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2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394篇
林业   263篇
农学   365篇
基础科学   236篇
  604篇
综合类   1357篇
农作物   298篇
水产渔业   141篇
畜牧兽医   623篇
园艺   262篇
植物保护   21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01.
选取150只健康乌苏里幼貉(Nyctereutes ussurienusis Matschie),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各试验组按25%、50%、75%、100%比例用膨化大豆替代鱼粉饲料进行饲养试验,通过对针、绒毛的长度、粗细和皮板长度等反映毛皮质量各项指标的测定与分析得出:彭化大豆代替鱼粉能满足乌苏里貉冬毛生长的需要,不影响乌苏里貉毛皮质量.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究原料乳在4 ℃冷藏过程中的脂质变化,从而指导乳及乳制品的后期加工,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分别对冷藏第0、2、3、4、6天的原料乳脂质进行绝对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原料乳共检出20种脂质亚类、880种脂质分子,其中甘油三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亚类含量最高;以P值 <0.05,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VIP)>1为标准共筛选出420种显著性差异脂质代谢物,以P值 <0.01,VIP >1为标准共筛选出98种极显著性差异脂质代谢物。整个冷藏过程中,极显著性差异脂质分子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第3天与第4天对比组(D3 vs D4)脂质变化最为明显,冷藏3~4 d是原料乳脂质变化的关键阶段。对D3 vs D4组的极显著差异脂质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10种脂质分子被注释到6条代谢途径中,其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基丝氨酸被注释到甘油磷脂代谢及神经酰胺、鞘磷脂被注释到鞘脂代谢是该阶段的主要代谢途径。研究结果为探明原料乳冷藏过程中的脂质变化、划定脂肪水解的关键期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后期乳制品的加工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3.
泡菜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其规模化生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泡菜在发酵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物理、生物及化学变化,赋予了泡菜更多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本文对泡菜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和泡菜的保健功能做了论述,并从优良泡菜菌种的选择、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以及发酵后的防腐处理三个方面探讨了规模化纯种发酵泡菜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04.
选择同一条件下饲养的21日龄体重相近的新广麻鸡母鸡38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1%、2%和3%野葛(Pueraria lobata)叶粉的试验饲粮,试验期共49 d,旨在研究肉鸡饲粮中添加葛叶粉对其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肉鸡饲粮中添加1%~3%葛叶粉对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添加2%、3%葛叶粉均能显著提高肉鸡血清白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甘油三酯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添加3%葛叶粉还可提高肉鸡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尿素氮、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3)添加1%~3%葛叶粉可显著提高肉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添加3%葛叶粉可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4)添加1%葛叶粉能显著提高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添加2%葛叶粉显著提高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降低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添加3%葛叶粉显著提高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降低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2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3%葛叶粉对肉鸡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肉鸡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功能,有利于机体健康.葛叶粉可应用到肉鸡饲料中,添加3%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检测隆林猪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方法] 采集33头隆林猪的耳组织样本,通过酚-氯仿法提取DNA后,使用猪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分型,得到的原始数据通过Genomestudio软件和Linux系统进行处理,使用CNVPartition和PennCNV软件分别检测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并利用Bedtools软件将CNV合并为拷贝数变异区域(copy number variation region,CNVR),使用Biomart对CNVR进行基因定位,利用David网站对定位到的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猪QTL数据库对共同CNVR进行QTL注释。[结果] CNVPartition软件共检测到260个CNVs,合并为47个CNVRs,其中缺失型40个、获得型5个、混合型2个,共定位到84个基因,显著富集到13条信号通路;PennCNV软件共检测到96个CNVs,合并为15个CNVRs,其中缺失型9个、获得型1个、混合型5个,共定位到8个基因,显著富集到8条信号通路;2个软件检测结果定位到的基因主要富集在嗅觉相关通路和G-蛋白偶联相关通路中,其中INPP5BNEURL1和GAPDHS基因显著富集到精子活力通路;2个软件获得了3个共同CNVRs,其中缺失型、获得型和混合型均为1个,共定位到8个基因,显著富集到涉及嗅觉感官知觉的化学刺激检测通路、嗅觉受体活性通路、嗅觉转导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膜整体组件通路和质膜通路共7条信号通路;共有130个QTLs与3个共同CNVRs重叠,其中与背膘厚、肉质和乳头数相关的QTLs分别有11、9和6个。[结论] 隆林猪CNV可能与嗅觉功能、繁殖性能、背膘厚、肉质和乳头数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克隆郏县红牛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beta,POLB)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以郏县红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克隆POLB基因完整CDS区序列;利用在线软件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POLB蛋白的理化性质、疏水性、磷酸化位点、跨膜结构、信号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互作蛋白。【结果】 郏县红牛POLB基因CDS区序列全长1 008 bp,编码335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郏县红牛POLB基因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等反刍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哺乳类动物和禽类次之,与斑马鱼(鱼类)最远。郏县红牛POLB蛋白分子质量为38.26 ku,理论等电点(pI)为9.10,半衰期为30 h,不稳定系数为31.06,总平均亲水系数为-0.659,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磷酸化位点预测分析发现,郏县红牛POLB蛋白包含17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12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4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跨膜区和信号肽预测结果显示,郏县红牛POLB蛋白不属于跨膜蛋白和分泌型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发现,其主要包含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4种结构;在线软件预测结果表明,POLB蛋白与XRCC1、FEN1、PARP1和LIG3等为互作蛋白。【结论】 本研究成功克隆了郏县红牛POLB基因CDS序列,其与绵羊亲缘关系最近;POLB蛋白为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的亲水性蛋白,与XRCC1蛋白互作程度最高,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POLB基因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主要分为ω-3 PUFA和ω-6 PUFA,是精子质膜脂质的主要成分,对精子抗氧化、提高精子质膜流动性、维持精子结构完整性及睾酮合成等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类型PUFA对精液品质的作用有所不同,ω-6 PUFA中的花生四烯酸(AA)能够促进睾酮的分泌,但精浆中过量的AA可能诱导氧化应激;亚油酸(LA)同样可提高体内睾酮水平,共轭亚油酸(CLA)可降低精子的氧化应激;动物体内少量的二十二碳五烯酸(DPA)不仅能参与精子的运输过程,还能提高精子的抗氧化能力。ω-3 PUFA中的α-亚麻酸(ALA)具有抗氧化作用并能刺激睾酮的合成,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作用与ALA相似,可提高精子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可促进睾酮合成;二十碳五烯酸(EPA)对精子结构及睾酮合成具有调节作用。适当的ω-6/ω-3 PUFA比例对精子的活力、质膜结构、脂质组成和顶体反应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PUFA对精子的作用可因添加的方式、类型、ω-6/ω-3PUFA的比例及动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近年来,PUFA对动物精液品质作用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提高精液品质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作者综述了在饲粮或精液稀释液中添加不同类型的ω-3 PUFA、ω-6 PUFA及ω-6/ω-3 PUFA比例对精子的影响,以期为深入了解PUFA在动物精液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为探究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on)对缺磷胁迫的生理和代谢响应,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分析了正常供磷(+P处理)和缺磷(-P处理)对假地豆生长及代谢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磷胁迫降低了假地豆地上部干重和磷含量,但促进了根系生长。随后,代谢组共检测到假地豆叶片和根系的267个代谢物,可被分为12类。其中,叶片和根系的缺磷胁迫差异累积代谢物(DAMs)均为79个。缺磷处理导致假地豆叶片和根系的原花青素、槲皮素及其衍生物的积累显著增加,而2'-脱氧腺苷5'-单磷酸(dAMP)的积累显著减少。此外,缺磷处理使根系的8个有机酸和4个糖及醇类的积累显著增加。综上,假地豆通过促进根系生长和调整代谢物积累来提高对缺磷胁迫的适应性。本研究将为进一步解析假地豆适应缺磷胁迫的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以内蒙古农牧业科研、生产以及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构建协同创新的农牧业科研信息服务体系为规划愿景,充分发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在种质资源、科研条件、数字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对农牧业生态环境、作物长势、自然灾害、种植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等领域的农牧业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共享,融合大数据、智能检索、可视化等新技术,设计开发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为农牧业科学研究以及农牧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