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0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525篇
林业   505篇
农学   569篇
基础科学   239篇
  598篇
综合类   2450篇
农作物   366篇
水产渔业   212篇
畜牧兽医   895篇
园艺   364篇
植物保护   36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435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380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19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调查吉林省长春市周边地区(榆树、农安、九台、双阳和德惠)腹泻梅花鹿源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对梅花鹿源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和生化反应鉴定;并对所得菌株进行玻片凝集法确定血清型;用平板扩散法或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9种耐药基因。共得到127株大肠杆菌,84株大肠杆菌属于36种不同的血清型,其中47株属于11种血清型,即O2,O7,O9,O21,O26,O87,O126,O128,O138,O142和O154;所得菌株对15种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基因strB、strA、aadA、tetA和sul2在被检菌株中最为流行。菌株对磺胺类和四环素耐药性最严重, 而且大多数菌株呈多重耐药性;对阿莫西林、卡那霉素较为敏感。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四倍体高粱及其后代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约翰逊草、四沈甜、四6A及其杂交后代饲草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高粱与约翰逊草杂交种及分离世代粗蛋白在孕穗期达到最高,粗脂肪含量以抽穗期最高,单位能量值和单株生物产量以抽穗期最高。综合各营养成分含量分析认为,抽穗期有效养分含量较高,能量达到最大值,为刈割的最佳时期。四沈甜×约翰逊草杂交种粗蛋白含量在8%~10.3%,F3达到10.36%。为开展高粱与约翰逊草杂交选育优质饲料作物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993.
高产条件下大蒜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方品种金乡白皮蒜为试材,进行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研究高产条件下大蒜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结果表明:大蒜从种植到鳞芽花芽分化期,干物质积累缓慢,积累量占20.4%;鳞芽和花芽分化后,干物质积累加快;鳞茎膨大期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大蒜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趋势基本一致。整个生育期大蒜吸收N248.1kg/hm2,吸收P40.2kg/hm2,吸收K151.4kg/hm2,吸收比例为1∶0.16∶0.61,大蒜对N的吸收主要集中在中后期,对P、K的吸收则主要集中在中前期。  相似文献   
994.
大花蕙兰类原球茎薄切片高频诱导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大花蕙兰离体诱导类原球茎几个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构建优良、高效的离体诱导体系.研究表明,不同外植体类型再生能力有显著差异,其中以类原球茎(protocorn-like body,PLB)横切片(transverse thin cell layers,tTCLs)为外植体可获得最高的PLB再生频率,叶片再生频率及数量最低.不同激素配比影响tTCLs的再生能力,其中在1/2 MS+TDZ 1.0 mg/L +KT 0.5 mg/L +NAA 0.5 mg/L上最高诱导频率为91.20.在上述培养基中添加3.0 mg/L AgNO3可提高tTCLs上PLBs的形成,但作用不显著.可见,以tTCLs为外植体诱导大花蕙兰PLBs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95.
大棚栽培对翠冠梨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翠冠梨为试材,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大棚栽培对梨叶片与果实主要矿质元素吸收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期间,叶片和果实对N素的需求量最大;叶片中Mg,Mn,Zn3种元素和果实中N元素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叶片与盛花后72d之后果实中Ca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大棚栽培条件下梨树的需肥量要高于露地栽培,生产上应加强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996.
茶树花蕾14-3-3蛋白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茶树花蕾发育阶段的相关基因表达,了解茶树花蕾的发育机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抑制茶树的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方法】利用cDNA-AFLP技术对茶树花蕾发育早期和晚期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采用RACE技术克隆到花蕾发育晚期阶段特异表达的、在花蕾发育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的14-3-3基因,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研究该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特点。【结果】在测定的大约1 110个茶树花蕾cDNA片段中,122个(10.9%)是差异性表达的,其中87个在发育晚期特异表达,包括茶树14-3-3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DQ444463),其全长为1 072 bp,包含1个由783个核苷酸组成的ORF,编码260个氨基酸,5′非翻译区和3′非翻译区分别有67和222个核苷酸,该基因与其它植物的14-3-3蛋白基因在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方面均有着比较高的相似性。RT-PCR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茶树的晚期发育花蕾中特异表达。【结论】14-3-3蛋白仅存在于茶树发育晚期的花蕾中。cDNA-AFLP技术能用于茶树花蕾不同发育时期的基因分离研究。  相似文献   
997.
花生幼叶丛生芽成苗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品种豫花14号4 d苗龄的幼叶诱导的丛生芽为研究对象,对丛生芽的伸长和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分别将丛生芽继代到4种不同的培养基上促进芽伸长,其中,以继代培养基MS+6-BA 2 mg/L+NAA 0.4 mg/L+AgNO32 mg/L植株再生率最高。当丛生芽长至3 cm左右时,移入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998.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所选择的科学计量指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近年的被引证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阐述了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的进展情况及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999.
对肉牛饲料进行营养价值评定,并选择55头西门达尔杂交肉牛分5组进行试验,研究不同日粮组合对杂交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肉牛代谢体重干物质采食量与日粮粗蛋白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日增重随代谢体重采食量的增加呈直线增加,经济效益随肉牛日增重的增加呈直线增加。以秸秆 野草 0.7 kg玉米面、秸秆 野草 0.5 kg肉牛浓缩料、秸秆 牧草 0.5 kg肉牛浓缩料、秸秆 野草 2 kg肉牛精料补充料和秸秆 牧草 2 kg肉牛精料补充料5种日粮组合分别饲喂西杂肉牛63~75 d,日增重分别为0.14,0.32,0.63,0.90和1.08 kg,体况评分分别增加0.10,0.17,0.33,0.48和0.77分,日盈利分别为-0.36,0.76,3.07,5.74和6.13元。结果表明,在传统饲养模式下,改善粗饲料品质、补充含蛋白质和矿物质的精料可显著提高肉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我国社会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的教育水平发展得更加迅猛。近来现代教育理论已经从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转向创造性思维,问题的解决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上。本文探讨在部分云南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中用新的多媒体电脑技术——网络探究性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其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成绩。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应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文章论述如何设计和组织网络探究性学习,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和网络探究性学习问卷调查,显示出它的优势及局限性。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网络探究性学习在现代教学中有很强的适用性,是一种值得提倡推广的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