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5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林业   245篇
农学   347篇
基础科学   188篇
  372篇
综合类   604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321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2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鉴定和筛选高蛋白大麦种质资源为育种者利用 ,提高饲用和食用大麦的营养品质是国内外大麦育种关注的热点。作者对“八五”、“九五”期间初鉴的 170余份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进行多点种植鉴定 ,从中选出 4 0份进行 2年多点重复鉴定和遗传稳定性分析 ,选出一批比Hiproly遗传稳定、性状比较优异的高蛋白种质。  相似文献   
62.
采用3'RACE方法对香蕉(Musa AAA Cavendish Subgroup)ACC合成酶含3'末端的c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被克隆到pCR*2.1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到重组质粒(pACS2),并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3'RACE产物长1 680 bp,其中一个开放读框内的核苷酸序列编码44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包括了ACC合成酶中所应具有的7个高度保守区。同时该产物还有长269 bp的3'末端,并具有完整的Poly(A)尾(24mer)。  相似文献   
63.
西双版纳地区引种的澳洲坚果抗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3年生无性繁殖澳洲坚果10个品种的幼苗为材料.采用电导法和全株冰冻测试法测定西双版纳引种的10个澳洲坚果品种叶片的抗寒力变化.结果表明:10个澳洲坚果品种抗寒力(半致死温度)介于-0.72~2.36℃之间,H2和HY属于低温敏感性相对较弱的L类型,抗寒力较强;HAES900、A16和Special抗寒力较弱,属于低温敏感性较强的H类型;D4、OC、HAES816、A4和D等品种属于抗寒力中等的M类型.  相似文献   
64.
本文研究了pH对红鳍东方纯消化道和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鳍东方纯前肠蛋白酶和淀粉酶最适pH分别为:5.4和5.0;中肠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8.7和7.0;后肠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6.5和7.0;肝胰脏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pH均为7.0;肠和肝胰脏的脂肪酶的最适pH均为7.0。  相似文献   
65.
农村户用沼气池是国家战略性惠农措施,中国政府为促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近年来,因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原因造成大量沼气池闲置弃用,极大地浪费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如何提高农村户用沼气池利用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一大难题。该研究从"沼改厕"的现实背景、发展现状和技术模式入手,通过"推广模式、推广方法、效益分析和管护机制"四个层面对四川省"沼改厕"典型地区进行案例分析,并深入讨论了"沼改厕"模式的推广应注意的问题,为农村"厕所革命"提供互补的改厕方式,也为"沼改厕"推广模式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6.
红壤溶磷菌的筛选及溶磷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以磷酸铝为磷源的蒙金娜(PVK)液体培养基研究了从红壤土中筛选出的4种溶磷菌的溶磷效果,选出其中的优势菌株B1,并对其溶磷机理做出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4株溶磷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均有显著的溶磷效果,其中菌株B1在培养4 d后有效溶磷量最大,达到292.8 mg L-1。各处理培养液pH在培养期间均有显著下降,pH从7.0下降至3.2~4.7。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现,各菌株培养液中有机酸的种类与含量随培养时间变化而不同,其中菌株B1主要分泌草酸和苹果酸,培养1 d后有机酸总量可达到5 mmol L-1;通过添加有机酸对磷酸铝活化的试验表明,分泌有机酸溶磷仅是菌株B1溶磷机制之一,可能还存在其他溶磷机制。菌株B1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5~9,最适培养温度为30℃,100 ml三角瓶的最适装液量为30~40 ml。经鉴定,菌株B1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有99.9%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辽西北沙地农林复合系统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及其效应,从土壤养分角度探讨果农间作系统中果树和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该区农林复合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 以苹果与花生间作、花生单作、苹果单作为研究对象,对0-60 cm土层深度,0-300 cm水平距离范围内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沙地间作系统中土壤有机质、速效钾极缺乏,全氮、碱解氮很缺乏,全磷缺乏,有效磷含量中等;间作系统在水平方向上,苹果树和花生植株对总养分有机质、氮、磷的竞争激烈位点位于果树带区,对有效养分氮、磷、钾的竞争激烈位点位于近果树作物区;在垂直方向上,各养分总体表现出了表聚性,间作系统对有机质、有效磷的竞争主要位于深土层,对全磷、速效钾的竞争主要位于表土层,对全氮、碱解氮表现为合作效应,表土层效应更高;与苹果单作、花生单作相比较,间作系统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呈现负效应。[结论] 沙地苹果-花生间作系统土壤养分贫瘠,应在果树带区施用有机肥、磷肥,作物区施入钾肥,以减轻养分竞争,提高养分效应。  相似文献   
68.
针对蓖麻机械化采收时采净率低、破损率高等难题,结合蓖麻物理特性和种植模式,研究设计了辊刷式蓖麻收获机采摘机构。首先在分析采摘机构总体结构的基础上阐述了辊刷式采摘原理,阐明了辊刷、螺旋输送器、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设计。进一步地,为探究采摘机构相关参数的最优组合,提高蓖麻采摘质量,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理论,以前进速度、辊刷转速、刷丝长度为影响因素,以采净率、籽粒破损率及含杂率为作业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参数优化试验。建立各影响因素与指标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并分析各因素对响应值的交互影响,同时对模型进行了综合优化,获得最优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0.72 m/s、辊刷转速371.69 r/min、刷丝长度56.60 mm,对应的采净率、籽粒破损率、含杂率分别为90.81%、0.17%、11.27%。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优参数组合下,采净率为91.36%、籽粒破损率为0.18%、含杂率为11.67%,各评价指标与预测值均很接近。研究结果可为辊刷式蓖麻收获机进一步完善结构设计和工作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为解决中国蔬菜育苗播种后人工摆放穴盘劳动强度大的难题,设计了关节式蔬菜育苗穴盘播后自动摆放机,并对机器的关键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设计计算。确定了以关节式机械手作为摆盘执行机构,对其进行了数学建模并得到了摆盘机械手运动学方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探求了穴盘输送高度、输送角度、输送速度3个关键参数对穴盘间距合格率、穴盘摆正率、穴盘排齐率3个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建立了评价指标与各影响因素的数学回归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了影响摆盘效果的3个关键参数的最佳组合为:穴盘输送速度为60 mm/s,穴盘输送角度为31°,穴盘输送高度为40 mm。并对优选出的最佳摆盘参数组合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试验结果为:穴盘间距合格率97.6%,穴盘摆正率96.5%,穴盘排齐率95.7%,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误差绝对值均低于5%,表明摆盘执行机构在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下工作平稳可靠,满足穴盘摆放技术要求。该研究可为全自动化、智能化穴盘摆放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纤维素酶解效率是木质纤维素经济、高效生化转化的限制瓶颈。该文讨论了影响纤维素酶酶解经济性与高效性的多个要素,如:高滤纸酶活菌株的选育、发酵、酶解机理、酶解影响因素及酶解混合体系的优化等。该文研究表明,纤维二糖水解酶可能是决定发酵体系中滤纸酶活高低的关键单酶组分,同时,该酶可能也是预处理后生物质酶解体系中决定滤纸酶活效率的关键单酶组分。酶解过程中关键限速反应的认识及关键限制因素形成机制的揭示将成为纤维素酶生化转化研究的重点,这些机理机制的建立可为构建高比活力纤维素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