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56篇
农学   95篇
基础科学   82篇
  92篇
综合类   270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35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试验旨在对多杀性巴氏杆菌recN基因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并对其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参照GenBank中recN基因序列(登录号:CP003313.1)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构建pET-28a(+)-recN重组质粒并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对融合蛋白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克隆了大小约为1 677 bp的recN基因序列,通过诱导表达的His-Tag融合蛋白大小约为66.94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生物信息学分析,recN蛋白的分子式为C2735H4428N786O855S16,消光系数为24 785,不稳定系数为43.99,属于不稳定蛋白;理论等电点(pI)为5.62,为酸性蛋白;总平均亲水性为-0.316,与试验表达的包涵体蛋白性质相同,即同为疏水性蛋白;recN蛋白在哺乳动物网织红细胞的半衰期为30 h,在酵母(体内)中的半衰期>20 h,在大肠杆菌(体内)中的半衰期>10 h;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64.87%)及无规则卷曲(21.00%)为主;经疏水性分析,预测该蛋白有3个高疏水性区域和9个高亲水性区域。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recN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综述了莲藕加工废料的主要营养成分和综合利用研究进展,介绍莲籽壳和莲藕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多糖、淀粉等;对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作为食用菌、基质等产品加工的原辅料,提出废料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3.
可持续发展,以人类的持久生存和福利需求的满足为目的。丰宁是一个山区县,经济落后,相对于人口的总量和增长趋势来说,自然资源承载能力有限,再加上自然环境复杂、基础脆弱、灾害频繁发生。这就决定了林业作为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丰宁社会经济发展中,肩负着物质产品贡献、环境服务贡献、市场供给贡献、要素结构优化贡献和协调人与森林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使命。因此,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分析丰宁林业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是十分必要的。1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丰宁满族自治县是河北省林业大县。现有森林面积33万hm…  相似文献   
104.
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是引起甘蔗花叶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在世界各大蔗区普遍发生,严重威胁甘蔗产业的发展.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SCSMV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SCSMV P1基因序列合成一对引物,扩增获得1 074 bp的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与...  相似文献   
105.
本文论述森林工程的科研工作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森林工程专业学科及其科研机构存在必要性;森林工程专业科研机构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6.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不同投喂频率条件下的生长、体成分组成和能量收支进行研究。实验设置4个投喂频率处理,分别每天投喂1(F1组)、2(F2组)、3(F3组)、4(F4组)次,共进行40 d。结果表明,F3组和F4组的刺参生长最快,其末体重均显著大于F1组和F2组(P0.05)。投喂频率越高,刺参的摄食量越大,F4组摄食量越高,为3.67 g/(d·ind),F3组和F4组刺参的摄食量均显著高于F1组和F2组(P0.05),但F3组和F4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饵料转化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其中,F4组的饵料转化率最高,为9.70%,而消化率却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降低。投喂频率对刺参主要体成分组成影响不大。从各处理的能量收支方程来看,F1组和F2组的粪能占摄食能的比例显著低于F3组和F4组(P0.05),但占摄食能的比例均超过了50%,其呼吸能占摄食能的比例显著高于F3组和F4组。本研究表明,室内养殖刺参每天投喂3次最佳,排泄能和呼吸能较高可能是导致F1组生长不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7.
A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replacing fish meal with rubber seed meal (RSM) on growth, nutrient utilization, and cholesterol metabolism of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 Oreochromis aureus). Five experimental diets were formulated with 0, 150, 300, 450, and 600 g kg?1 RSM replacing graded levels of fish meal, respectively. Each diet was randomly assigned to triplicate groups of 25 fish (initial average weight 65.3 g) per aquarium in a rearing system maintained at 29 ± 1 °C for 8 weeks. Dietary 150 g kg?1 RSM inclusion did not affect the weight gain and daily growth coefficient, whereas these were depressed by a further inclusion. Additionally, feed efficiency ratio and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were not affected by dietary RSM inclusion regardless of inclusion level. However, the inclusion of 450 and 600 g kg?1 RSM decreased the mid-intestinal trypsin, lipase, and amylase activities; the hepatic acyl-CoA/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and 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reductase activities. Similarly, dietary 600 g kg?1 RSM inclusion inhibited the plasma catalase and hepatic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ctiviti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50 g kg?1 RSM can be included in tilapia diets, whereas higher inclusion of RSM inhibited the growth rate,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cholesterol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108.
氮杂螺环酸毒素(azaspiracids,AZAs)隶属八大类海洋贝类毒素,为一类含氮且具独特螺环结构的聚醚类毒素。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离子阱质谱,研究了分离自中国近海的1株氮杂螺环酸产毒藻腹孔环胺藻(Azadinium poporum,AZDY06)所产氮杂螺环酸毒素在栉孔扇贝体内的蓄积、分布和生物转化机制。通过将栉孔扇贝暴露产毒藻的方式,分析扇贝内脏团、裙边、闭壳肌和其他可食组织4个组织部位的AZAs及其代谢产物分布,研究栉孔扇贝对毒素的代谢机理。结果表明,AZDY06主要产生AZA2毒素,单细胞产毒能力最高为(7.05±0.52)fg/cell;扇贝12 h内摄食5×10~7个产毒藻细胞后,体内AZAs毒素含量已超欧盟安全限量,达165.3μg AZA1eq/kg,蓄积效率为78.2%。AZAs毒素在扇贝各组织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内脏团其他可食组织外套膜闭壳肌。AZA2在扇贝中潜在转化方式为羟基化、去羧基化和氧化,共生成4种代谢产物:AZA6、AZA12、AZA19和AZA23,其中AZA19为最主要代谢产物,约占总毒素40%,其他代谢产物含量较低。本研究证明中国近海分布氮杂螺环酸产毒藻毒性危害较强,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制定AZAs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9.
果园喷雾机自动对靶喷雾控制系统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为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该文针对中国果园机械化作业条件差和传统果园喷雾机连续喷雾时存在果树间空隙无效喷雾的特点,设计了自动对靶喷雾控制系统,该系统以GY8履带自走式果园喷雾机为载体,采用传感器测距方式探测果树,实现自动对靶喷雾。通过对超声波、红外和激光3种传感器进行性能比较,及对超声波和激光2种传感器进行静态识别间距测试与分析,红外传感器受光强影响较大,超声波传感器识别间距超过800 mm,均不满足果园精确对靶喷雾控制要求,激光传感器静态识别间距只有20 mm,具有工作稳定、响应快速、方向性好等特点,故将激光传感器选为自动对靶喷雾机探测装置,并将激光传感器安装于喷头组件前方220 mm。采用连续3次检测靶标判别法设计了自动对靶喷雾系统,该系统可有效避免因激光光束较细而导致的将树冠内空洞、枝间间隙等误判为果树间空隙而出现的电磁阀频繁启闭动作。行驶速度为0.5 m/s时,自动对靶喷雾控制系统的动态靶标识别间距介于100~150 mm之间,行驶速度1.0 m/s时,动态靶标识别间距为200~250 mm。此外,该系统还具有提前及延后喷雾功能,自动对靶喷雾系统提前靶标95.0~157.5 mm距离开始喷雾,离开靶标100 mm距离停止喷雾,使喷雾完全覆盖整个树冠。与连续喷雾相比,对靶喷雾可有效节省施药量,对于空隙比为20.0%、35.2%、52.9%靶标行枣树,行驶速度为0.5 m/s时省药率分别达27.9%、53.7%、76.9%,行驶速度为1.0 m/s时省药率分别达27.3%、54.5%、81.0%。因此,该自动对靶喷雾系统对稀疏果园的精确对靶病虫害防治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荔枝生产中,种植品种选择不当或树形培养差,导致树高密蔽,不便管理,容易造成病虫害发生、产量低,效益不高,影响种植者的积极性。对失管荔枝果园、密闭荔枝果园采取低位截干换种技术,有利于快速形成树冠,早结丰产,提高种植荔枝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