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杨哲  刘克林  彭佳佳  秦扬  郑高言  明军  刘春 《园艺学报》2016,43(7):1402-1410
以红掌栽培品种‘Dakota’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AnCHI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花青素含量与该基因表达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红掌花青素合成途径。结果表明:AnCHI序列全长为1 11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777 bp,编码258个氨基酸;AnCHI在不同时期红掌佛焰苞以及根、茎、叶、肉穗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佛焰苞发育前期表达量明显高于后期,测得花青素含量与基因表达量变化基本一致;构建的pGEX-4T1-AnCHI重组表达载体在原核中正确表达。初步验证了AnCHI的表达可能对红掌佛焰苞花青素的合成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2.
百合部分种及品种系统进化关系的EST-SSR 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开发的百合EST-SSR标记引物中筛选了19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对百合22个原生种和74个品种进行了标记分析,依据各样品间的Jaccard’s遗传距离,用MEGA 5.05构建系统树,并用主坐标分析对试验样品进行类群划分。系统树显示:原产中国的原生种首先分化为两个类群:类群Ⅰ包括卷丹(Lilium lancifolium)、渥丹(L. concolor)、毛百合(L. dauricum)、川百合(L. davidii)、大花卷丹(L. leichtlinii var. maximowiczii)、大花百合(L. concolor var. megalanthum)、淡黄花百合(L. sulphureum)、山丹(L. pumilum)、百合(L. brownii var. viridulum)、兰州百合(L. davidi var. unicdor)等,其中一些为亚洲百合杂种系的起源亲本及麝香百合杂种系的亲本,推测由这些种杂交衍生出亚洲百合杂种系、麝香百合杂种系及LA系;类群Ⅱ包括宜昌百合(L. leucanthum)、湖北百合(L. henryi)、岷江百合(L. regale)等喇叭百合杂种系及东方百合杂种系的亲本,分别衍生出喇叭百合杂种系、东方百合杂种系及OT系,与已有文献记载基本相符。用NTSYS-pc 2.11a作主坐标分析,结果将供试材料分为亚洲百合杂种系、东方百合杂种系、OT系、LA系、原生种等类群,与已知分类关系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3.
应用分子标记探讨一种野生百合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采白辽宁省丹东市一种百合(Lilium)种质(简称丹东百合)的分类地位.应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方法对包括丹东百合在内的13种百合种质资源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丹东百合属于野百合种,与白天堂遗传距离最近,遗传距离为0.2667,与西伯利亚遗传距离最远,遗传距离为0.4286.  相似文献   
44.
百合鳞茎青霉病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易感病的切花百合品种"西伯利亚"鳞茎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方法,研究了30%醚菌酯水剂(0.67g/L)、8.5%高锰酸钾水剂(1.33g/L)、50%咪鲜胺锰盐粉剂(0.67g/L)、25%咪鲜胺粉剂(1.00g/L)、25%嘧菌酯水剂(0.67g/L)、99.9%高锰酸钾(0.33g/L)、25%甲霜·霜霉威粉剂(1.67g/L)等7种药剂对百合鳞茎青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粉剂0.67g/L溶液浸泡鳞茎20min,百合鳞茎的感病率、病情指数最低,防治有效率达61.40%,健康根系数量最多,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25%咪鲜胺粉剂1.00g/L溶液处理在感病率、相对防治效果等2项指标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防治效果仅次于50%咪鲜胺锰盐粉剂0.67g/L溶液处理。其余5种药剂处理虽然个别指标与对照差异显著,但综合防治效果不理想。因此,选用50%咪鲜胺锰盐粉剂(0.67g/L)溶液在百合冷藏前进行浸泡处理,对百合鳞茎青霉病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5.
东方百合"索蚌"离体培养快繁体系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东方百合"索蚌"为试材,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6-BA,NAA,IBA)诱导丛生芽及再生植株.结果表明:"索蚌"的最适灭菌时间为8~10 min,最佳取材部位是鳞片的基部.东方百合"索蚌"的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十6-BA 2.0 +NAA 0.1,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6-BA 2.0 +NAA 0.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 +IBA 0.01,生根率97.8 %,平均每苗根数可达11条;试管苗移栽的最佳基质为珍珠岩: 草炭土:河沙=1: 1: 1,成活率达92 %.  相似文献   
46.
安祖花细菌性疫病的Nested-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鹤  金茂勇  肖橘清  张宝珠  明军  袁素霞  刘春  张宁 《园艺学报》2011,38(10):2017-2020
根据基因库中已发表的安祖花细菌性疫病致病菌粉黛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dieffenbachiae)基因序列设计引物XcF1/XcR1、XcF2/XcR2,通过扩增条件优化,建立了安祖花细菌性疫病的Nested-PCR检测方法,可以直接从感染细菌性疫病的安祖花组织DNA中扩增出1...  相似文献   
47.
中国含笑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中国含笑属Michelia Linn.植物的分类、种质资源、木材特性、花香成分、病虫害防治、繁殖以及植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8.
百合肌动蛋白基因lilyActin 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百合功能基因表达研究中选择一个理想内参基因,依据岷江百合cDNA 文库所获得的百合肌动蛋白(Actin)基因的EST 序列,采用RACE 技术进行该基因cDNA 全长克隆,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获得百合肌动蛋白基因cDNA 全长序列(GenBank 登录号:JX826390),命名为lilyActin。该基因cDNA 全长1 367 bp,其中,5′非编码区91 bp,3′非编码区233 bp,开放读码框1 134 bp,编码377 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与其它15 种植物肌动蛋白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均在80%以上,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98%。进化分析显示,百合肌动蛋白与郁金香肌动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百合的花蕾、叶片和鳞片组织中恒定表达,表明相对于其他物种的内参基因,lilyActin 更适宜作为百合属植物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49.
以王百合雄性不育突变种质材料白天使小鳞茎的鳞片为外植体,接种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配比的NAA、6-BA的MS培养基上,进行诱导、继代增殖及生根培养,探讨不同因素对白天使离体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质量浓度配比对王百合雄性不育突变种质材料白天使的离体快繁会产生较大影响。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4 mg/L,最适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2 mg/L,生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50.
试验以玉米基础日粮为对照组,设小麦基础日粮、小麦基础日粮加木聚糖酶、黑曲霉发酵小麦为试验组,选择1日龄AA肉鸡36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公母混雏,预试期1周,第2周转入正试期,第4周末屠宰,测定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液指标、全肠食糜黏度,对盲肠内容物进行菌落分离,并对肝脏和脾脏做组织切片,进一步分析免疫功能。结果表明,①生产性能:7~14日龄,发酵小麦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料重比最高,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小麦组和小麦加酶组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均高于玉米组,差异极显著(P<0.01)。15~22日龄,发酵小麦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玉米组和小麦加酶组平均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高于发酵小麦组,低于小麦组,差异极显著(P<0.01);玉米组和小麦加酶组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小麦组和发酵小麦组的料重比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前两组极显著低于后两组(P<0.01)。23~30日龄,发酵小麦组平均日增重低于其他3组(P<0.01);玉米组和小麦加酶组平均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高于发酵小麦组,低于小麦组,差异极显著(P<0.01);发酵小麦组料重比高于玉米组和小麦加酶组,低于小麦组,差异极显著(P<0.01)。②发酵小麦组脾脏指数与小麦加酶组差异显著(P<0.05),胸腺指数与小麦组差异极显著(P<0.01),玉米组和小麦加酶组差异不显著;③盲肠内容物菌落分离结果显示,对28日龄肉仔鸡盲肠厌氧菌总数、乳酸菌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小麦加酶组大肠杆菌数与玉米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小麦加酶组和玉米组的大肠杆菌数与发酵小麦组和小麦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④血液指标:4个组T3、T4、血糖、尿酸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⑤不同日粮肉仔鸡肝和脾组织切片图显示,小麦日粮组肝脏组织、淋巴细胞局灶性增生面积大,其他组间无明显差异;小麦日粮组脾脏出现红髓淤血,其他组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