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5篇
  免费   673篇
  国内免费   954篇
林业   663篇
农学   675篇
基础科学   522篇
  1145篇
综合类   4962篇
农作物   564篇
水产渔业   452篇
畜牧兽医   1941篇
园艺   801篇
植物保护   547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613篇
  2021年   559篇
  2020年   499篇
  2019年   446篇
  2018年   385篇
  2017年   553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537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667篇
  2012年   812篇
  2011年   909篇
  2010年   859篇
  2009年   750篇
  2008年   748篇
  2007年   615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437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Zeng X  Xiang L  Li CY  Wang Y  Qiu G  Zhang ZX  He X 《Fitoterapia》2012,83(3):609-616
A 70% ethanol extract of the roots of Livistona chinensis has been investigated,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13 compounds, including a new ceramide, (2S,3S,4R,9Z)-2-[(2R)-2-hydroxytricosanoylamino]-9-octadecene-1,3,4-triol (2), a new glycosyl ceramide, 1-O-β-d-glucopyranosyl-(2S,3S,4R,9Z)-2-[(2R)-2-hydroxydocosanoylamino]-9-octadecene-1,3,4-triol (3), three new monoacylglycerols, 1-(34-hydroxytetratriacontanoyl)-sn-glycerol (9), 1-[nonadeca-(9Z,12Z)-dienoyl]-sn-glycerol (10), and 1-[12-hydroxypentatriaconta-(13E,15Z)-dienoyl]-sn-glycerol (11), a new diacylglycerol, 1-(heptadeca-6Z,9Z-dienoyl)-3-(octadeca-6Z,9Z,12Z-trienoyl)-sn-glycerol (12), as well as a new diacylglycerol aminoglycoside, 1-octadecanoyl-2-nonadecanoyl-3-O-(6-amino-6-deoxy)-β-d-glucopyranosyl-sn-glycerol (13). The structures of new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ased on spectroscopic, zymologic and chemical methods. Among the compounds tested, compounds 3, 4 and 13 showed significantly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against the human tumor cell lines (K562, HL-60, HepG2, and CNE-1) with the IC50 of 10–65 μM.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first report of the occurrence of ceramides and acylglycerols in the genus Livistona.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渭南市核桃劣质低产园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加强核桃良种繁育基地和采穗圃建设、大力开展技术推广和林农培训,提高农民管理水平、加快劣质低产核桃园改造、加强优惠政策的落实及促进农户与市场对接等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蒙药组方花艽-6对正常小鼠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采用碳廓清法、重量法、ELISA法和CCK-8法,研究不同剂量的花艽-6对正常小鼠和氢化可的松(HC)致非特异性免疫低下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免疫器官重量、血清溶菌酶含量、脾NK细胞活性及IL-12分泌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4g/kg)的花艽-6能显著恢复HC致非特异性免疫低下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免疫器官重量系数、血清中溶菌酶含量及脾NK细胞的活性,同时提高正常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中溶菌酶含量;高剂量(16g/kg)的花艽-6能显著提高和恢复HC致非特异性免疫低下小鼠的器官重量系数、血清中溶菌酶含量及脾NK细胞的吞噬率。提示低、高剂量的花艽-6均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和恢复HC致免疫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育苗、建植、平茬与抚育、种子收获与贮藏及合理利用等技术优化集成,凝练了内蒙古地区干旱与半干旱草原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熟化了旱作草地建植技术,为该品种的种苗繁育及规模化种植与推广提供了完善的、操作性强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探索在旱作条件下人工灌丛草地的建植技术措施,研究采用带状覆膜直播技术种植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和鄂尔多斯草木樨状黄芪,在雨季进行种植,播种后膜上灌水1次,每公顷灌水15t左右.结果显示,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出苗率达到95%,翌年测定成活率达98%;其干草平均产量翌年为4 825 kg/hm2、第3年为8 941 kg/hm2、第4年为12 748 kg/hm2.鄂尔多斯草木樨状黄芪出苗率达到75%,翌年测定成活率达95%;其干草平均产量翌年为927 kg/hm2、第3年为1 421 kg/hm2、第4年为2 275 kg/hm2.该项技术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旱作人工草地植物的出苗、保苗困难问题,对提高灌丛草场土地利用率、提高草场产量和质量、增加草地持久力和耐牧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对商品肉鸡舍内主要环境因子如氧气、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浓度、细菌浓度以及温度、湿度等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各环境因子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该鸡舍内氧气浓度平均为19.6%,比舍外降低6.0%;二氧化碳浓度平均为3 673×106 mg/m3,为舍外二氧化碳浓度的8.48倍;细菌浓度平均为6.9×105 cfu/m3;舍内平均温度为24.0 ℃,相对湿度为75.5%;氨气浓度在试验期间均超过100 mg/m3;硫化氢浓度低于检测仪器最低浓度1 mg/m3。试验表明,鸡舍内空气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氨气浓度严重超标,氧气含量不足,各环境因子与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鸡群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建设完善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是林业工作的两大目标。长期以来,尤其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搞林业确有单纯追求直接经济效益的倾向,而对于林业(森林)的生态效益(间接效益)则往往有所忽视;当林业的生态作用被强化时,又出现了另一种苗头,以所谓"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和"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将林业列为社会公益性为主的产业,强调国家投资、社会供养,对林业自身如何发展经济则有所忽视。之所以产生这样两种倾向就在于对林业认识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岭峰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调查,初步查清岭峰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现状,为林业生产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地方鸡种资源丰富,风味较优,但存在生长速度慢、饲料效率低等缺点,因此为了加速我国地方鸡种和肉鸡品种的遗传改良,分子标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知SH3RF2基因的插入/缺失突变与肉鸡生长和体重密切相关,因此本试验对分布在我国各地的15个地方鸡品种进行了SH3RF2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检测,以确定SH3RF2基因在我国地方鸡种中的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继而将SH3RF2基因用于鸡生长性状的选择的分子育种标记。研究结果发现所检测地方鸡种和肉鸡品种均是非缺失的纯合子,没有发现缺失的等位基因。要利用SH3RF2基因对中国地方鸡种进行选择,可能需要通过杂交等手段将缺失型等位基因导入我国地方鸡种的群体之中。  相似文献   
1000.
王梁  耿爱莲  周永孝  贾亚雄  曾敏  刘辉 《中国家禽》2012,34(14):20-24,30
为比较散养条件下不同设施配置对商品蛋鸡产蛋性能、鸡蛋品质和舍内空气质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设计,选取23周龄商品代蛋用型北京油鸡28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30只,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10只。均采取舍外散养、舍内地面铺设厚垫料方式。各组配置分别为:1组(对照组)配置平铺型栖架,标准产蛋箱;2组配置平铺型栖架,普通产蛋箱;3组配置直立型栖架,普通产蛋箱;4组配置直立型栖架,标准产蛋箱。观察测定鸡只24~32周龄产蛋性能、产蛋位置和鸡蛋品质变化,以及32周龄平均氨气、二氧化碳浓度。结果表明,散养条件下不同设施配置对蛋鸡24~32周龄的产蛋性能具有显著影响,配置平铺型栖架和标准产蛋箱的对照组产蛋率(平均值为33.25%)显著高于配置平铺型栖架和普通产蛋箱组(平均值分别为21.83%、26.04%、27.48%,P<0.05)。同时蛋箱内第一层的产蛋比例要显著高于第二层(P<0.05),而不同配置对24~32周龄鸡的蛋品质影响不显著(P>0.05)。32周龄3、4组的平均氨气、二氧化碳浓度均显著高于1、2组(P<0.05)。可见,散养条件下舍内设施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蛋鸡产蛋率,尤其是在配置平铺型栖架和标准产蛋箱的情况下,而且对舍内空气质量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