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5篇
  免费   560篇
  国内免费   861篇
林业   1058篇
农学   1217篇
基础科学   638篇
  1368篇
综合类   2998篇
农作物   461篇
水产渔业   382篇
畜牧兽医   1315篇
园艺   387篇
植物保护   67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432篇
  2020年   438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419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446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658篇
  2011年   690篇
  2010年   571篇
  2009年   511篇
  2008年   490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81.
为明确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的MADS盒基因Pt MADS1的功能,本研究对Pt MADS1在毛白杨植株不同部位的表达进行了RT-PCR分析。本研究对毛白杨进行了Pt MADS1基因的反义转化,将35S::Pt MADS1反义转基因芽体接种于不同类型培养基上。结果表明Pt MADS1有可能参与了茎尖的形态发育,并能够影响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因此本研究认为Pt MADS1对生长素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2.
为挖掘峨眉山野生茶树和群体种中的优良资源,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感官审评等方法,对峨眉山40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峨眉山茶树种质资源丰富,且多以灌木型为主;18个芽叶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70%~60.99%,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芽叶色泽(60.99%)。因子分析表明,18个芽叶形态性状综合为6个公因子,前6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80.74%,主要代表性指标为叶片大小、叶片锯齿和叶面特征等。聚类分析将研究材料分为5个大的类群,显示了复杂的亲缘关系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适制性研究表明,初步筛选的11份种质资源制绿茶适制性较好,感官审评总分在92分以上,大体表现为香气鲜香带花香、清香高长带花香或栗香浓郁带花香,滋味鲜爽、鲜甜或鲜浓醇。  相似文献   
83.
84.
悬浮细胞培养是植物生物技术中最有用的研究手段之一.本实验对马铃薯品种底西瑞( Desiree)悬浮细胞系建立的方法和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种底西瑞( Desiree)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生长周期为2周左右.添加2mg/L2,4-D+1 mg/L NAA的MS培养基最适合底西瑞(Desiree)悬浮...  相似文献   
85.
86.
87.
根据整车侧碰模型建立了简化模型,通过B柱上、中、下部的变形速度和B柱的变形模式对比验证了简化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简化模型的多因素正交优化设计,总结了侧面结构材料参数对侧碰性能的影响趋势,依次为:B柱材料、门槛件厚度、B柱加强件材料、门槛件材料、B柱加强件厚度,并将优组合方案应用于整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了材料优化方案的B柱变形速度趋势和原模型保持一致,假人胸部上肋骨峰值保持不变,中肋骨峰值得到了降低,下肋骨峰值有所升高,但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不同干旱程度对不同藜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耐旱性的影响,以忻藜1号(黑藜)、忻藜2号(白藜)和忻藜3号(红藜)为材料,采用培养皿萌发、土培育苗的方法,设置6个PEG 6000浓度梯度(0、5%、10%、15%、20%、25%),对3种藜麦的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下胚轴长、根长等指标和幼苗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PEG 6000浓度的升高,藜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和根长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用回归分析求得白藜半致死PEG 6000干旱胁迫浓度为20.02%,黑藜为20.25%,红藜为24.70%;(2)随着PEG 6000浓度的升高,3种藜麦幼苗SOD和POD活性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和脯氨酸含量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得,红藜耐旱性最强,黑藜次之,白藜最差。  相似文献   
89.
控释氮肥对玉米秸秆腐解及潮土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施肥影响秸秆还田效果,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秸秆腐解及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可为秸秆还田下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以10年小麦-玉米轮作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采用尼龙网袋田间填埋法,研究了控释掺混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用量(纯氮120,240,360 kg/hm~2)对潮土中玉米秸秆腐解及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掺混尿素具有促进秸秆腐解的趋势;在秸秆腐解后期,控释掺混尿素处理较普通尿素显著促进了秸秆氮、磷的释放,而不同氮肥处理对秸秆中钾素的释放影响并不显著。在秸秆腐解后期,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常规施氮量和增施氮量的控释掺混尿素处理较普通尿素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和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在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方面,在秸秆腐解的某些阶段控释掺混尿素处理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综合来看,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掺混尿素在秸秆腐解和增加土壤有机碳组分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0.
This account showed that nanometer-active calcium carbonate (CaCO3) improved polyamide 1010/organic montmorillonite (OMMT) composites and OMMT boosted polyamide 1010/CaCO3.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suggested the composites to be reinforced through adsorption forces present between the nanofillers and the matrix.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CaCO3 and OMMT increased the yields and shrunk cavities when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obvious resulting synergism was verified by X-ray scattering techniques after the addition of OMMT. The concentration of CaCO3 did not change lamellar-size or influence the crystal growth. The effect of CaCO3 on melting behavior was found less significant than that exert on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