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稻飞虱是云南省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2013年云南省稻飞虱发生表现出:冬季虫源少于2012年同期,早稻田和中稻秧田期稻飞虱重发生,中稻稻飞虱发生较轻等特点,针对发生特点,采取“强监测,抓重点区域的监测与防控”等针对性措施,及时科学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2.
2013年云南省农作物病虫害又是一个重发、异发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达1028.67万hm^2次(1.543亿亩次),发生程度和面积与2012年基本持平.病虫种类、发生区域特点明显,虫害发生整体水平重于病害.全省病虫害防控工作以监测结果为依据,以实现粮食生产安全为目标,抓好关键病虫害、关键时期、关键区域的关键技术落实,累计完成防治面积1446.67万hm^2次(2.17亿亩次),挽回损失310万t.  相似文献   
43.
利用40个鉴别寄主对河南省5个小麦产区的44个单孢子堆纯化分离的小麦白粉病菌进行毒性鉴定分析,并采用多基因家系法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供试群体对Pm8、Pm1、Pm3a、Pm3b、Pm3c、Pm3f、Pm3e、Pm5、Pm6、Pm7、Pm17、Pm19、Pm34等抗病基因的毒性频率分别达到90%以上,已不能再作为抗源利用;对Pm12、Pm16、Pm21、Pm18、Pm2、Pm2+6、Pm2+MLD、Pm5(Mli)、Pm23、Pm30、Pm4a等基因的毒性频率低于15%,仍可以在抗病育种中加以利用;河南省的小麦白粉病菌存在地理之间的差异,同时病菌在地区之间有自西南向东北/东方向的传播。表明省内群体中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4.
人工苔藓结皮作为一种新型的防风固沙潜在途径而备受关注,为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培育扩繁技术,采用4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菌类(放线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藻类(小球藻和具鞘微鞘藻)、沙蒿胶(有和无)和基质类型(沙土基质和配方基质)对沙地苔藓结皮室内发育扩繁的影响。结果表明:(1)4因素中仅基质类型显著影响了苔藓结皮的盖度和株密度(P<0.05),沙土基质处理的苔藓结皮盖度和株密度均值比配方基质处理分别提高61.04%和17.48株/cm2;(2)藻类、菌类和基质类型显著影响了苔藓的生理特性(P<0.05),而沙蒿胶影响不显著。沙土基质、放线菌和小球藻的添加显著提高了苔藓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3)最适扩繁组合为"沙土基质+放线菌(1 g/kg基质)+小球藻(2 g/m2)",在30天内,上述组合在培养箱条件下(光照设定为6 000 lx,光周期12 h/d,温度20℃,空气湿度75%),可将1 m2野外苔藓种源培育为4 m2盖度达97.14%的苔藓结皮,实现4倍扩繁。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大规模工厂化高效扩繁苔藓种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5.
作为旱区广泛分布的活性地被物,生物结皮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有关区域尺度生物结皮养分效应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本研究选取基本覆盖毛乌素沙地全域的146个样点,以地统计学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区域尺度上旱区荒漠生物结皮下伏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物结皮提升了荒漠土壤养分含量,3种养分含量的变异系数(CV)中等,变异性大小顺序为CVTP(60.5%)>CVSOC(37.9%)>CVTN(30.8%);不同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不同,TP最佳拟合模型为线性模型,空间自相关性强烈,SOC、TN为指数模型,空间自相关性中等;受到植被状况、地表水热平衡状况等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在区域尺度上生物结皮下伏土壤养分含量在研究区东部较高,西南部较低;TP含量自东向西递减,SOC、TN含量自东向西呈现高-低-高-低的带状分布特点,二者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8,p<0.01)。  相似文献   
46.
云南冬春蔬菜生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冬春蔬菜是利用冬春季节云南气候地理优势种植蔬菜,是进一步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中成长最快的产业,已经成为云南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收入渠道之一。分析了云南冬春蔬菜生产现状,就解决相关制约因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7.
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与功能开发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都市农业是一种在大都市特殊地域和特殊社会经济环境背景条件下所产生的现代农业产业,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结构的高度市场化、农业生产方式的集约化、农业经营形式的产业化、农业生产手段的高科技化和农业生产“三效益”的协调统一等。同时,都市农业的功能要实现多元化拓展,它除了具备最基本的商品生产功能以外,还应当具备生态建设、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出口创汇、示范辐射等直接、间接的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48.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细菌的种类和功能,以诠释肠道细菌对草地贪夜蛾寄主植物适应性的影响,为揭示草地贪夜蛾的寄主适应机制及进一步预测其寄主谱扩张趋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对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进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利用筛选培养基对产生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及对苯酚有代谢能力的菌株进行初筛,并进一步用DNS法测定相关菌株产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的酶活性,用含苯酚的无机盐培养基培养菌株,检测菌株的苯酚降解效率。【结果】共分离获得45株细菌菌株,经同源序列比对分析,45株细菌菌株分属于3门5属8种,分别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放线菌门(Acinobacteria)的短杆菌属(Curtobacterium),其中克雷伯氏菌属的丰度最高。45株菌株中有产纤维素酶菌株11株,酶活力最高的是变栖克雷伯氏菌菌株K3,为0.105±0.007 U/mL;产木聚糖酶菌株10株,酶活力最高的是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9,为1.090±0.468 U/mL;产果胶酶菌株5株,酶活力最高的是变栖克雷伯氏菌菌株K27,为0.193±0.047 U/mL;降解苯酚的菌株9株,降解速率最高的是沙福芽孢杆菌菌株B8,为(0.347±0.042)%。【结论】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细菌的产酶菌株多样性较高,推测这是导致草地贪夜蛾寄主谱广,对寄主为害严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9.
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扩散为害规律观测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侵入我国后呈现快速蔓延为害态势,对我国玉米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威胁。本文通过全国范围的系统监测,总结了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侵入扩散区域、为害作物种类、发生面积、发生时间、虫口密度和为害情况。监测结果显示,玉米是我国草地贪夜蛾为害最重的作物。草地贪夜蛾在长江以南地区普遍发生,发生区域由南至北逐步扩散,虫口密度由南至北逐步递减,发生时间西部早于东部,虫口密度西部大于东部。缅甸是我国2019年重要的虫源地,未来应加强对缅甸、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虫源的监测;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存在冬繁区,应尽快摸清其区域和面积;分析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可能发生的代次,提出南方春玉米的种植对草地贪夜蛾起到诱集作用,可延缓或减轻其北迁的时间和虫量,因此,应重视我国玉米品种和种植方式的合理布局,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的长期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50.
2003年以来,云南省组织实施了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开展的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IPM)培训项目和降低农药风险农民田间学校(FFS)培训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把FFS为载体的模式应用于病虫害监测治理类项目、农业科技增粮等农业推广项目中,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