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51.
畜禽粪便中兽用抗生素削减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兽用抗生素具有显著的促动物生长、预防动物疾病的作用。随着集约化畜牧业以及配合饲料工业的不断发展,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全球范围内已被广泛应用。我国畜禽养殖业对抗生素的依赖甚是严重,每年用于畜禽养殖的兽药抗生素超过了8吨,占抗生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这些兽用抗生素并不能完全被动物体所吸收,绝大部分以原药或者代谢产物的形式随畜禽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导致畜禽粪污中多种抗生素残留,最高浓度达到了183.50 mg·kg~(-1)。残留抗生素可能经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和水体环境中,一方面影响土著微生物的活性,另一方面引起抗性菌和抗性基因的产生和传播,给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因此,充分、有效消减畜禽粪污中兽药抗生素十分重要而迫切。论文作者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畜禽粪便抗生素的污染特点和赋存规律进行了系统介绍,并着重阐述了国内外畜禽粪便中兽用抗生素削减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描述了畜禽粪便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的分类及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两种处理方式下畜禽粪便中兽用抗生素的去除程度进行了详尽、深入分析,同时对抗生素消减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充分讨论。主要结论:好氧堆肥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泰乐菌素等主要类别抗生素的最高去除率可达65.5%—100%,去除效果受抗生素种类、初始浓度、添加方式、堆肥温度、供养方式、底物组成影响;厌氧发酵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甲氧二嗪的去除可达100%,但几乎无法去除磺胺噻唑、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氯哒嗪、泰乐菌素,去除效果受抗生素种类、浓度、发酵温度、污泥性质、混合速率和发酵时间影响。最后,对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建议加强兽用抗生素的监管,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加速兽用抗生素替代物品的研发,减少源头污染;深入开展畜禽废弃物好氧堆肥或者厌氧发酵过程中抗生素降解产物及机理研究;筛选具有强降解能力的微生物作为菌剂,强化其对畜禽养殖废弃物中兽用抗生素的消减;深入研究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过程中抗生素和ARGs之间的相互关系,去除兽用抗生素的同时也加速ARGs的削减。  相似文献   
152.
近年来,吉林省部分地区常因超量使用丙硫咪唑驱除猪蛔虫、猪囊虫而发生中毒。现将其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东尖乡大桥村养猪户张某养肥猪7头(120—150kg)。经兽医检查疑患猪囊虫病。采用湖北省潜江市抗生素厂生产的丙硫咪唑片剂(100mg/片,批号  相似文献   
153.
近两年来,我们收治了5例猪脑炎病,经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且病状复发,后改用以中药为主的疗法效果明显,患猪康复未见复发。观介绍于下。 (一)典型病例:五一乡五一村金某自养成年母猪,营养中等,于1991年3月1日求诊。主诉:母猪已产仔一个多月,从今早不吃食,卧地不动,体温38℃,到中午见走路转圈,口有白沫。  相似文献   
154.
试验旨在建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σC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制备σC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评估所制备抗体的效价。通过RT-PCR方法扩增获得NDRV DH13株σC基因,连接至pET-30a(+)及pET-32a(+)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获得两种σC重组蛋白,经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形式。利用切胶方法纯化不含His标签σC重组蛋白,利用Ni-NTA柱纯化含His标签σC重组蛋白。以纯化的无His标签蛋白为免疫原免疫兔子获得兔抗σC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分别使用抗His标签的单克隆抗体和NDRV-σC蛋白阳性血清两种一抗评估抗体的特异性,间接ELISA(iELISA)检测抗体滴度。SDS-PAGE结果显示获得34和37 ku两种重组蛋白,且均得到高效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所制备的抗体与σC蛋白亲和力较好。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其效价达1:25 600。本试验成功构建σC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制备的σC蛋白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σC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开展NDR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5.
【目的】鉴定、克隆冬瓜 BhiOXR 基因,明确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征,为深入研究冬瓜 BhiOXR 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冬瓜基因组鉴定 BhiOXR 基因家族成员,设计扩增 BhiOXR 基因 CDS 的全长引物,通过 RT-PCR 克隆 BhiOXR 基因。以低温(4℃)、高温(40℃)、盐胁迫(150 mmol/L NaCl 溶液) 和干旱胁迫(10%PEG6000 溶液)处理冬瓜高代自交系 B227 幼苗,利用 qRT-PCR 技术分析冬瓜 BhiOXR 基因 分别在上述 4 种非生物胁迫处理下(处理 0、4、8、12、24 h)的表达特征。【结果】鉴定到 6 个冬瓜 BhiOXR 成员,并进行全长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 分析结果表明,BhiOXR1 响应低温、高温和干旱胁 迫,不响应盐胁迫;BhiOXR2a、BhiOXR2b 和 BhiOXR4 响应低温、盐和干旱胁迫,不响应高温胁迫;BhiOXR3 和 BhiOXR5 响应低温、高温和盐胁迫,不响应干旱胁迫。【结论】明确了冬瓜 BhiOXR 基因受低温、高温、盐 和干旱等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并且不同 BhiOXR 基因响应的非生物胁迫有差异,由此推测 6 个 BhiOXR 成员可 能在抵御不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所表现的抗氧化作用不尽相同,为进一步探究冬瓜 BhiOXR 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6.
作者根据赤峰的自然环境条件、农业生产要素条件、农业生产优势条件,对如何调整该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优质农业产品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优质农产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7.
利用考古遗迹、年代和区域DEM数据,采用GIS方法,综合分析了晚冰期以来,人类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迁移与扩散。结果表明:16~6 kaBP人类活动的足迹已遍布青藏高原东北缘,早期人类活动没有固定的聚落,表现为高度流动、长距离、大范围的迁移特征;晚期则实现了半定居。末次冰消期生活在黄土高原西端较低海拔的人群沿着黄河谷地进入高原,到达海拔2 600 m的共和盆地,并以该盆地为枢纽,向北于14 kaBP进入海拔3 000 m以上的青海湖盆地,向南于11 kaBP登上了4 000 m的青藏高原主体,向西在全新世早期进入柴达木盆地,并通过格尔木河河谷翻越昆仑山进入可可西里和羌塘高原。6~2 kaBP本区跨进新石器-青铜时代,有固定的聚落,发生了2次显著的文化扩散,5~4 kaBP马家窑文化在本区黄河-湟水谷地扩散;3 kaBP畜牧业的确立,人类再次向高原腹地扩散,并实现了对海拔4 000 m以上高原的长期占领。  相似文献   
158.
表达NDV F48E9株F基因的MDV CVI988株转移质粒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新城疫病毒(NDV)F48E9株融合蛋白(F)基因1700bp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中,构建成表达F基因的载体pIRESF,然后将包含F基因及其上游的内含子和下游的polyA的2900bpDNA片段再克隆入包含gB启动子的SK载体中,并使其克隆到gB启动子600bp的下游,最后将包含gB启动子和F基因表达盒3500bp克隆到包含MDVCVI988非必须片段US10的载体SK中。该研究为进一步在细胞中转染并获得表达F基因的MDVCVI988重组病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9.
PRV LA株gD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其重复高变区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猪伪狂犬病病毒鲁A株(PRVLA株)gD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在测序的l453bp的DNA序列中包括着1个l203bp的ORF(即gD基因),它编码40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在整个gD基因的ORF内PRVLA株与PRV Ea株、Hulbei株、Rice株、NIA-3株、Kaplan株的gD基因比较,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3%、98.3%、98.0%、98.1%、98.6%,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8%、97.8%、97.5%、98.1%、98.6%;发现PRVLA株gD基因与Ea株、Hubei株、Rice株、NIA-3株、Kaplan株的gD基因均在802~837nt处有1个C(A)GGCCC的重复高变区,其对应的是gD267~279位氨基酸残基Arg—Pro的重复高变区。正是该重复高变区的碱基缺失或插入使得PRVgD的ORF在l194~l215nt间变化,gD前体的氨基酸残基为398~404个。  相似文献   
160.
预防禽病的多价重组马立克氏病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因重组技术在控制动物疾病方面的应用 ,马立克氏病病毒被用作病毒载体构建多价重组疫苗。本文就重组马立克氏病病毒生长非必需区的发现 ,重组病毒在细胞和鸡体内的生长以及免疫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