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Canine mammary carcinomas (CMC) represent a range of histolopathological subtypes with diverse biological behaviours. Several individual factors, including stage, grade, subtypes and presence of invasion, predict outcome. Less is known how these factors interact and impact prognosis.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develop and test comprehensive bio‐scoring systems in CMCs.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data from 127 dogs with MCs treated through two prospective studies were obtained. All dogs underwent standardized pre‐surgical staging, treatments and regular follow‐up visits. All tumours were evaluated, classified and graded according to published guidelines. Time to primary metastasis was the main endpoint in this study. Two bio‐scoring systems were developed: The multivariate scoring (MVS) was based on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analysis where only factors significant in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tumour size and grade) were kept for the final model. The refined flexible scoring (RFS) system was based on results from subgroup analysis, which guided the development of a flexible system. Progressive worsening prognosis was observed with increasing bio‐scores in both systems. MVS: Median primary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TTM1 days) was not reached in dogs with bio‐scores 0 to 5, 10, 15 and 648, 149, 317, in MVS groups 25, 30, 40, respectively. Similarly, TTM1 was not reached in dogs with RFS 0, 1, 2 and 374, 407 and 149, in dogs with bio‐scores 3, 4, 5, respectively. However, a more distinct separation between dogs with high risk vs low risk for metastasis was observed with RFS, suggesting superior overall prognostication regarding the risk for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22.
为了建立一种敏感和特异的猪圆环病毒3型(PCV3)抗体检测方法,对PCV3-Cap蛋白抗原表位预测发现其抗原表位多聚集在C端(羧基端),而N端前33氨基酸为核定位序列。以截断N端前120个氨基酸后的PCV3ORF2序列为靶基因,设计引物。以PCV3阳性病料为模板,PCR扩增截短的ORF2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ET-30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并转染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菌后选择最佳诱导表达条件,采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以纯化后的重组Cap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PCV3间接ELISA (indirectELISA)诊断方法,并初步用于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从阳性病料中扩增出大小为285bp的PCV3ORF2基因片段,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成功。采用1mmol·L-1 IPTG诱导,在37℃条件下培养6h重组菌,重组蛋白获最佳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与PCV3阳性血清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ELISA的最佳包被抗原质量浓度为1μg·mL-1,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20,酶标抗体最佳工作浓度为1∶5 000。阳性判定值为S/P≥0.273。批内和批间系数均小于10%,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PCV2阳性血清用本方法检测为阴性,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特异性。检测采集的439份临床猪血清,PCV3抗体阳性检出率为60.59%(266/439)。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敏感、特异的猪圆环病毒3型(PCV3)抗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3.
24.
跟踪过程中发生的尺度变化、形变、遮挡是导致模型漂移的重要原因。为了克服模型漂移对鲁棒跟踪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判别式模型和候选区域的跟踪算法。首先,该算法采用候选区域替代传统的滑动采样,适应跟踪过程中目标的位移和尺度变化。接下来,为了提高目标的表征能力,先用预训练网络提取整幅图片的深度特征,再通过感兴趣区域采样层(ROI pooling layer)快速提取每一个候选区域的深度特征,进一步提高跟踪算法的鲁棒性。最后,运用多模型选择机制进行回撤过去错误的模型更新,并通过调整搜索区域实现对目标的重检测,有效抑制了模型漂移对鲁棒跟踪的影响。实验中,本文算法与相关算法在OTB 2013数据库和UAV 20L数据库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精确度与成功率上均取得了最优性能,并能有效抑制模型漂移对鲁棒跟踪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天目山紫楠种群年龄结构与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天目山紫楠Phoebe sheareri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天目山紫楠种群,为森林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浙江省天目山常绿阔叶林1 hm2(100 m×100 m)样地调查数据,分析了优势种紫楠种群的年龄结构,并按胸径(DBH)将其分为5个径级,分别为径级1(1.0 cm≤DBH<2.5 cm)、径级2(2.5 cm≤DBH<10.0 cm)、径级3(10.0 cm≤DBH<20.0 cm)、径级4(20.0 cm≤DBH<30.0 cm)、径级5(DBH≥30.0 cm)。同时,应用点格局方法分析了不同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空间关联性。  结果  ①径级1和径级2低龄个体较多,占总统计量的68.95%,径级3个体占23.71%,径级4和径级5高龄个体较少,占7.34%。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Ⅰ型,属于增长型发展模式。②径级1、径级2、径级3、径级4个体以聚集型分布为主,且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大,聚集性也越显著,径级5以随机分布为主。③各径级间关系密切,以正关联为主。从小尺度观察,径级1与径级4个体在0~5 m尺度内是负关联,径级3与径级4个体在0~8 m尺度内是负关联,径级3与径级5个体在0~4 m尺度内是负关联。除此之外,其他径级个体之间皆为正关联。从大尺度观察,天目山紫楠种群各径级个体之间基本都呈显著正关联。  结论  天目山紫楠种群属于增长型的发展模式,各径级都呈集群分布,不同径级间的关系密切,以正关联为主。图5表2参24  相似文献   
26.
27.
非洲猪瘟病毒无标签p30-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出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败血症、皮炎和关节炎为特征,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建立临床检测ASF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扩增了ASFV-CP204L基因,通过pET-30a原核表达系统表达p30蛋白,使用Ni-NTA纯化表达产物,通过肠激酶切除外源性蛋白,得到无His-组氨酸标签的p30蛋白,以此为诊断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表达的无标签p30重组蛋白大小约为30 ku,与ASF阳性猪血清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确定ELISA抗原包被浓度为1 μg·mL-1,根据ROC曲线下面积确定S/P值>0.398判定为阳性,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10%;与PCV2、CSFV、PRV-gE、PRRSV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与INGENASA商品化试剂盒总符合率为97.78%。用该方法分别检测标准阳性血清、动物感染试验血清和收集的区域性临床血清644份,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到1∶512倍稀释的标准阳性血清样品;检测感染动物血清,其中80%(4/5)的试验动物在第10天抗体为阳性。644份临床猪血清样品中抗体阳性率为7.61%,其中,母猪、后备母猪、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3%、0%、4.94%、7.55%和28.7%。本试验建立的ASFV-p30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可应用于ASFV的抗体检测,为ASF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8.
轮回选择对豫综5号玉米群体产量性状配合力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群体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是培育优良玉米自交系的源泉。玉米群体的改良研究对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优良自交系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NC II遗传交配设计,以豫综5号5个轮次改良群体为父本,以黄早四、丹340、中综5号、齐319、掖478、Mo17为测验种配制成30个测交组合,通过一年两点的产量性状及其配合力评价试验,研究轮回选择对豫综5号群体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轮回选择对群体单株产量的改良是有效的,群体与各测验种间的杂交后代产量平均每轮提高3.57%。半姊妹轮回选择和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在改良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方面, 均得到显著提高,呈逐轮上升的趋势;采用半姊妹轮回选择对豫综5号群体3轮的选择后,C3群体与C0相比,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从–11.63增长到5.57,差异极显著;经1轮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后,群体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从C3的5.57增加到C4的9.75。豫综5号改良群体与黄早四的特殊配合力得到一定的提高,逐轮朝着Reid×唐四平头杂优模式水平提高的方向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9.
根系形态以及生理特征与作物养分水分高效利用密切相关。利用根系发育突变体是研究根系结构与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近10多年来,一些玉米根系发育的突变体被鉴定出来,其中包括影响节根发育的rtcs突变体,影响侧根发育的lrt1、slr1、slr2和rum1突变体,还有影响根毛发育的rth1、rth2和rth3突变体,其中部分突变体所对应的基因已经克隆。这些进展有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玉米根系生物学特征在养分水分高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