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63篇
  免费   1171篇
  国内免费   1408篇
林业   1686篇
农学   751篇
基础科学   544篇
  1688篇
综合类   9721篇
农作物   1690篇
水产渔业   1192篇
畜牧兽医   2421篇
园艺   1453篇
植物保护   596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681篇
  2021年   728篇
  2020年   653篇
  2019年   688篇
  2018年   479篇
  2017年   884篇
  2016年   541篇
  2015年   928篇
  2014年   1119篇
  2013年   1300篇
  2012年   1798篇
  2011年   1734篇
  2010年   1584篇
  2009年   1363篇
  2008年   1348篇
  2007年   1281篇
  2006年   1106篇
  2005年   926篇
  2004年   566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402篇
  2000年   332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21.
我国杂交籼稻选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水稻杂种优势被利用以来,我国杂交籼稻育种取得显著进展,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水稻品种审定数据信息,对我国籼型水稻不育系研究进展、杂交籼稻品种审定情况、籼型超级稻品种发展现状和几个籼稻育种大省的杂交籼稻国审情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对杂交籼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2.
针对传统拖拉机机械式三点悬挂的功能局限性问题,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电液系统的信息集成,特别是对于负载传感液压系统及控制器研制了新的技术方案,通过建模与仿真,提出了基于CAN通讯的设计方法,研制了控制面板、控制器、传感器、液压系统和悬挂机构,经试验验证,实现了拖拉机悬挂系统优化提升,特别适合拖拉机的复合农田作业。   相似文献   
123.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豆生长期叶片缺素症状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检测作物叶片缺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大豆叶片缺素视觉检测方法。在对大豆缺素叶片进行特征分析后,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利用Mask R-CNN模型对固定摄像头采集的叶片图像进行分割,以去除背景特征,并利用VGG16模型进行缺素分类。首先通过摄像头采集水培大豆叶片图像,对大豆叶片图像进行人工标记,建立大豆叶片图像分割任务的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预训练确定模型的初始参数,并使用较低的学习率训练Mask RCNN模型,训练后的模型在测试集上对背景遮挡的大豆单叶片和多叶片分割的马修斯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47和0.788。通过预训练确定模型的初始参数,使用训练全连接层的方法训练VGG16模型,训练的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分类准确率为89.42%。通过将特征明显的叶片归类为两类缺氮特征和4类缺磷特征,分析讨论了模型的不足之处。本文算法检测一幅100万像素的图像平均运行时间为0.8 s,且对复杂背景下大豆叶片缺素分类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可为农业自动化生产中植株缺素情况估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4.
 为了探究不同年代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菌株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差异,本文以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产棉区6个省的不同年代大丽轮枝菌菌株为研究对象,观察培养性状,测定致病类型(致病力、落叶型),同时采用ISSR指纹图谱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不同年代大丽轮枝菌之间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但菌核型菌株所占比例有减少趋势;2007~2009年和2017年的菌株全部为落叶型菌株,而1983~2000年的菌株中落叶型菌株仅占28.6%,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落叶型菌株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代菌株之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1983~2000年、2007~2009年和2017年的菌株中强致病力类型菌株分别占21.4%、25.0%和38.9%,仅有的5株弱致病力类型菌株均为1983~2000年的菌株;与2000年后的菌株相比,1983~2000年的菌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05 1,Shannon信息指数为0.299 0,表现出更丰富的多样性,利用NTSYS软件和Structure软件对ISSR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两种方法均将所有供试菌株分为4个类群,且聚类结果与致病力和不同年代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过去30年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田黄萎病菌落叶型和强致病力类型菌株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且不同年代和不同致病力的菌株在遗传上有差异,为进一步探究大丽轮枝菌的遗传与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5.
为了找到适用于转录组测序要求的大白菜小孢子总RNA 提取方法,以出胚率较高的吉红82 为试材,以热激诱导处理后的小孢子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TRIzol 法、改良CTAB 法及超纯试剂盒法3 种方法的RNA 提取效果。结果表明:TRIzol法(磨样)和改良CTAB 法提取的RNA 浓度较高,但完整性较差;超纯RNA 提取试剂盒法提取的RNA 质量最高,且完整性好,能够满足转录组测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6.
依据浙江省已有标本,详细描述了浙江省短叶哈摇蚊[Harnischia curtilamellata(Malloch,1915)]、截铗哈摇蚊[Harnischia japonica(Hashimoto,1984)]、叶突哈摇蚊[Harnischia tenuitubercula(ChaudhuriChattopadhyay,1990)]和膨铗哈摇蚊[Harnischia turgidula(WangZheng,1993)]等4种哈摇蚊属,并附主要特征图和分种检索表。以上4种均为浙江省新记录种,其中叶突哈摇蚊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27.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的中国林业产业升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产业如何进行转型升级是实现林业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使用聚类热图和复杂网络方法,构建1962—2017年中国林业产业产品空间,从产品复杂度和优势林产品变化两个角度分析林业产业升级特征。结果表明,新获得优势林产品复杂度高,为0.31,传统失势林产品较低,为-0.21,表征林业产业已朝附加值更高的有利方向升级,但传统优势林产品复杂度较低,说明林业产业已有优势产品竞争激烈不利于升级。产品复杂度较高的潜在优势林产品是林业机械、机械零件和林化产品,优势林产品在产品空间中的变化存在一定路径依赖,先扩散后收敛于产品空间的中心位置,政府制定的林业产业政策与全球化背景可能促进了优势林产品升级。因此,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对不同优势类型林产品采取差异化策略,应完善产品复杂度低的传统优势林产品市场退出机制;减少与优势林产品距离较近的潜在优势林产品政策干预,对距离较远的复杂度高的潜在优势林产品使用补贴等方式引导升级。  相似文献   
128.
没食子酸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作用的持效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没食子酸(gallic acid,简称GA)在水稻叶片上的残留时间,并在检测水稻叶片上残留量的同时接种病原菌,调查接种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情况,以确定GA在水稻叶片上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作用的持效期。研究结果表明,GA不具有内渗作用,只残留在水稻叶片的表面。分别用100、200和400 mg/L的浓度处理叶片后,GA在叶片表面的残留时间分别为16、24和28 d。200 mg/L浓度处理叶片后,GA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作用的持效期为16 d。研究结果可为有效使用GA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9.
Imperial city and outer cit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ancient Chinese capital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and Guo changed from the original spatial structure mode of "respecting the west" and "sitting in the west and facing the east" to the spatial structure mode of "sitting in the north and facing the south" and the three outer cities in the east,south and west surrounding the imperial city after the Wei,Jin,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and gradually changed from the original "multi palace" system to the "single palace" system.Finally,a "heavy city" capital spatial structure with the outer city around the imperial city and the imperial city around the palace city,and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chessboard format was formed.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it was a period of great change in the history of feudal society in China.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form of capital citie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the track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ideology,political system,economic structure and many other field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was made clear.  相似文献   
130.
加工型辣椒新品种‘艳椒426'是以‘754(2)-1'为母本,‘750-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平均株高102.0 cm,始花节位15节。果实朝天,单生,小尖椒形,果长6.0 cm,果宽1.0 cm,果肉厚0.1 cm,平均单果质量4.8 g,生物学成熟果红色。皮薄,味辣。中晚熟,平均鲜椒产量为25.5 t·hm~(-2)。对病毒病和疫病具有较强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