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8篇
  31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陕北延河流域旱地系统生态需水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延河流域旱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生态学和水文学意义的指标,建立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应用"3S"技术,划分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各分区旱地系统的生态需水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表明,延河流域基本划分为防风固沙区、防旱抗旱区、水土保持区、农业种植区和植被保护区等五大生态功能分区。景观尺度上,有林地-黏壤土的单位面积生态需水最大,约为502.31mm/a;牧草地-砂壤土的单位面积生态需水最小,约为300.01mm/a。生态功能分区尺度上,植被保护区的单位面积生态需水最大,约为357.72mm/a,防旱抗旱区的单位面积生态需水最小,约为304.73mm/a。该研究为明确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以及水土资源的利用方向和生态整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2.
鄂西亚高山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雪灾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建始县国营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普查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林木受灾程度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立地因子、林分结构特征和林木生长特性与受灾程度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程度,为预防雪灾和提高雪灾抵御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海拔对受害程度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海拔1800 m为区分线,上下区域受灾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高海拔区域受灾程度是低海拔区域的2倍;不同坡向和不同坡向类型的受灾程度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东坡受灾程度最为严重,而半阴半阳坡>阳坡>阴坡;林分抵御雪灾的能力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强,25年以上的林分的受灾程度明显较轻;密度超过2 000株·hm-2的林分受灾程度极为严重,是密度1 000株·hm-2以下的林分的近3倍;倾伏木与未受损木间有显著差异,高径比小的林木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主要侧根数量较多、平均粗度较粗、根系生物量大的林木的抗倒伏能力明显较强.适地适树、合理密度控制、促进根系发育是提高林木抵御雪灾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3.
水稻芽期与幼苗前期耐碱性状QTL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包含120个株系的籼粳交来源(春江06/TN1)的加倍单倍体群体, 在Na2CO3胁迫下, 以发芽期和幼苗前期的相对发芽势等10个性状作为耐碱性评价指标, 进行水稻耐碱性的QTL定位。相关性分析表明, 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率显著正相关, 相对苗高、相对根数和相对根长之间显著正相关。采用QTLNetwork统计软件共定位到14个加性QTL和13个上位性QTL。在第3染色体RM251~RM3280间有2个QTL, 在第7染色体RM3286~RM1279区域有3个QTL; 在第1、2和7染色体同一位置同时检测到2个上位性QTL, 在第12染色体RM1246~RM5199之间集中了4个上位性QTL, 耐碱数量基因表现出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现象。耐碱性盐QTL可能包括两类, 一类与K+、Na+等离子胁迫有关, 另一类与高pH胁迫有关。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都具有一些耐碱基因, 可以通过有性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选育优良的耐碱品种。  相似文献   
184.
分析了强光长日照(对照,光强11.5μmol·m~(-2)·s~(-1),16 h)、弱光长日照(3.6μmol·m~(-2)·s~(-1),16 h)、强光短日照(11.5μmol·m~(-2)·s~(-1),8 h)处理下‘幻想’矮牵牛花芽的形态发育及代谢情况。对花芽的观测统计表明,弱光和短日照分别导致了正常花芽和总花芽数量极显著减少和败育花芽显著增加。结合谱库检索技术与质谱图解析及保留指数对物质成分进行了鉴定,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了相对定量计算。结果共找到111个峰,鉴定出42种物质;弱光和短日照处理与对照的花芽代谢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多种氨基酸含量增多,糖类代谢物减少;其中弱光照比短日照对花芽代谢的影响更大。初步推测弱光或短日照处理下败育花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光胁迫导致了花芽内各种蛋白质和糖类消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5.
为了探究冻结方式对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melantho)肌肉差异蛋白质的影响,本试验运用非标记(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液体浸渍冻结、真空包装结合浸渍冻结、静止空气冻结、真空包装结合空气冻结4种方式对中华管鞭虾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鲜中华管鞭虾相比,上述4种冻结方式处理后的虾肌肉中分别有269、162、299、289个差异蛋白,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分别有100、59、63、61个,表达下调的蛋白分别有169、103、236、228个。筛选出甘油-3-磷酸脱氢酶(NAD+)、β-胸腺素2个差异蛋白,有望成为与冻结中华管鞭虾品质变化相关的指示蛋白标志物。本研究为深入了解中华管鞭虾在不同冻结方式下的品质变化机制,以及寻找出与新鲜度相关的指示蛋白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虾的冻结工艺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6.
明确土壤磷的活化潜力及释放特征是土壤遗留磷资源化利用的前提,以长期定位施肥的灰漠土为试验材料,选取不施肥(CK)、施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3种处理,以高浓度(10 mmol·L-1)和低浓度(2 mmol·L-1)柠檬酸对土壤遗留磷进行多次浸提,探究柠檬酸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灰漠土遗留磷的活化潜力及特征。研究发现: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遗留磷的活化总量为NPK > NPKM > CK,与土壤总磷含量变化一致;高、低浓度柠檬酸对供试灰漠土遗留磷的活化潜力基本相当(>80%)。供试土壤遗留磷的急剧释放伴随土壤pH的大幅下降,说明酸溶解是主要活化机制。高浓度柠檬酸活化整个阶段,NPK处理土壤磷的释放量均高于NPKM处理;而在低浓度柠檬酸处理前期,NPKM释放的磷量大于NPK,相关元素中仅与镁元素的释放一致,可见低浓度柠檬酸活化前期NPKM处理土壤磷的活化很可能来自镁磷。高浓度柠檬酸对灰漠土遗留磷的活化前期以无机Ca8-P活化为主,后期以无机Ca10-P活化为主。综上,柠檬酸可显著促进不同施肥处理灰漠土遗留磷的活化,鉴于灰漠土遗留磷的高活化潜力,可通过适当减量施肥及土壤磷高效利用管理等措施促进作物再利用。  相似文献   
187.
许钰珏  王文强  杨鹏  何超群  覃雅雯  宋飞 《水产学报》2021,45(12):2029-2043
试验采用初始体重为4.16±0.06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作为研究对象,设计3种等氮等脂的饲料:苏氨酸对照组(TC,65.0%鱼粉),低苏氨酸组(LT,65.0%宠物级鸡肉粉添加除苏氨酸以外的必需氨基酸至TC水平组)和苏氨酸添加组(TS,LT组添加苏氨酸至TC水平组),探究饲料中不同苏氨酸水平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糖脂代谢、免疫及宠物级鸡肉粉利用率的影响,养殖试验开展8周。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T处理组饲料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和鱼体营养物质组成(P<0.05),饲料中添加苏氨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宠物级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后导致的生长性能受限、饲料效率低下和鱼体营养物质组成降低等问题(P<0.05)。宠物级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还显著降低了血浆中营养成分和多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晶体苏氨酸能够显著提高血浆中游离氨基酸的水平(P<0.05),使之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RNA水平上,饲料中苏氨酸添加可显著改善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引起的肝脏中糖脂合成代谢抑制和分解代谢加剧的现象,同时苏氨酸添加也可显著降低细胞炎症因子的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适量苏氨酸的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促进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肪分解,并增强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88.
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罗氏沼虾线粒体16SrRNA基因的部分片段,通过序列测定和用限制性内切酶MboI、AluI和TaqI分别对上述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LP),分析了取自缅甸引进种子代、广西养殖群体及江苏养殖群体3个不同群体罗氏沼虾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在3个群体间序列同源性对比无变异,PCR-RFLP未发现有片段多态性,3个群体间不存在遗传结构差异。可能表明这3个群体的罗氏沼虾起源同一个种群,且分化较低。  相似文献   
189.
190.
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的建立及生长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全同胞家系是遗传分析的重要材料。采用自然交配法建立了62个凡纳滨对虾第一代全同胞家系,对其中17个家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家系的孵化率、出苗率与雌性亲本的大小相关性不显著。17个家系中有7个家系显示生长优势,其大小顺序依次是A02>A11>A01>A17>A06>A08>A16;7个家系在40周内的生长速度较17个家系的平均值高23.2%。在所有家系中,A01、A02、A11等3个家系的体重显著大于其它家系(P<0.05),其平均生长速度较所有家系平均生长速度分别快25.5%、31.6%和31.0%。这3个家系的整齐度良好,在养殖中期的个体变异系数分别为11.58%、9.95%和8.48%,后期均小于5%,显示出优良的经济性状,为进一步选择培育凡纳滨对虾的快速生长新品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