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41篇
  免费   2537篇
  国内免费   3205篇
林业   3516篇
农学   2355篇
基础科学   1788篇
  3892篇
综合类   18160篇
农作物   2582篇
水产渔业   2224篇
畜牧兽医   5993篇
园艺   2904篇
植物保护   1669篇
  2024年   174篇
  2023年   619篇
  2022年   1521篇
  2021年   1624篇
  2020年   1545篇
  2019年   1416篇
  2018年   1122篇
  2017年   1765篇
  2016年   1221篇
  2015年   1867篇
  2014年   1883篇
  2013年   2410篇
  2012年   3374篇
  2011年   3374篇
  2010年   3185篇
  2009年   2967篇
  2008年   2802篇
  2007年   2788篇
  2006年   2322篇
  2005年   1838篇
  2004年   1142篇
  2003年   745篇
  2002年   834篇
  2001年   713篇
  2000年   679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8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8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鱼油的提取与精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水产加工下脚料提取鱼油并进行精制.探讨了湿法工艺提取鱼油和精炼的工艺,比较了不同脱酸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介绍了白土脱色和活性碳脱色工艺条件,并对冬化和脱臭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2.
紫外线系统净化文蛤中大肠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蛤经人工方法使其体内积累埃希氏大肠杆菌达到5个对数值后,放入小型紫外线循环净化系统中,通过正交试验来研究各种环境因子对文蛤自身净化能力的影响。经36 h净化处理后,贝肉中埃希氏大肠杆菌减小约3个对数值。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文蛤净化效果的因子依次为水交换率、贝水比和温度;最佳的净化条件为:换水率3次/h、贝水比为1∶4、温度15℃。文蛤的净化生产证明,这些净化条件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993.
捕捞对海洋鱼类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渔业资源由单鱼种管理模式向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策略的转变,捕捞因素对于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正逐步成为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就捕捞对鱼类群落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与归纳。在研究捕捞对于鱼类群落影响时,所选用的群落研究指标应符合预期性、可测性、敏感性和排他性标准,业已利用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生物多样性、聚合特征指标、群落功能性指标、多元分析以及生态系统模型五大类。各研究方法单独使用均无法全面反映群落的结构变化,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建议同时使用多种研究方法来进行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分析,以期全面掌握捕捞活动作用下的鱼类群落结构的实际变动状况,更好地为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359—366]  相似文献   
994.
嘉陵江下游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3年5月至10月对嘉陵江下游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该水域鱼类资源变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计调查226船次,统计渔获物1153kg,测量鱼类标本19378尾。共记录鱼类92种,隶属于5目14科61属,其中有13种为该水域新记录。结果表明嘉陵江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物种组成、种群结构发生了变化;珍稀鱼类、洄游性或半洄游性鱼类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绝迹,如中华鲟、达氏鲟、白鲟、胭脂鱼、等。  相似文献   
995.
以远杂9102×中花5号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近交系F8代家系为材料,在含油量测试的基础上,选用10份低油材料(平均含油量52.91%)、12份高油材料(平均含油量58.85%)以及亲本进行SSR引物筛选,通过631对SSR引物扩增,筛选出来源于7对引物的13个有显著差异的片段可以有效区分低油材料和高油材料。以这7对差异引物在F8 RIL群体中扩增,对20份低油家系材料(含油量<55%)和45份高油家系材料(含油量>56%)进行统计分析,获得1个与花生含油量相关的分子标记2A5-250/240,其中,标记2A5-250为低油材料(含油量<55%)所拥有,相符率为95.0%,标记2A5-240为高油材料(含油量>56%)所拥有,相符率为88.9%。用SSR标记2A5-250/240检测11份高油(平均含油量为55.93%)栽培种花生和11份低油(平均含油量为48.41%)栽培种花生,结果表明,标记2A5-240与高油栽培种花生的符合率为63.6%,2A5-250与低油栽培种花生的符合率为90.9%。在19份高油(平均含油量为58.60%)野生花生中,10份野生花生能检测到标记2A5-240。综合分析RIL群体和自然群体的研究结果表明,标记2A5-250/240可用于花生含油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土壤Cu浓度对土壤性状动态变化规律及甘蔗生长的影响,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不同土壤Cu浓度处理(44.15、61.65、79.15、86.65、94.15、269.15、444.15mg/kg),在甘蔗不同生长期采样分析土壤性状及蔗株的生长情况。【结果】土壤脲酶随Cu浓度的增加(44.15-444.15mg/kg)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Cu浓度为86.65或94.15mg/kg时达最大值;甘蔗各生长期土壤碱解N随土壤Cu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脲酶活性与Cu浓度呈负效应,其中分蘖期和伸长期达到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土壤碱解N与Cu浓度呈正、负效应,其中分蘖期和伸长期呈显著正相关;甘蔗株高、茎径、产量、蔗汁锤度随土壤Cu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甘蔗Cu受害临界值为土壤全Cu269.15mg/kg或蔗茎Cu7.82mg/kg。【结论】适宜的土壤Cu浓度可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碱解N含量及甘蔗产量、品质;土壤脲酶活性与Cu浓度呈负效应,土壤碱解N与Cu浓度呈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997.
998.
从计算机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作用入手,讨论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房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结合管理经验,总结出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房的管理和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999.
椰子中果皮4种微量元素含量动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椰子果的中果皮Fe、Cu等4种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对不同果龄及不同品种间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椰子果在发育阶段,中果皮Mn、Cu、Zn的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且与果串发育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所测4种微量元素中Fe含量最高,Cu含量最低。本地高种椰子的中果皮Mn、Cu、Zn含量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小黄椰子的中果皮Fe、Mn、Cu、Zn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同果龄椰子果的中果皮Mn和Zn的含量在2个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