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78篇
  免费   3772篇
  国内免费   8369篇
林业   9114篇
农学   12235篇
基础科学   6836篇
  12510篇
综合类   23562篇
农作物   3960篇
水产渔业   2555篇
畜牧兽医   10154篇
园艺   2901篇
植物保护   4892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728篇
  2022年   1905篇
  2021年   2843篇
  2020年   2700篇
  2019年   2339篇
  2018年   1809篇
  2017年   2694篇
  2016年   2547篇
  2015年   3319篇
  2014年   3296篇
  2013年   4165篇
  2012年   4986篇
  2011年   5298篇
  2010年   5095篇
  2009年   4644篇
  2008年   4484篇
  2007年   4897篇
  2006年   4412篇
  2005年   3976篇
  2004年   2007篇
  2003年   1707篇
  2002年   1603篇
  2001年   1643篇
  2000年   1802篇
  1999年   1938篇
  1998年   1755篇
  1997年   1475篇
  1996年   1358篇
  1995年   1273篇
  1994年   1130篇
  1993年   1057篇
  1992年   875篇
  1991年   703篇
  1990年   612篇
  1989年   442篇
  1988年   367篇
  1987年   261篇
  1986年   139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为了解保健砂中主要矿物质元素的含量情况,试验采集了6省共11个地区的鸽保健砂产品,首先比较了用湿法消化、干法消化和酸溶解法对钙磷待测样品进行前处理的效果,分别按照GB/T 6436-2018和GB/T 6437-2018测定方法测定了样品中的Ca、P含量,接着采用GB/T 13885-2017方法测定了样品中Fe、Cu、Zn、Mn的含量。结果表明:Ca的测定3号样品干法较湿法消化结果高3.16%(P < 0.05),5号样品干法、酸溶解法较湿法消化结果分别低0.87%、2.16%(P < 0.05),三种方法中酸溶解法最适合对保健砂进行前处理|多数省(市)的保健砂样品均有较高含量的Ca,最高达到29.4%|P含量普遍严重偏低,8个样品的P含量都在0.05%以下,比其余样品的P含量低数十倍|钙磷比多数都在100以上,最高钙磷比达到792,保健砂中钙磷比例严重失衡|样品中Fe、Cu、Zn、Mn的含量分别为3387 ~ 22185、3.8 ~ 112.5、7.46 ~ 865.5 mg/kg和58.8 ~ 1401 mg/kg。由此可见,保健砂中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均极大,迄今没有统一的标准,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关键词] 保健砂|矿物质元素|前处理|钙|磷  相似文献   
992.
2020年2月20日,贵州省道真县生态护林员在其境内的国家级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和国有林区发现多具野猪尸体。为弄清野猪死亡原因,防止可能出现的疫情在当地扩散,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本次野猪死亡事件展开调查。截至2020年3月4日,在该县3个镇8个村(社区)10个村民组,共排查发现23具野猪尸体,以体质量偏小的低幼龄野猪居多,约占70%;发现地点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性和方向性;因大部分尸体高度腐败,仅从采集的1份病料中,检出猪圆环病毒核酸阳性,未检出猪瘟、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非洲猪瘟等疫病病原;经排查,未发现野猪尸体附近的村(社区)生猪养殖户饲养的生猪发生异常发病死亡现象。经伽马分布估算,该县平均每天可能出现的死亡野猪数为0.44头(95%CI,0.28~0.64)。综上分析推测,野猪死亡既有经境内公路来往的生猪运输车辆及废弃物传入疫病导致的可能性,也不排除中毒或天气变化等其他因素的可能。由此建议加强公路沿线一带的林区排查,加大跨省公路车辆消毒力度,降低野猪死亡事件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993.
自2018年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传入中国以来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2021年以后,我国的ASF流行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临床中出现了“自然变异株”。这些毒株可能导致感染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疫病混淆等问题。这与国外的流行演变规律一致,即当ASF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流行较长时间后,其临床表现将由急性发病转变为缓慢发病或出现新的临床表现。经过多年的观察积累,国外已经对该病毒的流行规律特别是自然弱毒株的演变进程有了大量记载,但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描述。为此,就ASF自然弱毒株的演变进程进行综述,从而提出加强血清学诊断产品研发、加快产业化报批进程、适时开展血清学监测追溯等建议,以期为我国ASF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为建立快速测定猪尿中地西泮及其7种代谢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确证方法,本研究优化了样品净化的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PCX柱)及其淋洗洗脱条件。猪尿液酸化后直接经PCX柱净化,依次用水、60%甲醇水溶液淋洗,最后用5%氨化甲醇洗脱;选用BEH C18色谱柱分离,UPLCMS/MS进行检测,以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定量。结果显示:8种药物在0.3~2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μg/L和0.3μg/L;各药物在3个添加浓度下回收率为73.6%~95.3%,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18.6%(n=6)和2.2%~12.6%(n=3)。结果表明,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995.
VP1蛋白是口蹄疫病毒(FMDV)的主要结构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以及激发保护性免疫应答。为探究VP1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筛选出其最佳体外表达系统,使用Visual Gene Developer、CodonW、GraphPad Prism等软件,对VP1基因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同时将VP1基因密码子使用频率与大肠杆菌、毕赤酵母、昆虫杆状病毒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作了比较。结果显示,VP1基因的CAI为0.21,ENC为55.43,GC3S为65.26%,表明该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较弱并且密码子偏好以G/C碱基结尾。结合VP1基因与各表达系统密码子使用频率比值,发现其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频率比值差异最小且CAI最大,因此推断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FMDV VP1基因最适体外表达系统。本研究为FMDV亚单位疫苗研制等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规模鸡场两种环境细菌在禁抗前后耐药性的变化,以评估使用抗菌药对养殖场用药的影响,通过对禁抗前以及禁抗6个月后规模鸡场的环境进行采样,培养分离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然后针对15种常见抗菌药物开展药敏试验,并对敏感性进行比对。结果显示:禁抗前规模鸡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妥布霉素、林可霉素、头孢拉定、卡拉霉素等较敏感,而对磺胺异噁唑、土霉素、头孢唑林和青霉素等耐药;金葡菌对头孢曲松、卡拉霉素、头孢唑啉、氟苯尼考等较敏感,而对土霉素、磺胺异噁唑、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耐药。禁抗6个月后,两种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的敏感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对土霉素、磺胺异噁唑、氟苯尼考、青霉素等的敏感性增加不多甚至有降低。结果表明禁抗总体上可以增强鸡场环境中两种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降低耐药性。本文为指导规模鸡场禁用和科学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97.
为准确区分H5亚型禽流感病毒2.3.2.1分支和2.3.4.4分支的毒株,通过对GenBank和GISAID数据库中发表的以及本实验室保存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2条探针,建立了区分H5亚型禽流感病毒不同分支毒株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反应体系和反应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开展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以及临床应用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及常见禽病病毒无交叉反应;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2.3.2.1分支和2.3.4.4分支毒株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495.0 copies/μL和22.3 copies/μL;100份临床家禽拭子禽流感病毒检测结果与常规RT-PCR和病毒分离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敏感、准确、耗时少,同时还可区分不同分支,可应用于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准确、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98.
微流控芯片是一项以芯片为基础,结合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形成的技术平台,能够在一个芯片上实现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流程,具有高通量、高效率和易操作的特点。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该项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应用于化学分析、微生物检测等,尤其是在微生物检测和分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步产生了商品化的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因具有小型化、节约试剂、速度快、集成化程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目前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还很少见。本文对微流控芯片的技术原理、结构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动物疫病的高通量检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9.
《家禽屠宰检疫规程》在规范家禽的屠宰检疫,加强家禽产品的检疫活动管理,保障动物源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家禽屠宰检疫规程》关于家禽屠宰场所定义、规程适用动物、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的判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家禽产品入库贮藏后才出厂如何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提出可采取贮藏后继续调运或分销的检疫方式出具检疫证明这一解决方案。这提示在今后工作中扩大屠宰检疫的适用范围及检疫对象,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屠宰检疫规程,提升屠宰检疫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海南省历史疫区猪链球菌Ⅱ型的流行及分布情况,选择东方、文昌、儋州及白沙4个历史疫情市县,针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开展了血清学调查和生物安全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涉及4个市县的29个养殖场点,包含中小规模场9个、散养户20个;共检测猪血清样品307份,检出阳性95份,个体阳性检出率为30.94%(95/307),检出阳性场点17个,群体阳性检出率为58.62%(17/29)。4个市县中,群体阳性检出率介于28.57%~85.71%,个体阳性检出率介于4.00%~84.15%,不同市县间差异均显著(P 0.05);不同场点中,中小规模场的群体阳性检出率(77.78%)高于散养户(50.00%),但个体阳性检出率(28.29%)低于散养户(36.27%),差异均显著(P 0.05)。被调查养殖场户的生物安全状况不佳,35.7%的场点人员随意进出,仅21.4%的场点设有车辆出入消毒设施,定期组织培训的场点仅占21.4%。结果表明,海南省历史疫情市县的猪链球菌Ⅱ型污染面广,防控效果不理想,疫情传播风险较高,尤其是疫情多发地区和散养户。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加大防控力度,加强养殖人员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养殖场点生物安全水平,减少疫情发生。本调查为今后海南省猪链球菌病防控提出了可行性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