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6篇
  免费   952篇
  国内免费   1294篇
林业   955篇
农学   739篇
基础科学   584篇
  1493篇
综合类   6947篇
农作物   878篇
水产渔业   476篇
畜牧兽医   1902篇
园艺   1006篇
植物保护   692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657篇
  2021年   697篇
  2020年   578篇
  2019年   532篇
  2018年   439篇
  2017年   722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625篇
  2014年   700篇
  2013年   855篇
  2012年   1233篇
  2011年   1172篇
  2010年   1152篇
  2009年   995篇
  2008年   978篇
  2007年   872篇
  2006年   731篇
  2005年   602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31.
为分析使用棉绳采集口腔液监测猪场伪狂犬病(PR)方法的科学性,本研究拟通过实验室水平、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使用棉绳采集口腔液监测猪场PR这一方法开展应用分析。首先对采样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模拟试验测定棉绳对伪狂犬病病毒(PRV)的释放能力,通过动物试验测定病毒感染后检出时间,最后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直径为1.0 cm的棉绳,在早上喂料前采集口腔液样品,采样时间为20~30 min,可采集到更能满足试验要求的口腔液。病毒释放能力测定显示,棉绳对PRV的释放能力为50%左右,使用棉绳采集口腔液可检测到1个TCID50/0.1 mL的病毒含量。动物试验检测发现,猪群在感染后28 d中除第5天外,口腔液中病原含量均高于鼻拭子中病原含量,口腔液检测效果优于鼻拭子,且口腔液中病毒的检出时间(感染后第1天)早于血液中抗体转阳时间(感染后第7天)。临床样品检测分析结果表明,PRV疫苗免疫后也可通过口腔液检测到疫苗毒,并且存在无法通过口腔液检测感染PRV野毒后稳定猪中带毒的情况,因此口腔液检测方法应结合gE抗体检测,才可综合判断猪群是否为感染群体。综上,本研究优化了口腔液采集方法,并测定了棉绳对口腔液的释放能力和感染后检出时间,表明口腔液可作为较好的监测猪群PR的手段;口腔液监测方法需结合gE抗体检测来综合判断猪群是否为感染群体。  相似文献   
132.
目录     
为了表达牛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截短HSP70基因编码蛋白并研究该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特性,本研究扩增牛环形泰勒虫HSP70目的基因并构建重组质粒pMD18-T-HSP70,选取其他种的同源HSP70蛋白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SP70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基本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结构、信号肽、可能的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及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对重组蛋白HSP70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SP70,筛选诱导表达条件,镍柱纯化重组蛋白及检测反应原性。结果显示,牛环形泰勒虫HSP70蛋白序列与小泰勒虫的序列同源性较高,蛋白分子质量为42 ku,理论等电点(pI)为5.61,属于酸性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及信号肽;蛋白功能预测结果显示,HSP70包含32个可能的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该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质。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分别占39.18%、8.51%、30.41%和21.91%。蛋白互作网络构建结果显示,与HSP70相互作用的蛋白主要为HSP90家族成员,另外还有伴侣蛋白GrpE同系物,预示着HSP70可能在细胞内与HSP90形成复合体发挥作用。本试验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大小约为48 ku的融合蛋白,以0.6 mmol/L IPTG于37 ℃诱导5 h,蛋白表达较好;点状印迹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可被自然感染的牛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牛环形泰勒虫HSP70功能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3.
雌性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易发生染色体分离错误而产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其受精后会产生非整倍体胚胎,导致出生缺陷或胚胎致死,是影响哺乳动物繁殖的重要因素。卵母细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此时DNA双链断裂引发重组。重组时缺乏交叉、重组事件数量的减少及交叉靠近端粒或着丝粒导致染色体发生同向分离或不分离,从而产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当染色体的端粒共向于同一极或没有完全附着在纺锤体微管上时,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SAC)被激活,E3泛素连接酶APC/Cyclome (APC/C)沉默,保护分离酶抑制蛋白(securin)和细胞周期蛋白B (cyclin B)不被降解,从而抑制分离酶和染色体的分离。直到所有染色体与纺锤体实现稳定的双极定向并正确排列到赤道板上,SAC关闭,染色体正确分离。卵母细胞中SAC蛋白缺失,导致SAC不能有效地监测端粒在纺锤体上的正确附着,发生染色体分离错误,从而产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因此,通过现代分子技术手段解析非整倍体卵母细胞所涉及的机制是保护哺乳动物生育的重要目标。作者主要介绍了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卵母细胞非整倍体发生的染色体分离错误的分子机制,以期为开发卵母细胞非整倍体的治疗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为探索瘦肉型猪组合配套杂交方法和效果而进行试验。试验采用HN121(温氏杜洛克猪)、HN212(法系皮特兰♂×温氏杜洛克♀)为父本,以HN204(温氏大白♂×美系长白♀)为母本,对HN323(HN121×HN204)和HN424(HN212×HN204)两个组合配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N424组合与HN323组合相比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21日龄仔猪成活率、21日龄窝重等繁殖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HN424组合仔猪的体重、背膘厚降低5.63%(P<0.05),瘦肉率提高4.95%(P<0.05),眼肌面积增大33.08%(P<0.01),肉色评分降低7.19%(P<0.05),大理石纹评分降低11.30%(P<0.01),滴水损失率提高10.63%(P<0.01),其他遗传性状差异不显著;HN424组合与HN204二元母系相比,日增重提高9.26%(P<0.05),背膘厚减少16.41%(P<0.01),料肉比减少8.02%(P<0.05);HN323组合与HN204二元杂交母系相比,日增重提高7.20%(P<0.05),背膘厚减少11.43%(P<0.01),料肉比降低5.35%(P<0.05)。说明采取四元杂组合和三元杂交组合均对“大×长”(HN204)二元杂交有显著的遗传改良作用,“皮×杜×长×大”四元杂组合可显著提高猪的瘦肉率、眼肌面积,但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率等肉质指标变差,建议在“皮×杜×长×大”四系组合配套杂交中加入能改良肉质基因的猪种。  相似文献   
135.
温光和种植制度对棉花早熟性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研究了气候和种植制度对棉花早熟性和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早熟性和纤维长细强指标受温光影响最大,熟制次之,栽培技术第三。进一步分析,气温中日最低温度对纤维品质影响最大。温光、熟制和栽培技术有互作效应,三者互作对细度影响最大,强度次之,长度影响最小;采用促早栽培,提高霜前花率有利于改进整体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36.
介绍了LM-BP神经网络模型的原理及算法和模型的优点。针对实际水质评价问题,利用随机内插方法在地表水环境质量分级标准阈值间生成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建立了新乡市卫河地面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LM-BP神经网络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卫河2011年3月份、9月份的水质评价,并与单因子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设计合理,泛化能力强,收敛速度快,算法稳定,推导严谨,有较充分的理论依据,应用于水质评价具有其合理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适用于作深入的水环境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7.
呼伦贝尔地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蒸发野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蒸发是水文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控制着水分由土壤环境向大气环境的扩散。通过在呼伦贝尔地区典型草地与林地设置相同口径不同深度微型蒸发仪(Micro-Lysimeter,简称ML)的对比,寻求适合林地草地使用的微型蒸发仪,并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蒸发的影响,探讨环境因素对土壤蒸发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蒸发量随ML长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相同直径长度不同ML的蒸发量在0.05水平下显著相关,测定林地的蒸发量小于草地蒸发量,不封底ML所测定结果比封底ML大,其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测量呼伦贝尔地区土壤蒸发时,亦采用15cm的不封底ML,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8.
依据土壤水分入渗参数与其相关土壤理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从土壤学的角度用物理的方法分析应县土壤常规土壤理化参数对土壤入渗传输函数影响程度,进一步确定其土壤入渗传输函数的输入变量。并用大田耕作土壤水分入渗参数及其土壤理化参数的实测资料,建立土壤入渗传输函数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9.
SAR,EC与水温对辽西褐土入渗速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入渗速率是影响灌溉水产流、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不同水温、不同SAR/EC下辽西褐土入渗速率,进行了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结果表明:SAR,EC一定时,渗透系数随着灌溉水水温的升高而增大,水温从15℃升至35℃,土壤渗透系数增大了1.3倍;随着灌溉水SAR增加、EC降低,土壤渗透系数会下降,水温35℃情况下SAR从0.7(mmol/L)0.5增大至12.0(mmol/L)0.5,EC从2.0dS/m减小至0.5dS/m时,土壤渗透系数由0.000 698cm/s减小至0.000 338cm/s,渗透系数下降了51.6%。相关分析表明水温、SAR/EC对渗透系数的影响显著,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沟灌土壤渗透系数与水温、SAR/EC二次函数数学模型,相关性极好。  相似文献   
140.
To study the effect of weaning stress on dairy buffalo calves,5 healthy calves were chosen and weaned,and the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1 day before weaning,and 1,14 and 21 days after weaning to analysis blood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indexes and immune fun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unt of white blood cell,lymphocyte,erythrocyte,monocytes and hematocrit,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y,blood glucose,cortisol and immunoglobulin G contents of dairy buffalo calves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weaning treatments (P > 0.05).The count of neutrophils at 21 d after weanin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1 d before weaning of dairy buffalo calves (P < 0.05).However,lactate dehydrogenase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y in weaned treat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animals in the treatment before weaning (P < 0.05).The serum urea nitrogen of dairy buffalo calves at 21 d after wean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1 d before weaning (P < 0.05) and hemoglobin content at 21 d after weanin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at 1 day before weaning (P < 0.05).It indicated that the physiological and immunity function of dairy buffalo calves were challenged under weaning str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