤容重、有效磷和EC在各土层间无显著变化规律。②有机质分别与土壤容重、pH值、碱解氮和有效磷在0~30 cm土层显著相关(P<0.05);碱解氮和pH值在0~30 cm显著相关(P<0.05)。③0~10 cm土层,群落郁闭度与土壤EC显著负相关(P<0.05),碱解氮和有机质与样地乔木平均胸径和草本层盖度显著正相关(P<0.05)。受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在对人工林进行管理时,应考虑城市人工林的复杂性与差异性,针对不同类型林地制定相应的个性化管理措施,促进人工林长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9.
村镇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不仅是村镇外在形象的体现,也反映出村镇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通过对苏北经济发展现状和各方面条件的研究,提出了适合于苏北村庄绿地建设和管理的规划思想,并在依托案例中提出了村庄绿地规划思路,提出了具有乡土特色的绿地类型以及植物种类和绿化模式,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全面推进苏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0.
The study postulated that differential nutritional management during the early lactation period would be reflected in endometrial expression of genes related to embryo growth at the end of the voluntary waiting period. Thus, the effect of the combined use of total mixed ration (TMR) and grazing under different herbage allowances during the first 75 days post‐partum (DPP) on endometrial gene expression was evaluated in primiparous dairy cows. Cows were blocked by body weight, age and body condition score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three grazing treatments: high (HA, 30 kg DM per cow per day), medium (MA, 15 kg DM per cow per day) and low (LA, 7.5 kg DM per cow per day) herbage allowance (mixed pasture, 2,600 kg DM per ha) plus 8 kg DM of supplement or TMR (55% forage, 45% concentrate) fed ad libitum (TMR) from calving to 75 DPP. At 57 DPP, cows were synchronized for oestrus (day 0, 68 DPP) and at day 7, endometrial biopsies were obtained. The nutritional treatment did not affect insulin, IGF‐1 and leptin concentrations on days 0, 4 or 7. Expression of IGF1, IGFBP3, IGFBP4, ADIPOR1 and ADIPOR2 mRNA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nutritional treatment. Endometrial IGF1 and IGFBP4 mRNA were twofold greater in TMR and HA than MA and LA cows. Expression of IGFBP3 and ADIPOR1 mRNAs was greater in TMR and HA than MA cows, but did not differ from LA cows. All groups had greater expression of ADIPOR2 mRNA than MA cows. This study provided solid evidence of the importance of nutritional management during early lactation on uterine environment at the end of the voluntary waiting period. The greater expression of genes related to embryo growth and uterine function (IGF system, progesterone and adiponectin receptors) in cows fed diets maximizing energy intake suggests a favourable environment for embryonic growth, which may explain the improve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cows in good energy bal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